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在美東時間9月4日,突襲為於喬治亞州(Georgia)一間為韓國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生產電動車電池的工廠,逮捕約475名工人,其中包括300名韓國公民。根據喬治亞州司法部新聞稿,現場共475人被捕,《韓國經濟日報》則引述未具名業內人士,指約560名工人被拘留。
路透社報導,該工廠為電池製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與現代汽車合資建設的生產基地,共聘用1200人,被州長肯普(Brian Kemp)稱其為喬治亞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項目。
上傳於社交媒體的影片顯示,工人身穿黃色安全背心,站成一排,一名配戴口罩、穿著印有「國土安全調查部」(HSI)字樣背心的男子對他們說:「我們持有全場搜索令,要求馬上停止一切生產,工地工作立即全面停止。」
當地時間翌日下午,喬治亞州南區地方法院公佈允許聯邦警方進入該工廠的搜查令。搜查令長達15頁,授權警方扣押工人和相關就業、移民和管理記錄,並指當局仍在通緝四名個人,但未解釋為何特別關注他們。
美國國土安全調查部喬治亞州首席探員Steven Schrank表示,該工廠被指控聘用非法移民或沒有工作簽證的外國人。他強調:「是次行動並非探員闖進工廠,把人們圍起再放上巴士,而是我們經過多月的調查,收集證據和相關文件,從而獲得司法搜查令。」他又指,這次執法行動是該部門成立二十多年來,規模最大的單一地點執法行動。
ICE補充,被捕的員工都只是持有旅遊簽證,在美國工作即屬違法。
根據美國當局,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無人被起訴,而大部分被拘留者已被送往喬治亞州近佛羅里達州邊界的移民拘留中心。

韓外交部表示「擔憂和遺憾」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被捕的四百多人中約300人是韓國公民,但Schrank表示,他不清楚實際多少韓國人被拘留。韓國外交部發言人李在雄亦僅指被拘留的韓國人數量「龐大」,未證實具體數字,並對執法行動表示「擔憂和遺憾」。
此外,韓國外交部長趙顯(Cho Hyun)針對這事件主持了一場緊急會議,表示韓國政府已派遣外交官前往位於喬治亞州,以及成立海外韓國人保護工作小組進行應對,如有需要,他將會前往華盛頓。他也説:「總統強調,美國執法行動不得不公正地侵犯我國公民的權利或我國韓資企業的經濟活動。」
現代汽車發表聲明,表示他們已暫停施工,正全力配合調查和檢視相關人士程序,並指被拘留的人員都不是其直接雇員。LG亦宣布,其首席人力資源長金基洙(Kim Ki-soo)已前往喬治亞州的工廠,他們也會把被拘留者必需的藥物送達當地,並暫停大部分赴美商務出遊,指示在美員工立即回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回應事件:「他們都是非法移民,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也只是在履行職責......我們希望和其他國家好好合作,但也希望擁有優質、穩定的勞工。很多非法移民在那裏工作,他們都是因爲拜登而來,都是非法來的。」
喬治亞州民主黨批評這是「出於政治動機的恐嚇手段」,旨在打擊那些辛勤工作、推動當地經濟並紮根社區的移民。州長肯普的發言人則表示,他們為「嚴格執行州和聯邦的移民法」。
其中兩名被捕韓國人的代表律師Charles Kuck告訴NBC新聞,二人都是製程工程師,經美國簽證豁免制度(Visa Waiver Program)合法入境和參與會議。「我相信他們都沒有違法......其中一人剛在星期二到埗,下星期就會回家。他早上在工廠裏,只是坐在會議室,身穿公司制服,等待會議開始,這完全是免簽制度允許的。」
此外,其中一名在該工廠工作的男員工告訴BBC,在執法行動當天早上,他們已經收到大量來自上司的緊急來電,並指大部分被捕人士都是受聘於承辦商的工程司,由首爾總公司派去美國出差。他相信他們都有「部分」在美國合法工作的權利,但簽證種類可能錯誤或已經到期。
外界關注是此執法行動,會否影響美韓貿易關係。自美國前任總統拜登在任,韓國已是美國重要經濟夥伴之一,尤其在半導體與電動車等產業,積極加強在美國的投資。例如現代汽車在今年三月宣佈,將於2025至2028年在美國投資210億美元,包括汽車、能源及零件、物流和鋼鐵生產。
今年七月,韓國政府向美國提出合共3500億美元的投資方案,用於由特朗普挑選且美國擁有的投資項目,尤其是造船、半導體、二次電池、生物和能源市場。這筆投資成功令美國對韓國徵收的關稅從25%降自15%,韓國也對美國全面開放貿易,接受美國汽車、農產品等商品。
然而,這項貿易協議和美韓關係或充滿變數。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八月訪美期間,就貿易協議的運作細節與白宮進行談判,但仍存在巨大分歧,例如美方要求從中獲分90%利益。韓方也表示,美國撤銷三星和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在華業務使用美國技術的豁免權,其決策速度快於韓方預期。

「奪回美國行動」
喬治亞州司法部指出,是此執法是美國政府全國性「奪回美國行動」(Operation Take Back America)的一部分。這計劃在今年一月開展,旨在擊退非法移民入侵、消滅販毒集團和跨國犯罪組織、保護社區免受暴力犯罪分子的侵害,以及重啟對非法移民當中的嚴重犯罪份子的死刑。
但「奪回美國行動」過往的打擊行動,主要與跨境犯罪和販毒有關。例如今年七月,美國政府從厄瓜多爾拘捕當地最大團夥「Los Choneros」的領袖,檢控他從南美至美國,非法運送槍械和毒品。此外,今年六月,美國政府起訴五名華裔男子及一名美國公民,涉嫌跨州販運逾100公斤的大麻,當中三名中國籍男子在美為非法居留身分。
自特朗普就任,ICE的大規模移民掃蕩行動不斷增加。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獲得的政府內部數據,截至今年6月,ICE全國各地共關押了59,000名被捕移民,創下歷史新高,為關押設施容量的140%。另外,ICE平均一天拘捕1200名移民,為去年的三倍,其中將近一半(47%)沒有犯罪記錄,而不到三成曾被定罪。
特朗普強烈打擊移民,已引來美國本地及國際人權組織批評。今年6月,特朗普派遣2000名國民兵鎮壓洛杉磯反對掃蕩移民示威,國際特赦組織隨即譴責ICE的本質為「種族歧視、種族區分和有系統地侵害人權」。美國移民委員會也在今年7月發表報告,指特朗普在一切施政、人事和財政資源調配上,通通以反移民為先,例如美國司法部要求各地警方優先處理移民相關的檢控,以及在「大而美」法案中,為移民執法撥款超過1700億美元,形同改革聯邦政府的運作,嚴重打擊美國憲法的民主原則及其國際地位。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