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月26日,第63屆格萊美獎在洛杉磯史坦波中心(Staples Center)揭曉,各獎項名花有主。毫無懸念地,全球最大的音樂集團——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成為當晚最大贏家,單以錄製音樂(recorded music)口徑計算,由環球音樂集團負責發行的作品獲28獎,佔所有獎項的35%,換言之,如果視格萊美獎為美國流行音樂標桿,那環球音樂就擁有2019年該市場最佳作品的35%。如果疊加上音樂版權(music publishing)的部分,環球音樂在本屆格萊美獎上的獎項份額無疑會更高。
在這35%的背後,隱藏著另一個可能讓大家完全意想不到的數字:中國擁有2019年美國音樂市場裏最佳作品的3.5%。
這3.5%如何計算得出?就在今屆格萊美頒獎不到一個月前的2019年12月31日,中國獨角獸級互聯網企業騰訊集團正式宣佈將由旗下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和不具名的財團一起從法國威旺迪集團(Vivendi SA)手中收購環球音樂集團的10%股份,價格30億歐元。另外,在未來一年內,騰訊極大概率會以同樣價格再買10%,屆時整個環球音樂集團的五分之一將由騰訊掌控。
對於正在迫切追求「大國崛起」的中國而言,騰訊收購環球音樂的10%股權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信心指標。中國共產黨在十九大修改黨章時把原先於十八大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拓展成了「四個自信」,新加的「第四個自信」是「文化自信」。過去十五到二十年間,中國當然沒少在世界範圍內「買買買」,但收購的多是製造業或者信息產業門類,真正染指的文化內容產業很少,最多就是在荷里活電影裏做一些植入,投點拍攝資金,在片頭打兩個漢字之類,都屬小打小鬧,聲量怎麼也不算大。騰訊收購環球音樂這10%股份,在「大國崛起」的「文化自信」論述上可以說有著非凡的象徵意義——一家中國企業終於能入股持份資本世界最大的文化內容品牌之一,無疑是給「文化自信」添了「自信」。
這樣的自信即便在上一個十年還是中國求之卻不得的——其實在2007年,中國曾有過一次在世界文化領域裏「大國崛起」的機會,是年中國正在佈局3G 移動網絡,因為認識到在高速移動傳輸中「內容為王」的重要性,中國彼時的獨角獸級企業——中國移動有意入股當時世界四大音樂集團中的 EMI 百代音樂集團。當年8月,處於內憂外患中的 EMI 百代被私募基金公司泰豐資本(Terra Firma)以42億英鎊收購,當時便有很多消息指出此舉就是中國移動授意的,它暗示泰豐資本之後會溢價買下 EMI 百代。不過最後的結果是,因為種種原因和阻礙,中國移動並沒有能「如約」收購 EMI。
對比相距12年的這兩樁收購案,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2007年那一樁,中國移動從來未曾公開承認過,至今依舊是「江湖傳說」,最後放棄收購是因為價格談不攏還是遇到特殊政策限制也不得而知,而2019年的收購案,自從威旺迪兩年多前放出消息有意出售環球音樂的股份開始,騰訊就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潛在買家,而且收購落實後騰訊也發出了官方公告。更有「傳奇」感的一點是,EMI 百代音樂集團的錄製音樂部分在2012年被環球音樂集團收購,今次騰訊收購環球音樂的10%裏當然也就包括了原來 EMI 百代的部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騰訊這次也算為12年前的中國移動「雪恥」了。先不論兩樁收購的標的規模、份額多少和價格高低,僅從結果來看,一輪生肖流轉後,中國的確在世界文化領域裏開始走上了真正「大國崛起」的道路。
當然,這一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音樂產業的環境而言,2019年和2007年相比是有天壤之別的。我們依舊記得2007年,那幾乎是音樂產業最低谷的時候,這邊廂中國十幾年的盜版 CD 唱片問題還沒解決,那邊廂寬帶網絡已經帶來了數字音樂非法免費下載,雙面夾擊讓中國音樂市場無可招架,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甚至統計當時中國市場至少95%的音樂是盜版,正版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市場連續多年成為 IFPI 拿出來在全世界「示眾」的反面典型。處在如此的境況下,中國企業想要收購一家世界級的唱片公司,別說沒底氣,可以說連「正當性」都不具有,所以那一年中國移動收購 EMI 百代音樂集團失敗,真的一點也不奇怪。
