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南韓總統大選:房價大漲﹑疫情升級,醜聞纏身的候選人

連綿的爆料與鞠躬道歉,朝野相互攻擊的惡性循環,似乎沒完沒了。
2022年3月4日,南韓首爾的一個投票站,人們站在總統大選候選人的海報前排隊投票。
國際 朝鮮 韓國

3月9日舉行的南韓總統大選將選出現任總統文在寅的接任人,但這場大選卻被外媒廣泛形容為「南韓民主化以來最令人作嘔的選舉」﹑「不受歡迎人士之爭」。在朴槿惠彈劾案後,文在寅乘著反朴浪潮的高民意上台,在抗疫初期亦憑壓下疫情收獲不少支持。但高樓價問題以及近月以來不斷爆升的確診數,令文政府民望一度跌至新低。今屆大熱的兩位候選人--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及在野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前者嘗試跟文政府的施政失敗切割,後者打著「政權更迭」的旗號,但二人各自醜聞纏身,對於選民特別關心的房價問題和性別爭議,似乎也給不出讓人滿意的答案。

在大選前夕,端傳媒整理了六個南韓大選的關鍵看點,嘗試解答讀者對這場「最嘔心的大選」可能存在的疑問。明日(3月8日),端傳媒將刊出一篇評論,重點討論今次大選中的性別爭議。

 2022年3月3日,共同民主黨總統選舉候選人李在明於首爾參加競選活動。
2022年3月3日,共同民主黨總統選舉候選人李在明於首爾參加競選活動。

問一:不受歡迎的候選人--這次大選,是不是政治光譜兩端的「意識形態」之爭?

連月來,外媒都把這次總統大選形容為政治光譜兩極之爭--半島新聞(Al Jazeera)在2021年中報道了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提倡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和稅制改革,指他是南韓的「激進左翼」。而另一大熱、在野國民力量黨的候選人尹錫悅則主張全面檢討房產稅,透過改編稅制以減輕市民稅費負擔,並建議減少對企業的規管,被視作極度推崇自由市場主導經濟的右派。

李在明是主打實務形象的前城南市長及京畿道知事,而自1994年起擔任檢察官的尹錫悅則靠正義形象迅速崛起。而比起曾參與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的李在明,尹錫悅與青瓦台主事者的距離可能更遠一點。但二人數月來的民望難分高下,支持度曾收窄至不足一個百分點。

尹錫悅黨齡不足一年,他於2021年六月宣布參與競逐總統寶座,七月加入國民力量黨,政治履歷仿如白紙一張。他去年底出訪全羅道時曾說:「我也想一定要實現政權更叠,因為進不了(共同)民主黨,不得已才選擇了國民力量黨。」湖南地區歷史上是進步派系民主黨的票倉,此番言論或屬籠絡民心之舉,但作為保守派候選人大熱,亦被韓國報章社論批評為不恰當。

61歲的尹錫悅出生於首爾,父母皆為知識分子,尹就讀於首爾大學法律系。2013年,尹錫悅因一宗案件聲名大噪。他任國家情報院特別調查組組長期間,領導調查國家情報局有否干預2012年總統大選。尹錫悅主張以違反《公職人員選舉法》和《國家情報局法》為由,起訴國家情報局前局長元世勳,縱使未獲檢方高層認可,他仍搜查並扣押涉案人士。元世勳其後於2014年罪成,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調查對象獲刑,但尹錫悅同時因未向上級報告而遭停職及降職,惟在不少人心目中,尹的剛直不阿形象自此建立。他以證人身份出庭作供時,以一句名言:「我不對任何人忠心。」表達了自己對司法系統的忠誠。

尹錫悅之後負責不少矚目案件,包括前總統朴槿惠的「親信干政門」。現任總統文在寅上台後,隨即任命尹錫悅為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廳長,負責調查前總統李明博的案件,兩名前總統亦先後被判入獄。文在寅其後更助尹攀上檢察總長一職。

不過在文政府銳意推動司法改革,有意削減檢方搜查權,而尹錫悅維護檢察方利益的情況下,文、尹二人最終決裂,尹於2021年3月辭任檢察總長職務。

由離職到宣布參選總統,短短數月,尹錫悅在民間的支持度,已令他成為下任總統的大熱之一,高支持度與他在司法系統長久積攢下來的聲望尤關,但參選以來,他屢屢失言,如對每周設最低工時的不認同,及聲稱日本福島沒有核泄漏等事件,讓他備受網民批評。

