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天津爆炸

起底瑞海國際:幕後操盤手在香港持有同名公司

天津爆炸「罪魁禍首」──瑞海國際成立短短3年,業務大躍進,在多項審查中一路大開綠燈。傳聞中的幕後核心人物于學偉,在香港持有同名公司。

端傳媒記者 吳婧 發自天津

刊登於 2015-08-17

#天津爆炸#中國大陸

天津爆炸現場旁邊的房車殘骸。攝: Billy H.C. Kwok/ 端傳媒
天津爆炸現場旁邊的房車殘骸。

今天是天津爆炸死難者的「頭七」,圍繞「罪魁禍首」──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下稱「瑞海國際」)的調查紛紛指向了一個名字──于學偉。

種種資料表明,儘管瑞海國際的內地工商資料中沒有他的名字,但瑞海國際的股東、董事,以及各種交叉持股的公司,都與于學偉有着非比尋常的關係。他的公開身份是前中化天津濱海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中化濱海」)總經理,直到2013年2月,中化濱海的英文網站上的「總經理致辭」署名仍是于學偉。根據工商資料,瑞海國際成立於2012年11月28日,內地媒體調查發現,瑞海的法人代表、董事、監事等多人都是于學偉的前同事、舊部下。端傳媒記者在香港調查發現,2013年1月17日,一個聯絡地址在天津,名叫于學偉的人在香港註冊成立了「香港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 」(下稱「香港瑞海國際」),並由他本人百分之一百持股。

香港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該公司的地址在旺角彌敦道582號信和中心1702室。端傳媒記者因循這個地址前去探訪,發現是由一間秘書公司經營。 秘書公司接待處的職員表示,于學偉有時會在香港處理公務,但表示目前手機和公司電話都聯絡不到他。

註冊資料亦留下一條位於天津的地址,用於接收香港公司寄送的資料。在天津市西南部西青區的一處居民小區,端傳媒記者找到了資料上的住所──華苑新城雲華里26號樓。

端傳媒記者從8月17日下午至晚上三次拜訪,皆未能見到資料上登記的那家戶主。據戶主的鄰居介紹,這間13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住着60多歲的老兩口。先生是企業裏管理建設材料的,工作很輕鬆,「蓋個章、簽個字就完了」。

雲華里26號樓建於2003年,沿賓水西道而立,共12層,一梯兩戶。從外觀上看毫不起眼,小區內也並無花園流水,只有一條曲折的長廊,上面的綠藤已化作枯枝,地上的木質長凳也現出老態。一位小區居民說:「雲華里十年前是天津示範小區,天津市都按這個標準蓋房子。」這裡的二手房出售均價約為每平方米一萬六千元人民幣,高於天津市均價50%左右。

登記在香港公司註冊處的這間房的主人和于學偉是什麼關係?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瑞海國際能在安全評估、環境評估等多項審查中一路大開綠燈,作為成立短短3年的民營企業,和兩大資歷悠久的國企並肩,成為天津濱海新區三家擁有危險化學品(下稱「危化品」)儲運資質的物流公司,這種大躍進的步伐,卻和于學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瑞海國際大躍進的路徑

資料顯示,全國有60個危險化學品重點縣(市、區),天津有3個區入圍,濱海新區是其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濱海新區駐紮了各類危化品企業近1300家,這其中只有三家物流公司擁有危化品儲運資質:中化天津濱海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中化濱海」)、天津港中化危險品物流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港中化」)和瑞海國際。

始建於1965年的中化濱海曾長年獨享天津港危險品存儲資質,隸屬於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擁有14棟危化品庫房,共計2.86萬平方米,年營業收入達6千萬元以上。2006年,中化濱海和天津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天津港中化,後者亦獲得存儲危險品資質。

瑞海國際則在2012年成立,端傳媒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看到。瑞海國際初期的許可經營項目只是「倉儲(危化品除外,港區內除外)」,到2013年1月24日,經營範圍變更為「在港區內從事倉儲業務經營(危化品除外)」,至2013年7月24日,又變為「在港區內從事倉儲業務經營」,從此在工商管理的層面有了危化品作業資格。

2013年5月4日,天津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給瑞海國際發了《關於天津東疆保税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港口經營資質的批覆》,其中,允許瑞海的區域作業範圍是集裝箱貨場重箱區、面積1.8萬平方米,此處用來存放危化品,中轉倉庫為3117.81平方米,允許用來存放燒碱。

2014年9月,天津東疆保税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躍進路堆場改造工程,獲得了當地環保部門的環境保護驗收擬批覆公示。這份公示内容顯示,檢測單位為塘沽環保監測站。公示稱,「同意該項目通過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據多家媒體報導,2015年6月23日,瑞海拿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經營許可證》(津)港經證(ZC-543-03)號及《港口危險貨物作業附證》。

相關法律規定,在中國從事危險品作業,只有兩種途徑,或者是取得上述「兩證」,或者是擁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而新京報記者調查,2015年6月23日之前,這兩個必備條件,瑞海公司都不具備。但事實是,在無證的情況下,這家公司已經從事危險品作業了。

不僅如此。瑞海國際公司倉庫存放規劃顯示,劇毒物氰化鈉可存放量為24噸,而爆炸現場被證明有700噸氰化鈉。危化品的倉儲場所要求大中型倉庫與周圍公共建築物、交通幹線、工礦企業等的距離應在1000米以上。但瑞海周邊,卻有多個居民區:2011年開盤的「啟航嘉園」小區,由5棟24層、1棟29層、2棟30層高樓組成;2010年開盤的萬科海港城,入住大約1000戶。兩個小區與事發地直線距離不到600米,開盤日期都比瑞海的出生日期早。

曾有業內人士對媒體透露,瑞海國際此前表現平平。但獲得危化品倉儲資質後,瑞海國際迅速發展,物流量達到100萬噸,年收入達3000萬元。

根據界面新聞的調查,瑞海國際與當地有多家公司存在關聯,主要是股東、董事、監事或高管人員的交叉,包括天津市山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天津市山川物流有限公司、天津錦繡大地報關行有限公司、鑫納(天津)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下稱鑫納化工)、天津恆綠生物製藥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恆綠製藥)……這些公司背後,包括瑞海國際董事曹海軍,瑞海國際法定代表人兼董事總經理只峰,瑞海國際監事、鑫納化工法定代表人兼董事總經理陳雅佺,恆綠製藥法定代表人許保友,恆綠製藥董事于學偉等,都曾是中化集團下屬員工,有知情人士透露,瑞海國際的財務負責人和不少中層員工亦直接來自中化濱海。

而于學偉曾是很多人的直接上司,被認為是他們中的「老大」。

2013年2月于學偉仍任職中化濱海總經理,2013年1月卻在香港註冊瑞海國際公司。于學偉是如何運用人脈為瑞海國際「剷平」道路的?目前梳理出的這張關係網,或許只是冰山的一角。

(研究員黃翠蓮、記者黃銘浩對此文亦有幫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