而到了2019年,中國音樂市場突然換了新天地。得益於政府從2015年開始推行的包括「劍網2015」等一系列「音樂正版化」行動,加上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產業生態的極速發展,中國的音樂產業復刻了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的奇跡:短短三四年間,中國數字音樂平台版權交易額屢創新高,正版音樂用戶的數量及消費力幾何級增長,類似周杰倫、Taylor Swift 這樣巨星的數字專輯銷量驚人,再疊加上粉絲文化興起之後帶來的飯圈支持偶像攀比性消費,中國音樂市場的規模連連超越常人想象。根據 IFPI 的統計報告,正是從2015年開始,中國音樂市場突然從「差生」變「優等生」,當年市場收入突破一億美元大關,2017年更是擠進世界市場份額前十名。IFPI 於2019年4月公佈的2018年全球音樂市場報告中,中國再接再厲,穩坐全球第七大音樂市場的交椅,此等成績幾乎可以用「匪夷所思」形容,也印證了中國音樂產業的跳躍式發展。這裏不妨提一個細節:正是在 IFPI 的這份標榜中國神奇戰功的2018年全球音樂市場報告裏,號稱月度活躍用戶數量6億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買下了最後一頁的壓陣廣告,由此可見其已經在世界音樂市場裏擁有了極大的話語權,也是它能買下環球這個全球最大音樂集團股份的地位基礎。
而此次被收購10%股份的環球音樂集團,更是得益於中國市場的飛速上漲。2017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環球音樂集團旗下的環球詞曲版權集團(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Group)和環球唱片公司先後達成獨家版權合作協議,其中環球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交易額據信超過3.5億美元,如此輕易地獲利令中國市場在環球音樂全球系統中的地位火箭般衝到頂層。
火箭般地位上升的,還有環球音樂在中國的分公司。2018年,中國頂級流量歌手吳亦凡以華人藝人的身份跳過環球音樂中國公司,直接簽約環球音樂美國總部,環球音樂集團 CEO Lucian Grainge 爵士親自飛去洛杉磯主持簽約儀式,成為全球音樂產業頭條新聞。據靠近信源的知情人士透露,就在吳亦凡簽約的差不多時間,環球音樂亞太區發生異動,原本從屬於環球音樂亞太區的環球音樂中國公司突然被美國總部「點將」,中國公司轉而直接向美國總部彙報業務,事實上脫離了集團亞太區,身份「一夜升格」,成為環球音樂全球系統中的奇聞。這一段架構調整故事,彷彿為2019年騰訊收購環球音樂10%股份鋪下了紅毯,也完全驗證了中國音樂市場的豐厚收益打開了文化領域裏地位強勢的路徑。
但是,修改黨章之後中國的「四個自信」論述有個定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身為世界最大音樂集團,環球音樂對華語市場來說自然代表的是美國資本話語權和意識形態下的文化輸出。當下中國政府越來越收緊各種文化論述的尺度,騰訊收購其10%股份,從本質上來說並不符合「文化自信」論述的真正要求(同時回看2007年中國移動收購EMI百代音樂集團的失敗,其實更多的原因也來自於中國文化內容產業附著的意識形態的障礙)。
縱使這10%股份讓騰訊面上有光,但它最近都應該非常嫉妒競爭對手——字節跳動,因為後者旗下的短視頻應用「抖音」這兩年裏不但火遍神州大地,還以「TikTok」的分身瘋魔全美國,受歡迎程度已經把 Facebook 和 YouTube 等等老牌互聯網巨鰐遠遠甩在了身後。雖然 TikTok 在美國遭遇了關於內容審查和數據安全的爭論和調查,但它在美國的成功模式,或許才更符合中國需要的「大國崛起」和「文化自信」——以此標準衡量,即便騰訊再財大氣粗地「買買買」也很難在短期內達到要求,更不用說還有其他一系列和這10%股份相關的問題正在騰訊面前火燒眉毛,比如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對騰訊在獨家音樂版權方面的反壟斷調查,又比如收購了環球音樂集團的股份後騰訊如何處理和另兩家音樂集團(索尼音樂、華納音樂)以及其他唱片/音樂公司的業務和關係等等。
這些或許都是騰訊收購環球音樂集團10%股份之後並未高調宣傳這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的原因,2019年12月31日消息公布當天,只有少數幾個科技類和財經類媒體發佈了簡要消息,另有兩三個音樂產業類 KOL 和自媒體寫了推文,基本都沒引起什麼反響,很快就被淹沒在2020新年各種海量紛亂的噩耗與爭議之中。
> 中国独角兽级互联网企业腾讯
腾讯在各方面都不满足独角兽的定义。
China….The Forbidden Country…
北京时间2月1日晚间消息,据瑞典流媒体音乐服务提供商Spotify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腾讯持有Spotify 9.2%的被动股权(Passive Stake)。
都是大外宣的一部分 金钱买不来真相
18年末19年初李志签约之后Spotify上保存的歌曲一片灰,那些按国内标准的政治禁歌全没了,而且是全网版权平台下架,明喻暗喻一个不落。现在再看腾讯入股事件和国资摩拳擦掌的样子,很难相信之后全球音乐人歌词采样乃至社交媒体涉及国内政治甚至港台时不会被预审查。
「你以为有钱大晒啊?」
——”Sorry..有钱真系大晒。”
文化自信应该是对自己的文化自信,「买得起」同「配得起」是两个概念。
能夠像sony一樣,由美國人當家作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