比起大打政黨更替牌的尹錫悅,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競選時更顯步步為營,以免市民對執政黨的不滿蔓延至自己的選情上。在2021年四月的補選,共同民主黨已因樓價連年上漲及有官員偷步囤地而令民怨沸騰,損失了首爾及釜山兩大市長席位。

57歲的李在明出身寒微,年幼時需在城南市一間手錶工廠打工賺錢,其後靠苦讀考入韓國中央大學法律系,他畢業後未選擇成為檢察官及法官,而是走上人權律師之路。

李在明於社會運動中遇上的挫敗,成為他從政的起點。2004年,他聯同京畿道城南洞市民發起爭取興建城南市立醫院,但提案到了市議會,遭掌權者於不足一分鐘內否決,李在明其後更被當局通緝。據他自己的說法,他是這時候志涉足政界,並於2010年當選城南市長。

其時城南市負債逾七千億韓元,李在明上任後忙於開源節流及杜絕貪腐,花三年時間償還債務之後,他着手關注市內的福利政策。

含「土湯匙」出身的李在明,切身理解其他「土湯匙」的處境,於城南推出「青年分紅」計劃,向當地24歲青年每年派發100萬韓元(約6,500港元)的當地貨幣,可在當地小店使用,廣受商戶及青年歡迎。到他當選為京畿道知事後,將同類型計劃擴至整個京畿道,這亦是他參選政綱中「全民基本收入」的雛型。不過當年在城南小規模「派糖」的模式,是否能在全國複製推行,仍存在很大的疑惑。

要說不畏政權,李在明與尹錫悅可謂不相伯仲,李曾為了堅持城南市的福利政策,抗議前總統朴槿惠加徵稅收,走上首爾光化門廣場絕食,在朴槿惠被動議彈劾時,他亦曾出席燭光集會。他更將率直的行事作風帶入社交媒體,活躍於推特發文,被形容為「韓國的桑德斯」。

比起其他政治家,李在明的從政經驗不算豐富,但實務成績表亮麗,加上其寒門出身,都加深大眾對其的良好印象。從政以外,他與妻子金惠京參與2017年播出的真人騷節目《同床異夢》,畫面中李宅內滿佈使用痕跡的傢具,市長親手維修廿年歷史的冷氣機等,無不在強化李在明的清廉形象,但他參選後,被爆出疑於城南市向地產商輸送利益的質疑。

李在明曾競逐上屆總統候選人位置,但最終在黨內初選僅排名第三,未有機會出選。不過他在翌年上任京畿道知事至今,其雷厲風行的風格,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京畿道市民提供的援助,為他贏得一定好評。

問二:南韓選民們最關心什麼?甚麼是「世代包圍論」?利用反女權來吸引年輕男性選票有用嗎?

過往的南韓選舉從來都受地域主義影響--選民的出生地和居住地、候選人的出生地,會決定選民把票投給哪一位候選人。最顯著的例子是全羅道和慶尚道兩個地區,前者有光州民主運動的光環,是進步派的票倉,後者則曾在民主化前受惠於保守派領導人,此後便常年支持保守派。然而,隨著世代更替、政黨輪替,傳統的選舉地理格局產生動搖。南韓選民們對某一政黨在特定地區大勝的「陳詞濫調」逐漸厭煩,變得更多地關注候選人對具體議題的看法,繼而思考自己是為了達成什麼目的而投票。

這種現象更常見於18至39歲的選民,這些敢言敢怒的年輕人由此成為本屆大選中兩大陣營重點拉票的對象。而他們關心的議題:住房、社會公正、收入差距,也成為了候選人在政綱中避不開的議題。房地產的受關注度尤其高,民調顯示,32%的南韓人認為房地產問題應該是當選政府執政的第一要務。同時,近半的30多歲的選民與居住在首爾的選民都指出,住房是當前最緊迫的問題。

房地產政策是李在明在本次競選中的重點及亮點。2021年月,被推選為候選人的17天後,李在明首次提及的具體政策就與房地產有關。2022年1月,他更提出要將30%的住房分配給年輕人,並使用金浦機場周圍的公共土地和龍山某公園的部分土地,在首爾提供48萬套住宅。

然而,李在明的承諾是否能兌現令人懷疑。去年十月,韓民族日報的評論便指出,選民們在五年前見證了文在寅許下治理房地產的承諾,最終卻收穫房價暴漲的結果,苦不堪言。同時,李在明任城南市市長期間發生了地產弊案(註:李在明的親信被指在地產開發項目中幫助投資公司牟利,並收取巨額賄款。在野黨指責李在明為該案「幕後主使」),民眾似乎對其在房屋政策領域信心不足。

