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甘文鋒:從洪瑞珍三文治到社會責任

現時的困難點在於洪瑞珍有15家店,究竟在哪個環節哪個產地出現問題,相信還要時間追查。

刊登於 2015-08-05

香港上月起接連出現進食台灣「洪瑞珍」三文治懷疑食物中毒的個案,食物安全中心禁止所有批次及口味的洪瑞珍三文治進口及在香港出售。圖為台灣洪瑞珍三文治。
攝: Billy H.C. Kwok/端傳媒
香港上月起接連出現進食台灣「洪瑞珍」三文治懷疑食物中毒的個案,食物安全中心禁止所有批次及口味的洪瑞珍三文治進口及在香港出售。圖為台灣洪瑞珍三文治。 攝: Billy H.C. Kwok/端傳媒

洪瑞珍三文治在香港剛剛打起名堂,卻因衛生問題在香港引致多人食物中毒,食物安全中心懷疑是上游處理不當,引致食物受到污染,因此禁令所有洪瑞珍三文治,不論產地全部禁止入境。據聞台灣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已在調查,但現時的困難點在於洪瑞珍有15家店,究竟在哪個環節哪個產地出現問題,相信還要時間追查。

另一方面,亦有消息指出,未必是在食品製造環節,反而可能是後期運輸、包裝、存放環節出現問題。本來洪瑞珍三文治是供應當地的食物,沒有安排任何外銷,所註明的保鮮期只有三天。現時香港售賣的方法有網購、超市及大賣場,而進口的又有貿易商及網絡個體戶,他們在取得三文治後涉及保存、運送、上架等步驟其實都有機會令到食物變質。觀乎現時台灣的洪瑞珍三文治沒有出現問題,反而是香港出現大規模食物中毒,表面證據似乎不是上游的出問題,反而更像是下游出現差錯的機會更大些。

不過無論最後查出的結果如何,我們最少有兩點需要在這事上反思及改進。首先是現時社交媒體可以輕易組成團購或網購,當中沒有牌照監管,如果是其他貨品出現問題,最多是賠錢了事。但如果是這次般與食物或飲品有關,那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災難。究竟如何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加強管理食物安全,有什麼政策可以配合,是政府要好好思考及回應的重點。要知網絡的供應商不一定有對食物安全的相關知識,而可以預見,這類網購必定越來越多,如何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政府必須好好思考,不要待有更嚴重的事件發生才亡羊補牢。

做好本業已盡了基本社會責任

其次,現代社會各類程序越趨精密,分工非常清晰,但帶來的問題是質量難以保證。例如早年的三鹿毒奶粉,是因為某些奶農為更高利潤在他們的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然後進一步污染其他牛奶;最近香港發生的鉛水事件,亦因為某部分不合格的水管,令到本來在離開水塘還適合飲用的食水,在流到住戶杯中時變成含鉛量過高的有問題食水。這次的食物中毒事件,則有可能是在運送、保存或上架過程出問題。要避免這些問題,當然政府監管必不可少,但最終問題卻還是商人的社會責任。

現時經常提及企業社會責任,很多企業經常花錢在不同項目扶助弱勢,當然這些工夫有助建立企業形象,亦可幫助社會有需要人士。但筆者經常在想,其實這些商家在自己的本業上做好,就已經是盡了基本的社會責任了。例如銀行重開更多分行,長者不用再排長龍去等候服務;地產商少一些窮人恩物小單位,不要再出那些廁所門都關不上的間隔;在食物安全方面,食品商把好每一關,做好品質監管,讓大家不用擔心吃進去的是否有毒,便已盡好各自的責任了。如果大家都有盡自己本來的社會責任,相信現時的社會問題便已可減少一半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