把座車停在大老遠處,「巴奈」在隨扈和幕僚陪同下,徒步走過泥濘草地上,緩步進入舉辦原住民豐年祭的環形集會所。
豐年祭是原住民傳統祭典,不是讓觀光客看熱鬧的。民進黨黨工一再提醒來採訪的記者,不要穿越會場。「巴奈」自己小心翼翼地沿邊往前走,不驚動祭典的進行。
四個月前,部落大頭目在蔡英文到訪時,邀她參加今年豐年祭,同時給蔡英文起了一個原住民名字「巴奈」,意思是「豐收」,是一個很常見的原住民女性名字。
蔡英文當時一口答應,於是「巴奈」就在這一天重返花蓮太巴塱。
蔡英文三訪花蓮艱困選區
距離政治中心的台北,部落實在太遙遠了:在台灣,原住民公民數接近36萬,在1800萬公民總數中佔比只有百分之2。在立法院113席中,也只佔6席。怎麼算都不是決定選舉勝敗的關鍵。經營原住民,對政治人物而言,投資報酬率太低了。
民進黨上一次執政時,規劃、落實了不少針對原住民的政策:包括成立「原住民電視台」、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等等。然而,受制於民進黨員以福佬人(閩南人)佔多數的成見;加上國民黨過去數十年在部落建立了如同原住民傳統技藝「織布」一樣的綿密網絡,多數原住民對民進黨政府的「良法美意」始終敬謝不敏。
反映在選舉上,前總統陳水扁2000年當選時在花蓮縣的得票率為21%,2008年謝長廷參選時為22%,蔡英文2012年接近26%,只有2004陳水扁挾着着行政資源優勢勉強超過30%。
但光是這半年,蔡英文至少到訪花蓮三次。兩個多禮拜前,她先在「原住民族日」公布原住民政策,宣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代表政府為早年的剝削和歧視政策向原住民道歉。
台灣的社會正在改變,即使原住民部落也開始出現這樣的氛圍。觸發改變的大環境是馬英九八年執政成效不彰,近因則是近年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去年底九合一大選國民黨的慘敗被解讀為台灣「人心思變」,這對明年初民進黨的總統選情相對有利。
蔡英文很早就確定成為民進黨提名的參選人。她利用時間優勢,針對以往較弱的環節和議題,例如兩岸和對美關係,選區則像是原住民與客家區域,一個個補強,連細節都不放過,如同蔡英文到訪部落的動線規劃。
蔡英文在2012年落選後不久就開始重整旗鼓。她領導一批幕僚們投入大量時間耕耘地方。過去三年半,蔡英文走訪台灣各地,像練功夫「蹲馬步」一樣,從下鄉行程開始,她要熟悉土地,記牢民眾臉孔的線條和手心的溫度。在外交方面,上次她在華府摔了一大跤;今年五月底再訪美,她相信自己大大縮短了民進黨和美國的距離。
這半年來,蔡英文下的功夫,成效一一浮現,具體呈現在民調數字上。民進黨競選的總目標:立法院和總統大選「雙過半」,似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民進黨相關人士向「端傳媒」記者透露了內部民調結果:蔡英文的支持度在各縣市,幾乎呈現壓倒性的領先,即使在花蓮,也不像以往吃癟。前總統陳水扁過去在花蓮縣得票率極限是三成,但蔡英文目前支持度已來到三成上下。
民進黨「雙過半」能成局?
不過,距離大選仍有一段時間,過程中還有不少變數。其中最主要的,正是八月初宣布投入戰局的宋楚瑜。這項新變數,是民進黨眼下最大的新挑戰,直接影響蔡英文是否能達成「雙過半」的總目標。 宋楚瑜第三次參選總統,有人說,宋楚瑜老面孔,幕僚也老了,但是,不難發現,他們使用的語彙、符號和影像,似乎相當程度跟得上潮流。
去年宋楚瑜的幕僚,有人投入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的陣營,在外圍觀察並不時提供建議。那一場選舉,締造台灣多項紀錄,在國民黨和連勝文個人動用排山倒海的資源挹注下,仍不敵一位沒有政黨背景的素人醫師,高潮迭起的選戰過程,給宋楚瑜陣營不少靈感。
一位民進黨黨內人士評估,宋楚瑜能否絕處逢生,取決他能否被選民認為是「正藍軍」,而不是一位「非藍非綠」的候選人。即便去年柯文哲在台北市長選舉勝出,但所謂「中間選民」並不可恃,在藍綠陣營各有基本盤下,宋楚瑜的底盤是虛的,與其搶綠色選票,不如打垮國民黨的洪秀柱。
但對蔡英文而言,宋楚瑜的加入仍然會分走一部分選票,這可能使她已失去超過馬英九在2012年獲得689萬票紀錄的機會。不過部分民進黨黨內人士相信蔡英文的看好度與支持度,足以壓制宋楚瑜往上攀升的力道,讓宋楚瑜陷入與洪秀柱糾纏、惡鬥的狀態。一旦宋、洪惡鬥不休,蔡英文就有機會鞏固治國有方的形象,拉開與第二、三名的差距,達到贏得過半選票的目標。
在民進黨此前執政時,蔡英文是陳水扁團隊的要角,吃盡了國會不能過半的苦頭,這一次,她把目標訂在雙過半,對內要順利施政,對外要藉過半選票賦予的正當性(legitimacy),獲得與美國與中國最多的籌碼。
陳水扁政府八年來因為立法院無法過半的「跛腳」狀態,做為政府要員的蔡英文點滴在心。她不願在自己當上總統時舊事重演,今天的巴奈,要超越昨天的蔡英文。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