而讓李在明在京畿道時期其聲名大噪的無條件基本收入(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能否實施,也同樣是未知數。分析指出,該政策雖然確實能為一些人群提供幫助,卻會在本就負債累累的政府財政上再挖一個洞。此外,去年十月的一份民調顯示,65.1%的受訪者反對該計劃,他們對其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和國內金融動盪表示擔憂。

李在明的主要競爭對手尹錫悅也將競選火力對準年輕人。本屆大選,尹錫悅將其黨魁李俊錫提出的「世代包圍論」用作主要選舉戰略。李俊錫此前提出,只要抓住20至30歲選民的心,他們就會去說服父母,50-59歲族群的投票傾向繼而也會受到影響。為此,尹還成立「青年遊說團」,試圖進一步拉攏年輕選民,這種參與型遊說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國民力量黨在去年首爾、釜山市長補選中獲勝。

具體政策上,尹承諾,如果當選,將減少政府對住房市場的干預,會把控制權移交給私營部門。同時,他也承諾將在全國範圍內供應250萬套住房,130萬套建在首爾,30萬套將提供給20多歲和30多歲的購房者。此外,尹還主張取消大量針對企業的監管措施,並一直在競選中提及市場的重要性,顯示出其新自由主義的傾向。

尹的這些政策被認為是在討好年輕男性。近年來,南韓年輕男性的保守傾向更加明顯,這一定程度上暗合了尹錫悅的政治內核。南韓中央日報去年底的調查顯示,20多歲的男性超過60多歲的男性,成為南韓最保守的人群。他們在政府的財政政策、廢除核電以及勞動市場自由化等議題上的傾向都與同年齡段女性存在巨大差異。分析人士認為,年輕男性將文當局看做女權政府,於是更傾向於支持相對保守的政策於政黨。尹便是看準了這點,在競選中其不時散發出的「反女權」色彩,似乎也在表明,自己並不十分在意年輕女性的選票。

同樣的議題上,李在明的立場則經歷過搖擺。舊年十一月,他在兩日之內接連分享了兩篇批評文在寅政府女權傾向的文章,一度被認為試圖挽回其在年輕男性群體支持率上的劣勢。然而,今年一月,他卻突然轉台,登上討論女權的YouTube頻道Dot Face接收採訪,其黨內人士表示,此舉旨在爭取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選民。

綜合來看,在爭取被稱為握有「決定性選票」的年輕選民的行動中,李在明開出的支票似乎說服力不足,其對女權的支持,也顯得有些被動。而尹錫悅則抓住了年輕男性的求變之心,寧願犧牲一些選民來獲得他們更堅定的支持。

南韓民調機構Realmeter2月20日公布的调查结果顯示,18至29歲年齡段的選民中,32%支持尹锡悦,20%則偏向李在明。年輕人們眼看李在明在各種議題上「縫縫補補」,似乎還是更嚮往政黨輪替帶來的改變。

端傳媒明日(3月8日)將刊出一篇評論,重點討論今次大選中的性別爭議。

2022年3月5日,韓國首爾總統選舉投票,選民到投票站投票。
2022年3月5日,韓國首爾總統選舉投票,選民到投票站投票。

問三:一邊嘲諷 #MeToo運動﹑一邊公器私用--候選人妻子有甚麼醜聞?候選人的「迷信」如何引發干政疑慮?

媒體報道今屆大選時,所用的形容詞不乏「民主化以來最噁心」、「厭惡者之爭」,輿論的關注點早已由候選人的政策,轉移至其家人的周邊新聞上。

被帶上大選擂台的包括尹錫悅的妻子金建熙,她近月被揭發在過往的履歷涉嫌造假,虛報作品曾獲美術獎項,亦曾報稱於2002年於韓國遊戲產業協會任職,惟該協會於2004年才成立。

金建熙起初以「很久以前的事,完全不記得」回應,至爭議愈演愈烈才現身道歉,惟道歉時集中描述丈夫的正面形象,被形容「一半內容是對其丈夫表示的歉意,而不是對國民的歉意」。「假學歷門」致尹錫悅民意支持度下跌,媒體指原因在於尹曾徹查前法務部長曹國女兒偽造學歷,如今妻子面對同樣指控,尹未立即釐清爭議,公正的形象因此動搖。

