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在東京永田町國會議事堂外數萬名日本民眾的抗議聲中,由執政自民黨控制的眾議院強行表決通過了安倍政權提交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和《國際和平支援法》。這兩部新安保法案標誌着戰後日本防衛政策的重大轉折,同時也為自衛隊在海外支援美軍作戰建立了法理依據。
然而,這一突變究竟是如何開始的?一般樸素的日本民眾也許沒有意識到,3年前,是他們把安倍送上了台。而這一切,都是從「希望令日本擺脫失去20年的經濟衰退」這一簡單願望開始的。
安倍政治學才是關鍵
2012年末,安倍晉三宣布復出競選自民黨總裁後不久,日本某電視台播放了一部耐人尋味的紀錄片。該片追蹤安倍如何在2007年辭職後潛心休養,力圖東山再起。片中可見,安倍定期前往位於東京谷中一座名叫全生庵的寺院練習禪坐,並到處參加黨內聚會聽學。據稱,安倍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首任任期內的教訓。他總結出,2007年政治災難中的最大問題,是其政權運營過分強調修憲,無法抓住日本選民的心。從那一刻開始,改善日本經濟,並通過改善經濟來提高內閣支持率,以迂回手段向修憲目標邁進,成為了日後安倍上台後的執政戰略。
2012年後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安倍經濟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日本著名政治評論家田原總一郎2014年9月在日本東京電視台的一個政論節目中曾指出,安倍官邸團隊每天實際上就只緊緊盯着兩個指標:一個是日經指數(股票市場),另一個就是內閣支持率,而且兩者是聯動的,前者如果出現暴跌,後者難以獨善其身,可見日本經濟形勢決定安倍政權的生死。
然而,很多冷靜的海外觀察家都已經指出,安倍經濟學和小泉時代的構造改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安倍沒有嘗試改造當前不合時宜的日本經濟結構,其貨幣政策和短期財政刺激政策反令日本的就業、教育、能源、創業環境等各個領域的負擔百上加斤。日本立命館大學政治學教授上久保誠人7月在其專欄中也一針見血地指出,安倍經濟學實際上搞的是復古戰略,其思維方式依然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意圖依靠貶值日元來增加出口,並把有限的財力投入到地方公共建設等夕陽產業。
「安倍經濟學」只是手段,「安倍政治學」才是目標。
然而,安倍也許從一開始就對改善日本經濟不感興趣,因為「安倍經濟學」只是手段,「安倍政治學」才是目標。他有計劃地向媒體滲透,奮力在日本國內製造日本經濟正在好轉的「空氣」──這是支持率上揚的關鍵,安保改革成功與否在此一舉。2013年,日本陸續通過了《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和《特定機密法案》,強化了日本防衛指揮系統的統合機能和防諜措施。2014年,安倍又成功地修改了有關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解釋,為自衛隊在海外有限度地行使武力鬆了綁。
安倍深明,要令日本的防衛體制恢復到如德法英那樣的正常國家,首先需要美國的首肯。自1991年波斯灣戰爭以來,美國外交界也的確對日本在軍事上有限的貢獻滿腹牢騷。2015年4月,安倍訪美,不惜主動引進「外壓」,在美國國會公開約定,將在今年夏天令安保改革法案在日本國會通過。回國後,安倍即放出狠話,表明要強行推動安保改革法案通過。在美國庇護下的日本軍事正常國家化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9月中日首腦會談可能性高
或許,安倍認為只要經濟搞好,股市飆升,就不愁支持率下降。然而,世事難料,這次安保改革的強行突擊,已令日本民眾對安倍的信任降到低點。《朝日新聞》7月初的民調顯示,安倍的支持率跌至39%,反對高達42%。立場中間偏右的《讀賣新聞》7月26日的民調也顯示,安倍的支持率跌至43%,反對高達49%。
當內閣支持率出現不順時,外交往往成為安倍推高內閣支持率的輔助發動機。安倍最近主動尋求中日首腦會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從時機上來看,以有限的外交成績彌補國內政治,是安倍2006年、2014年時的慣用手法。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於7月16日訪問北京,向中方解釋有關安倍即將發表的戰後70年談話,意圖在今年秋天再次實現中日首腦會談,以圖拯救當前國內低迷的支持。《朝日新聞》推測,安倍會在9月訪問北京,但會避開閱兵日。
北京對安倍的特使反應積極。總理李克強、國防部長常萬全、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先後會見了谷內。據日本《每日新聞》7月27日報道,北京向安倍提出訪問中國的三項前提條件:一是遵循日中之間的四個政治文件(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的《中日聯合宣言》及2008年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二是恪守村山談話精神;三是首相不參拜靖國神社。這三個條件,對安倍來說難度不大,安倍9月訪華可能性倍增。
一個需要和平環境崛起的中國和一個銳意推動正常國家化的日本,目前似乎找到了雙方短暫的利益交匯點。
對北京來說,實施以「一帶一路」為主線的西進大戰略,是中國第二個35年戰略發展期的關鍵。面對來自守成霸權國美國的戰略疑慮和日益強化的美日軍事同盟,管控中日關係,防止「日本問題」導致中國東部戰略方向出現外交失控,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一個需要和平環境崛起的中國和一個銳意推動正常國家化的日本,目前似乎找到了雙方短暫的利益交匯點。
(張望,日本早稻田大學地域研究機構現代中國研究所副教授)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