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吳志森:中門大開  鼓勵種票

沒有針對可疑目標,大量殺錯良民式的抽查,明顯沒法遏止種票。

刊登於 2015-08-07

吳志森:種票造假,並非不可查究,只要選舉事務處嚴謹把關,盡責留神,一下子就可徹底暴露出來。
攝 : Robyn Beck/AFP
吳志森:種票造假,並非不可查究,只要選舉事務處嚴謹把關,盡責留神,一下子就可徹底暴露出來。 攝 : Robyn Beck/AFP

年底區議會選舉,是雨傘運動後第一次大型對決,泛民建制,每一席都是兵家必爭。議席多寡顯示政黨實力,而產生的資源人力,更成為地區樁腳,對2016年立法會選舉勝負影響巨大,不容有失。

區選前哨戰,在大半年前開打。區議會選區細,人口少,輸贏只在幾十票甚至幾票之間。掌握選民具體資料,是必勝的戰略。雨傘運動如火如荼,泛民全力投入,無暇兼顧之際,建制派選民登記工作,在各區全面展開。街站遍地開花,各種名目吸引街坊,派年曆、送揮春、量血壓、證件相、蛇齋餅糉、春秋旅行,無一不是選民登記的黃金機會,替街坊填好選民登記表,最重要是取得他們的聯絡電話,噓寒問暖,貼身服務,建制鐵票,如此這般煉成。

根據選民名冊,2015年新登記的選民超過26萬人,以55歲以上新選民增幅最大。50歲至60歲增加20%,61歲至65歲增長23%,66歲至70歲增幅更是驚人,高達50%。剛剛相反,21歲至25歲新登記的選民,增幅只有25%,18歲至20歲「首投族」,非但沒有增加,更下跌高達23%。

泛民與建制區選對決,隱隱然已預知了結果。

年齡愈高愈支持建制派,是政治常識。新增選民的年齡分布,反映建制派的選舉工程,從選民登記開始部署非常縝密,成果可觀。但年輕人為骨幹的雨傘運動,卻沒有多大能量推動他們成為選民。泛民與建制區選對決,隱隱然已預知了結果。

可以預期,年底區議會選舉,建制贏面甚高,為何仍出現各種形式的種票事件、被揭發的個案,處處都看到建制背後的身影?動員機器可能認為,十拿九穩仍嫌不足,用一切辦法,要做到百分之百勝算。

傳媒報導的個案,包括五星酒店當住址,涉案者屬反佔中同鄉會、地方政協成員;建造商會會議室登記為住址,屬建制團體;老人院長者被集體登記成為選民,創辦人與建制關係良好;也有選民在不知情下被更改地址,強制「被搬家」。以上的種票造假,並非不可查究,只要選舉事務處嚴謹把關,盡責留神,一下子就可徹底暴露出來。

2011年區議會選舉,曾出現多宗種票事件:「一屋七姓十三票」、400呎貨倉單位有11個姓氏選民、已拆卸舊樓有百多個選民報住、21層住宅有選民報稱居住24樓及32樓,更有地舖出現「五姓六票」的情況。

醜聞頻生,選舉事務處聲言全力打擊,方法呢,就是抽查。最近半年,不少選民收到選舉事務處的掛號信,詢問住處是否有其人,並要求在限定時間內回覆,否則選民資格會被取消。不明情況的長者,或為生活奔波的市民,來不及反應,就這樣「矇查查」被剝奪了選民資格。

選舉事務處疏忽怠惰

沒有針對可疑目標,大量殺錯良民式的抽查,明顯沒法遏止種票,相反,用酒店、商業單位作為登記住址,即使被發現,選舉事務處都視為合法可接受。上述五星酒店作為登記地址的個案,已經被當局核實批准,類似以非住宅登記獲批的例子多達2000個,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根據選舉法例,登記選民需要「通常居住在香港」,並提供「在香港唯一或主要居所的地址」。政府的宣傳影片也警告,虛假地址會觸犯法律。如果酒店賓館是「主要居所」,那麼夥計幫老闆看管的地舖呢?露宿者「通常居住」的公園或天橋底呢?標準是什麼?選舉事務處必須解釋。

種票醜聞並非始於今日,選舉事務處也不是束手無策,只是疏忽怠惰,對違法事情睜眼閉眼,讓種票醜聞愈演愈烈。叫人懷疑,是否故意中門大開,鼓勵種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