2022初,一段金建熙與網媒記者的電話錄音披露,金建熙曾用105萬韓元邀請該記者演講半小時,並招攬他加入競選陣營協助收集情報,有賄賂之嫌。金建熙亦形容共同民主黨安熙正被控性侵秘書金智恩一事為「兩情相悅」,更嘲諷「#MeToo運動爆發,是因為沒有給錢」。

錄音最引人注目的是金建熙的政治參與,她縱矢言否認亦未能釋疑。舉國上下對「干政」二字猶有餘悸,源於前總統朴槿惠被揭發長期縱容親信崔順實干政,崔更借與總統的關係向財團施壓謀利,朴槿惠終下台兼入獄。歷史重演,社論立即將金建熙與崔順實類比,促金承擔責任,否則日後國民只會更懷疑有人介入國政。

另一邊廂,李在明的妻子金惠京被爆出在丈夫擔任京畿道知事時,曾用公家資源辦私事,一名道知事辦公室職員稱,被金慧京經公務員間接使喚做事,由代送處方藥、取回送洗衣物、整理家中衣櫃與雪櫃、為兒子簽住院帳單等,一一由職員代辦。該職員更曾被要求使用京畿道的公家信用卡購買牛肉等,惟同時李在明正出訪外地,與簽賬地點不符。

私帳報公數醜聞被爆出,共同民主黨一度斥為虛構,但其後金慧京先後發聲明及現身致歉,強調會配合調查。人民黨代表批評李在明公私不分,質疑他不適合掌權。有評論則引述李在明曾信誓旦旦說「要創造沒有犯規和特權的世界」,譏諷他看來首先需糾正自己妻子的違規。與此同時,李在明亦需面對在大庄洞開發案涉貪的質疑,及就長子染上賭癮等事件致歉。

兩位大熱候選人妻子皆有醜聞,而候選人自己也陷入了「迷信」爭議。尹錫被拍到出席三場電視辯論時,左手掌心均寫有「王」字,雖然尹解畫是支持者寫上的祝福,但外界認為他為人迷信,更質疑與巫術有關。尹之後再被發現有薩滿教人士、名為「建進法師」的人經常進出尹競選本部,妻子與記者的通話錄音亦提及夫婦兩人均有靈氣,二人結緣是因法師稱他們適合,進一步加強了尹氏與巫俗的聯繫。

薩滿教是韓國的傳統文化,自稱有通靈能力的巫師及巫女可透過儀式與信仰中的神溝通,韓民族日報就曾報道,全國至少有三十萬名巫女,這種看似非主流的文化流傳至今,新開張的商店會請來巫師辦儀式祈求好運,亦有人會請巫師作單對單輔導及提供建議。不過薩滿的預言不盡準確,有媒體就舉例指,李明博就曾在靈媒不看好的情況下勝出大選,亦有巫師預言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將落選,但結果卻完全相反。

大眾對政界的迷信有所忌諱,同樣與朴槿惠有關。神秘宗教永世教創辦人崔太敏,自朴槿惠母親陸英修遇刺身亡後,聲稱獲陸報夢,借機接近朴槿惠並提供精神輔導,得以在青瓦台儼如影子總統般發揮影響力,崔太敏離世後由女兒崔順實接棒,由此發展成後來的親信干政門。

雖然有意見強調信薩滿教本非大問題,因迷信從來是韓國人生活的一部份,由考試前不喝海帶湯以免落榜,到政界選舉時會找巫女祈福,都是公開的秘密,干政門的問題在於,當權者將權力授予未經過選舉的人,但無可否認的是,國民對異端宗教與政治的聯繫相當敏感,尹錫悅亦急欲撇清關係。

李在明對此落井下石,強調自己「要走的是國民讓走的路,不是巫師讓走的路。」但一名面相及風水專家向媒體透露,曾為李在明夫婦及尹錫悅夫婦看面相,在見李在明的當下, 正值他五年前競逐民主黨總統選舉參選人席位,李妻金惠京更曾詢問:「我是成為第一夫人的面相嗎?」李在明為尹錫悅扣的巫俗帽子,像迴力鏢般擲中自己。

連綿的爆料與鞠躬道歉,朝野相互攻擊的惡性循環沒完沒了,選民對選舉感厭惡,有評論更直指,整場選舉「只有不斷爭相撒錢和互相抹黑」,又形容現時的局面是「韓國選舉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觀」,紛促請候選人停止泥漿摔角,勿讓他們常掛嘴邊的「國民團結」成為空話。

2022年3月1日,南韓國民力量黨的總統選舉候選人尹錫悅參加了首爾舉行的競選活動。
2022年3月1日,南韓國民力量黨的總統選舉候選人尹錫悅參加了首爾舉行的競選活動。

問四:從「抗疫優等生」到醫療系統崩潰,COVID-19對選情有甚麼影響?

