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黎則奮:梁振英敗壞規章制度禍害無窮

梁一上台,為了將警隊變成政治工具,打壓示威群眾尤其是對付佔領行動,不惜破壞行之有效的監警制度。

刊登於 2015-08-11

#香港

去年雨傘運動期間警方驅散在政府總部附近的示威者,有警員向示威者舉起胡椒噴霧。 攝:Chris McGrath/Getty

提前取消休假的梁振英為了爭取連任,據《信報》余錦賢透露,特意要求新華社專訪,大談什麼積極不干預主義過時,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特區政府要「適度有為」,矛頭明顯直指主張謹慎理財又被視為特首黑馬的財爺。其實,梁振英上台管治後,最大的禍害,反而不是個人以權牟私(那當然是不可接受的行徑,而最新的例子就是涉嫌干預規劃署對批准「香港興業」的擴建發展用地計劃,當中涉及查氏家族數十億元利益,而「香港興業」正是梁振英以BVI公司持有股份的日本戴德梁行的大客),而是破壞原來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規章,可謂禮崩樂壞,令香港賴以締建今天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的核心價值消失殆盡,無法持續發展下去。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自689上台以來,一直用政治鬥爭為綱,縱容「愛」字頭的流氓組織挑釁以至攻擊泛民派政黨和民間組織,刻意激化社會矛盾,製造紛爭。尤有甚者,就是徹底改變警隊數十年來辛苦建立的廉潔高效、政治中立的角色,特別是9.28佔領行動開始以後,被人質疑明令或暗示警察可以合法和非法使用暴力對付示威者以至普羅市民。因是之故,七「黑警」在暗角拳打腳踢被捕示威者,律政司可以長期拖延不開展正常的法律訴訟程序,退休警司朱經緯無故毆打途人也不檢控,連備受投訴監警會的梁粉成員也企圖對確定毆打市民的裁決翻案,而警察投訴課竟然拒絕監警會的裁決,最終可能會依法交由梁振英定斷,結果不問可知,公義一定不會得到彰顯。

監警會曾建立公信力

雖然監警會在民眾示威群眾洶湧下不敢翻案,但由一眾梁粉把持的監警會在公眾心目中,已失去原來應有的公信力。眾所周知,警民衝突引致公眾對警察不當行為投訴,由警方內部進行調查,從來都為人詬病,全球各國和地區亦然,香港絕不例外。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監管處理投訴警察制度,例如英國和加拿大都設有監警會,有些有調查權力,甚至直屬國會,有些則如香港的監警會,成立雙重架構,確保自己人查自己人不會偏私,公平公正,以釋公眾疑慮。

在監警會成立前,本港也曾設立警監會,由保安局管轄,但任職的官員只是行政主任,權力有限,對警察並無權威和阻嚇力,也得不到警方的尊重和重視。五年前,特區政府成立監警會,代替警監會,負責監察警察投訴課處理市民投訴警察的事宜。監警會的主席由大法官或大律師擔任,職員自己招聘,加上監警會成員有不少獨立和民主派人士如張達明、方敏生和鄭經翰出任,不畏強權,秉公辦事,終於做出一點成績,對警方投訴課處理市民投訴警察個案,嚴加監察,不偏不倚,結果建立了公信力,令廣大市民相信對警察不當行徑的投訴,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處理。與此同時,警方亦對監警會的監察調查予以尊重,因為監警會的功能是雙刃劍,同時確保受投訴的警察不會被刁民誣告。

一夜間打回原形

可是,梁振英一上台,為了將警隊變成政治工具,打壓示威群眾尤其是對付佔領行動,不惜破壞原來行之有效的監警制度。除了不再委任張達明和鄭經翰一類不畏強權且敢言的人士出任委員外,更將大量對689政權唯命是從的梁粉委任成為委員,還不按傳統找來一個資歷和權威不足的商業律師郭廣琳出任監警會主席,結果立竿見影,監警會一夜之間打回原形,在處理朱經緯一案上反覆拖延,進退失據,既在廣大市民心目中失去得來不易的公信力,同時無法得到警方應有的尊重。實際上,監警會已經名存實亡,再無法發揮監警會應有的功能,監察警方處理市民對警察的投訴,結果勢必令警民關係再度惡化,後患無窮。

事後看來,老實說,在翟紹唐的領導下,監警會就是因為做得太好,弔詭地成為了政治花瓶,為統治階級的特區政府維穩。如今689刻意求功,梁粉赤膊上陣,處心積慮廢掉監警會應有的監察功能,教廣大市民信心盡失,結果民憤無法得到以制度合理合法處理宣洩,勢必走向極端。最壞的情況,就是出現美國近日的情況,憤怒的民眾不再相信制度,實行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結果不單警民關係更形惡劣,同時破壞社會安寧。退而求其次,普羅市民要求政府成立獨立監察警察投訴的呼聲,肯定上升成為社會主流聲音,對特區政府定必構成重大壓力。

監警會處理朱經緯一案之不當手法,出爾反爾,完全徹底破壞原來的規章制度,充分說明梁振英當政,不單是政治取態不當(以政治鬥爭為綱處理一切政策事務),還更是管治能力的問題。正是梁振英顢頇無能、胡作妄為,才令到公眾對原來的規章制度信心盡失,普遍質疑特區政府的政策目的和效用。689政權長期管治失效,威信蕩然無存,連行政系統亦日漸敗壞,幾乎所有關乎民生的措施都千瘡百孔,危機接踵而來,正好說明禍港殃民的梁振英一日不下台,香港只會永無寧日,一直沉淪下去。

(黎則奮,資深傳媒人、前《資本雜誌》總編輯、電台節目主持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