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夜晚有點潮氣,距離7月30日夜半高中生佔領教育部廣場已經4天,依照台灣街頭運動慣例,教育部周邊長成了一個民主夜市。「民主香腸」、T恤、頭巾等「民主文創商品」;還有物資帳篷、non-stop的短講、口不擇言,純發洩情緒的「大腸花論壇」......這些物事完美而迅速的被複製在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中。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不強制驅離讓反課綱的抗爭者將教育部廣場佔領了下來,卻也消解了反抗的力度。現場只能依靠「大腸花論壇」再次出場,以不斷的粗口產生的憤怒來凝聚逐漸消退的能量。但即使如此,空氣中仍然瀰漫著不確知下一步的無力。
8月3日下午高中生代表和教育部長吳思華會面,學生希望可以暫緩課綱重新審查,但吳思華堅持新舊課綱並行上路。決策小組的幾位同學憤而離場,學生代表朱震淚流滿面說,許多同伴都揚言要跟林冠華一樣,內心滿滿對國家的恨。
和所有的運動一樣,開始容易退場難,訴求沒有達成前膠著的消耗戰,考驗運動者的心志。反課綱運動行動升級後,一直未能獲得更大的群眾支持,反課綱的高中生承受極大壓力。一位個人身份到現場關心的民進黨黨工私下對端傳媒記者表示,反課綱運動白熱化後,民進黨成了「反反課綱」陣營的眾矢之的,蔡英文因為不希望落人口實「煽動學生」而總是迴避,「但是怕被貼標籤不出面沒有用,不支持你的人還是會貼你標籤,支持你的人會對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