韓國在疫情初期與台灣、新加坡等地並列為亞洲的抗疫優等生,單日最多只錄得約一千宗新個案,但自去年11月開始改與病毒共存以來,Omicron病毒橫掃全國。大選前兩周,韓國2月24日的單日確診個案逾17萬,是全球排名第二高,至大選倒數一周,單日確診數目更首度衝破20萬。防疫部門預計疫情將於三月首兩星期內觸頂,意味大選將在疫情最高峰時進行。

文在寅政府在疫情初期採快速應變策略,但個案大爆發令市民對政府施政產生質疑。韓國中央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申振旭直指,政府為重啟經濟而過急與病毒共存,病例大增致醫院病床爆滿、醫護人手不足,揭示公共醫療體系的弱點,亦影響市民對防疫政策的支持度。

疫情重創韓國經濟,據韓國中央銀行年初公布,2021年全年生產總值(GDP)增長達百分之四,創十一年來新高,惟數據顯示經濟增長仍未回復到疫情前水平,餐飲、旅遊及零售服務業就業指標連續兩年下跌,加上環球通貨膨脹,外界相當關注候選人的經濟抗疫策略,如何引領韓國重啟,步入後疫情時代。

來自執政黨的李在明試圖在競選期間,與文政府的抗疫表現劃清界線。他直斥現屆政府將疫情重擔轉嫁至小型企業身上。不過他的取態隨後被尹錫悅攻擊,指他若不滿政府表現應承擔責任,而非模仿在野黨言行。

在韓國第一波疫情爆發時,李在明在京畿道徹查新天地教會群組個案時,成功迫令教會交出教徒名單獲好評。他在電視辯論曾借此攻擊對手尹錫悅,批評他任檢察總長期間涉拒查新天地教會會長李萬熙。不過李在明提議於今年1月向全國追加派發每人30至50萬韓元的主張,則被斥是將國家資金挪作選舉用途。

綜觀李尹兩人的經濟主張,均着眼於派糖力度多於政策實際執行的可能性。中央日報社論評為「為贏大選不顧財政暴走」,競選已變成一場「誰能花更多國家資金」的比賽,輿論直指兩人無視韓國過去兩年累積逾200兆韓元的赤字,動輒大撒金錢,警告做法將致國債利率上漲,最終也是國民受罪。

疫情至今,不少工商個體戶受經濟及防疫限制影響倒閉,據當局數據顯示,2020年個體戶數目減少7.5萬人,至去年連續第二年錄下跌,再有1.8萬個體戶倒閉。在針對小商戶疫情期間的補償上,前一天共同民主黨宣布增加賠償的預算開支,隔日國民力量黨隨即提高相關預算,考慮由50兆韓元增至100兆韓元。韓國Manifesto實踐本部統計,李在明的競選承諾需300兆韓元以上開支,尹錫悅亦不遑多讓,各項政策需266兆韓元資金。

上述倡議除被質疑錢從何來之外,亦未符合外界盼望新政府可「重啟」韓國的預期。有學者直言,候選人的策略集中為國民提供「小確幸」,未有展示對未來發展的宏觀藍圖,學者對這場「沒有熱情、沒有希望、沒有感動的奇怪選舉」表達了擔憂。

韓國最新疫情發展,亦為選情增添不穩定因素。今次大選共有4,400萬名選民,防疫部門公布,3月2日單日新增近22萬人確診,與此同時,有逾82萬人確診需在家居治療。當局預計,大選當日或新增23萬人確診。

本年海外選民登記人數近23萬,較上屆下跌兩成三,韓媒認為與疫情有關。在國內,政府早前已有一系列「開綠燈」之舉,如在2月中確診宗數屢破紀錄時,宣布考慮到Omicron個案症狀較輕微,顧及經濟損失而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至3月1日起再取消防疫通行證制度,前往醫院、餐廳等埸所亦不需持接種或檢測證明。

這些做法未獲傳染病專家認同,有專家直指,政府只追蹤高危群組,確診數字實際上較公布數字更高。有學者建議確診人數未觸頂前,應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以確保社會穩定性。中央日報社論則指,政府做法與「大選在即」有關。

