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火星上沒有琉璃瓦:《三體》走紅北美

劉慈欣:「我更希望美國讀者看我的書,首先是因為它是科幻小說,而不要因為是『中國的』科幻小說。」

火星上沒有琉璃瓦:《三體》走紅北美
劉慈欣。

芝加哥極客酒吧,牆壁上投影播放著海因萊茵的小說改編老片《星河艦隊》,每張桌上的啤酒杯旁都擺放著幾摞厚度不一的書。場內大部分人顯然彼此熟識,聊得熱絡,時不時飄出「飛船」 「蒸汽朋克」 「二向箔」 等古怪的詞語。

其中一位亞洲面孔的中年男子似乎是個例外;他戴著黑框眼鏡,安靜地坐在桌前,人們輪流前來與他握手、合影、要求簽名,他則略顯拘謹地微笑著,禮貌地滿足對方的要求。不過,當聽到感興趣的話題,他也會興奮起來,滔滔不絕地講起中文:「全封閉的生命循環系統還很不成熟,成本也太高,要想登陸火星,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太空電梯對材料要求很高,目前最好的材料也很難拉伸到所需的長度。我曾有過一個設想,可以汲取海水向下噴射,從而分段提供動力,也就是做成『水箭』。」 正說到興頭上,他突然想起了什麼,略顯局促:「晚上典禮是不是需要穿正裝?那晚宴呢?」 此刻,他身上正穿著一件黑色T恤,胸前的九宮格裏整齊地排列著液晶數字倒計時、衛星天線、火箭、星球等圖案,正中間一格則嵌著兩個醒目的紅色漢字:三體。

這裏是2015年星雲獎頒獎前的一場內部活動,聚集了Larry Niven、Aliette de Bodard、Greg Bear、Nancy Kress、劉宇昆等十幾位著名科幻與奇幻作家。而那位看上去還不太習慣這一場合的中年男子,正是憑藉作品《三體》入圍今年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提名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粉絲們習慣稱他為「大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