在投票的安排上,除了既有的海外投票、船上投票、提前投票等方式,國會早前修例通過,地方政府須為感染新冠或需隔離的選民提供前往投票的交通工具。最新安排下,確診及隔離人士、或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重症者,可於提前投票日(3月5日)及投票日(3月9日)的原定投票時間後,即晚上六時後至晚上七時半前,外出前往票站投票,之後需立即返家。政府稱難以預測欲投票的確診選民數字,但相信一個半小時的投票時間足以處理。

2022年2月21日,共同民主黨總統選舉候選人李在明、國民之黨總統候選人安哲秀、正義黨候選人沈相奵和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在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前合影。
2022年2月21日,共同民主黨總統選舉候選人李在明、國民之黨總統候選人安哲秀、正義黨候選人沈相奵和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在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前合影。

問五:三次退選的安哲秀、釋放後的朴槿惠:大選的最大變數?

除了兩位主要的候選人之外,本屆大選還有兩個可能的「攪局因素」,一個是民調支持率排名第三的安哲秀,一個是不久前被文政府特赦的前總統朴槿惠。

3月3日,尹錫悅和安哲秀在南韓國會大樓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兩人將合推單一候選人,安哲秀退選,全力支持尹錫悅。兩人發表聯合宣言,強調一定要實現政權更迭,並建立一個面向未來的、創新改革的「國民統合政府」。

2021年11月,安哲秀正式表態將會以國民之黨候選人的身份,參選本次南韓大選。這是安哲秀第三次參加總統選舉,此前兩次的參選經歷中,2012年他初入政壇,頂著醫生、電腦病毒學家的光環,迎合了民眾對時任政府的失望和對老政客的厭惡,最終卻因與另一位在野黨候選人文在寅意見不合,決定退選。五年後,重新組黨之後的他再次與文在寅對壘,最終得票率位列第三,還是鎩羽而歸。又過了五年,已經不再是「政治新秀」的他重又加入總統選戰,一開始就引發了各方的關注。

吸引民眾目光的不是安哲秀的對兩黨的批評、其具體施政綱領,而是他作為在野黨三位候選人中民調排名第二的那個,在這場選舉中的「攪局」舉動。2月13日,安哲秀正式向尹錫悅提議,兩黨應通過民意調查的方式推選單一候選人。安解釋道,這一舉動是「為了更好的政權交替」,僅靠某一位在野黨候選人的力量,很難在撬動舊執政黨的同時引導國民團結。

二人的合流很可能成為本屆大選的勝負關鍵。其一,正如成均館大學治理研究生院公共管理教授李淑貞(音)所說,尹李二人的民調數據難分伯仲,能拿到7-9%支持率,而立場亦偏向中間派的安哲秀如果能在合流後支持尹錫悅,便有很大機會幫助保守派候選人贏得選舉;其二,安哲秀一直受到青年群體的歡迎,他的舉動自然會對於年輕人手中的「決定性選票」產生影響。

尹李兩人歷時十九天最終走成的「聯合之路」對於選舉的最終影響尚有待揭曉,安哲秀的「攪局」效果卻已經達到極致。另外一位在野黨候選人沈相奵便對兩人的這一舉動表示「遺憾和失落」。她在接受採訪時說,原本希望安哲秀能作為建立多黨制的夥伴堅持下去,不料對方卻突然轉軚,兩黨之外只剩下她一人孤軍奮戰。

另一位在本屆大選中備受關注的人物是朴槿惠。這位於2018年被判囚24年的前總統,於去年12月24號被韓國政府特赦。2021年12月31日0時,該特赦正式生效。

朴槿惠被特赦一事在南韓成為輿論焦點。一方面是因為事出突然,此前並無確切消息表明文在寅政府會有這一舉動。12月21日,南韓法務部赦免審查委員會完成了對新年特赦對象的選定工作,同日,法務部長朴范界在公開活動上被問到特赦李明博與朴槿惠的可能性時,他給出的答案是:「沒有討論過」。一天後,南韓總統國民溝通首席秘書朴秀賢更以「沒有聽說過」回應相同的問題。直到24日文在寅政府正式宣佈,考慮到朴槿惠的健康狀況,會把她納入特赦名單,輿論頓時譁然。

而更多人談論的是文在寅政府本次特赦的政治用意。在距離大選不到100天的這個時間點赦免朴槿惠,不免讓人猜測,這是執政黨想要對選情施加影響。遼寧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副教授李家成指出,文在寅政府此舉,一方面的確有於人道主義考量,另一方面,更有不想讓尹錫悅以此事博取選票的意味,此前尹錫悅表示,會「為了國民團結」在當選後赦免朴槿惠和李明博兩位前總統,提前將朴釋放,尹便失去了以此承諾拉攏支持者的機會。

特赦的消息爆光後,兩位候選人的回應也令人關注。此前曾表示「在前總統認錯之前,沒有必要討論特赦一事」的李在明透過其發言人表示,對文在寅總統的這一艱難決定予以尊重,但即便是現在,朴前總統仍有必要向國民們道歉,他們是「國政壟斷」的受害者。而尹錫悅則表示,非常歡迎朴槿惠的特赦,更希望在朴恢復健康時去看望她。

分析指出,李在明的表態流露出他在這一問題上與文在寅政府「切割」的態度,是他顧及進步派支持者的表現。而尹錫悅的溫和贊同,是想繼續安撫極端保守派的選民。2016年,尹錫悅領導了對朴槿惠腐敗醜聞的調查,最終導致她被彈劾,繼而下台、坐牢,這些選民至今將尹視為朴槿惠牢獄之災的「元兇」,對他存有戒心。

在這場異常激烈的競選中,朴槿惠雖沒有親身參與,卻一直「在場」,從一開始就是各方討論的話題之一。最新的情況是,2月24日,民間組織「朴槿惠支持者」在朴位於大邱市的住宅門前舉行活動,指責保守派背叛了朴槿惠,繼而正式宣佈支持執政黨候選人李在明。而據南韓媒體的消息,朴槿惠將會在3月9日大選後出院,這意味著她計劃向南韓民眾發表的談話將不會對直接左右選票的走向,但她對於南韓政壇的影響,一定還將延續。

問六:候選人對華政策有多重要?中美和兩韓關係如何影響大選走向?

相較於房地產和性別平等議題,外交政策在本屆大選中算不上熱門話題,一月份蓋洛普發起的民調中,只有4%的民眾認為那是新政府應該優先解決的事務。但《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一月指出,本屆南韓大選將是近期記憶中第一次,執政黨和反對黨候選人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實質性的分歧。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輿論和亞洲政策研究員弗里德霍夫(Karl Friedhoff)將對華政策稱作兩大陣營在外交領域的「最大區分項(Biggest Differentiator)」

李在明的對華政策較為溫和,甚至被看作有延續文在寅政府「親中」政策的傾向。他強調北京在南北關係中的重要角色,並對美國的反導系統持謹慎態度。在《外交》上發表的文章中,李在明更明確指出,中韓之間貿易上存在深厚連接,兩國應繼續保持夥伴關係,而不是採取對立的形式,那樣既有損南韓國家利益,也無益於韓美同盟的發展。

尹錫悅則表達出對中國強硬的態度。他提出重新定調兩國之間的關係,在互相尊重、政治分歧不影響經濟問題的基礎上,開啟「新的合作時代」。2017年,文在寅向中國承諾,南韓將不參與導彈防禦體系、禁止追加部署戰區高空防禦飛彈薩德、不加入韓美日軍事聯盟。文的這一舉動被看作是對中方在2016年對南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後採取經濟報復措施的回應。而尹則聲稱要廢除這個的「三不」政策。尹語調強硬地表示,他承認中國在南韓經濟中的重要角色,但更應該「戰略清晰」,對中國的脅迫保持警惕。2月25日,在本屆總統大選的第二場辯論中,當被問到是否認為韓國有需要加入美國領導的導彈防禦系統(薩德)時,尹再次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具體到中國備受關注的人權問題,兩人仍舊觀點各異。一月份接受南韓中央日報專訪時,李在明表示,與其關注中國的人權,不如關注我們的經濟問題與生活問題。另一邊廂,1月24日,當被記者問到既然他在外交及國防策略中稱「人權問題不僅限於北韓」,那是否願意針對中國新疆的人權問題表明立場,尹錫悅表示,「不管被迫害對象是誰,南韓都將與其他民主國家一起,打擊侵犯人權的行為」。

更深層面上,兩位候選人的態度背後牽扯的是南韓民眾在外交關係上的整體看法以及對中國情緒的變化。

李在明在面對中國人權問題時的表態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回應希望先解決國內問題的民意。弗里德霍夫認為,對外交問題的「不關心」一定程度上是由於南韓民眾在外交政策上存在一些共識,在韓美關係上,儘管近年來社會上不時出現反美情緒,85-90%的南韓民眾仍對韓美同盟關係保持認可。而具體到中國問題,近年來的反華情緒似乎更加切實可感。Pew Search Center的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僅有35%的南韓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了75%。

來自民調機構南韓調查(Hankook Reseach)和媒體SisaIN聯合發起的調查顯示,南韓人的反華情緒並不模糊,包括霧霾、漁船非法捕撈、韓戰等問題在內的具體傷痕直接造成了這種厭惡。而2016年開始的經濟報復、2020年的疫情、前段時間冬奧上的爭議判罰,更進一步助長了南韓民眾的反華氣焰。這其中,年輕人對中國的負面情緒明顯高於他們的上一代。

總統候選人在表達政綱時不得不顧及年輕人的反華情緒,即使是被質疑「親中」的李在明也向媒體表示,將嚴厲打擊北韓或中國漁船的非法行為,更在闡述外交政策的文章中強調並不是要「投中國所好」。而在關於南韓民間認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其「國服」韓服被穿在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身上一事,尹錫悅表示,「問題的核心在於中國試圖將南韓歷史編入東北工程(注:中國與2002年開展的一項歷史研究項目,主要研究古代中國疆域理論、東北地方史和民族史、古朝鮮、高句麗等歷史議題)」。此外,尹更直接將COVID-19稱作「武漢病毒」,還表示應該在病毒蔓延到韓國之前,就拒絕來自中國的移民。

在兩韓關係上,尹錫悅亦顯得相對強硬。他批評文在寅政府在面對北韓時「上演和平戲碼(Putting up peace shows)」,指一味地根據情況改變外交手段並不能改善南北關係,只會讓南韓顯得毫無用處,更重要的是堅守原則。他的原則便是,在強調半島無核化的基礎上,警惕北韓的威脅,而「先發制人」的打擊,將是解決北韓導彈威懾的唯一途徑。

李在明則有延續文在寅政府與北韓接觸政策的傾向。李不認為現任政府的北韓政策是失敗的,只是「任務未完成」。2月24日,在發表於《外交》雜誌的署名文章中,李在明雖然將北韓的核武器及導彈計劃列為南韓面臨的最大外交挑戰,卻也強調了其對北的原則--和平。他還正面駁斥尹錫悅的觀點,指出「先發制人」打擊北韓的口號非但沒有用處,更會造成恐怖和分裂。他認為,所有關於北韓無核化的解決方案都應該是和平的。

當然這些全都受韓美關係的影響。弗里德霍夫指出,韓美關係的前景,更多地取決於南韓如何處理與別國的關係。上述南韓對外交往的具體領域,無不交織著南韓與北韓、中國的關係,如何在這複雜的多邊關係網中找到平衡,維持和美國的同盟,是候選人在外交政策上的重點。

相對來說,韓美同盟問題是兩人在外交方面分歧最小的的領域,他們都表示將發展全面性的韓美同盟關係,但在韓美合作的一些具體面向上,兩人的觀點仍存在摩擦。

對於是否會恢復與美國的聯合軍演,李在明沒有明確給出肯定的答案,而尹錫悅則表現出更強烈的意願。在2018年與金正恩會面之後,特朗普單方面取消了這些演習;關於戰時作戰指揮權(Wartime Operational Control,是南韓目前唯一沒有恢復的軍事主權)的恢復問題,尹只是強調南韓必須保持強大的監控和偵查能力,沒有直接許下承諾,而執政黨候選人則主張盡快完成該權利的移交。文在寅政府曾做出相關承諾,卻因應對瘟疫等問題最終將之擱置;第三,面對是否會加入拜登政府重返亞太戰略的重點之一—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國、日本、印度、澳洲之間的非正式戰略對話),進步派候選人一直保持沈默,而尹錫悅則公開表示,他領導的南韓有意願加入這一框架。文在寅政府曾在去年三月收到四方安全對話的邀請,最終卻拒絕參加。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兩位主要候選人在外交政策上看起來針鋒相對,但可以肯定的是,兩人其實都深知中韓關係在經濟層面的重要性。在尹強硬的話語之下,他的外交幕僚則表達了認可中國作為重要經濟夥伴的觀點,故他一旦當選,施政的具體政策仍可能存在變數。可以肯定的是,無論誰當選,在許多領域,南韓都將繼續現任政府與美國的合作,而與中國、北韓的關係,都將在這個框架下開展。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支持尹錫悅。

  2. @Matters404 真人騒 是真人秀的粵語表達

  3. ”真人骚节目《同床异梦》“应是真人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