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一套老宅的處置命運,曾引發李光耀三個子女的爭拗。第一家庭內部長達近一個月的脣槍舌劍,透過互聯網赤裸裸地袒露於全世界的看客面前。
這場家族決裂的火焰燃燒到了第三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侄子、其弟李顯揚之子,目前在美國哈佛大學擔任經濟學初級研究員的李繩武。今年七月,原在新加坡度暑假的李繩武, 在個人臉書上轉載了一篇《華爾街日報》的相關報導,並附上了《紐約時報》在2010年一篇關於新加坡新聞審查現象的評論文章,在轉發評論中對新加坡司法系統提出質疑。隨即遭到新加坡總檢察署的指控,稱他涉嫌蔑視法庭。為此,李繩武提前返回了美國,因為擔心可能會在新加坡被拘留。
新學期開始時,在與新加坡有大洋之隔的哈佛校園,記者見到了這個漩渦之中的年輕人。他遠遠走來,看上去清瘦靦腆,見到記者便揚起微笑,禮貌熱情地打招呼,舉手投足都頗有風度:「想喝什麼?我去買。」這讓人不禁想起他的祖父那個有趣的雅號——蘇伊士運河以東最地道的英國紳士。
但舉止斯文的李繩武最近面臨很大壓力。「短時間內肯定回不去新加坡了,但是無所謂」,他說,「很多人都回不到自己的祖國,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我不能為自己沒有犯的罪而道歉」
李繩武在那條臉書評論裏寫的是:「新加坡政府熱衷訴訟,並且擁有一個容易被擺布的法庭體系。」不過,這條轉發帖子的閲讀設置僅限朋友,不能被公眾瀏覽和轉發。
新加坡總檢察署致信李繩武,稱他的臉書帖子是對新加坡司法系統「惡劣和缺乏依據的攻擊」,涉嫌藐視法庭,要求他道歉並刪除相關帖子。相關司法依據是新加坡議會去年通過的一項法案:任何惡意攻擊司法部門的個人,可以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處以10萬新加坡元(約7.4萬美元)罰款。
李繩武並沒有照做。
在7月23日返回美國馬薩諸塞劍橋之後,李繩武將自己發給總檢察署的回覆在臉書全部公開,闡述自己之前的貼文被斷章取義了。在這份五頁長的信中, 他澄清說,自己無意攻擊新加坡的司法制度或者動搖公眾對於司法制度的信心。他解釋,提到「一個容易被擺布的司法制度」並附上有關新聞審查現象的媒體文章,並不代表他支持其中所有的內容,也不是在說新加坡的司法制度是按照新加坡政府的指示辦事,或者是說制度不獨立、會繼續不管案件事實如何都會繼續偏向新加坡政府。
「要是說有任何批判,也是說新加坡政府積極動用法律如誹謗條文來約束國際媒體的報導。」李繩武說。
儘管並未按照檢方要求的那樣刪除帖文和道歉,但李繩武表示,為了避免引發任何誤會,已經修改了原文。
但這種解釋和回應並沒有能夠說服新加坡總檢察署。之後,其針對李繩武這則帖文入稟高庭,案件隨之進入司法程序。11月中旬,總檢察署就這一案件召開了第一次審前會議。李繩武委任在新加坡的律師代為處理和出席。
問及為什麼當時沒有配合總檢察署刪文和道歉,避免可能到來的司法麻煩,李繩武神情顯得淡然
和堅定:「我不能為自己沒有犯的罪而道歉」。
「為什麼不為自己辯護呢?」記者問。
「如果有灰色地帶,我或許會去為自己辯護。但事情簡單明瞭,那麼交給律師處理就好了」。
「國家必須大於這個家庭」
今年六月,在父親李顯揚、姑姑李瑋玲與新加坡總理、伯父李顯龍的決裂爭執之中,李繩武與同為李家第三代的李顯龍之子李鴻毅的主動介入,堪稱最受關注的一幕。
在李顯揚、李瑋玲對於李顯龍的指責之中,「濫用權力、培植兒子李鴻毅從政」是關鍵的指控。李鴻毅隨即主動在個人臉書發聲,表示:「無論你們在不在乎,我對政治真的沒有興趣」。
但堂兄李繩武的氣勢更甚:「如果李家第三代有人從政,將會非常糟糕。國家必須大於這個家庭。」
出生於1985年的李繩武和小他兩歲的李鴻毅曾經非常近密。兩個學業出眾的85後男孩都曾在美國打拼,並有數年交集。李鴻毅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經濟學之後曾在位於加州硅谷的谷歌公司工作,任產品經理。彼時的李繩武恰好也在加州的斯坦福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李繩武回憶,那個時候兩人同在西海岸,相處融洽。彼時兩個家庭也常常聚會、有說有笑。
「現在我們已經不說話了」,李繩武苦笑,「但他還在我的臉書朋友之中,我沒有取消朋友」。
李鴻毅早先獲得獎學金來美國學習,獎學金的提供者是新加坡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2013年,他返回新加坡工作,任職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姑姑和父親的擔憂,李繩武也贊同,他認為伯父的確在為李鴻毅未來加入政壇鋪路,而李鴻毅的態度也很含糊。「他只是說沒有興趣從政,伯父李顯龍20多歲的時候也說過對於政治不感興趣。這樣的話很容易就可以收回。」
「那麼你呢?你也說對於政治不感興趣,你不會改變嗎?」記者追問。
「不會。我如果從政,將會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政客,我完全不適合。」李繩武很認真,「我相信自己可以做一個一流的經濟學家,我熱愛的第二語言是數學,那才是我的興趣所在」。
「為什麼?你沒試過從政,怎麼知道呢?」
「做一名政客無可避免要說謊。我不願意就自己相信的事情去說謊,所以我一定無法勝任,」李繩武笑。
「新加坡再不需要一個李家的領導人了」
李家決裂的導火索雖然是李光耀的老宅,但爭執的核心在於對於李光耀的精神價值和政治遺產的處理態度。李光耀生前對於個人崇拜和造神非常反感,始終反對給他立雕像和紀念碑,也一直強調,身後要把故居拆掉,以免被當作崇拜聖地。
而李瑋玲和李顯揚發難的其中一點,正是質疑兄長李顯龍違背父親遺願,想要藉由故居為自己增添政治資本。
2015年李光耀離世,時年30歲的李繩武曾因葬禮上發表的悼詞備受關注,他的演講圍繞個人崇拜和政治遺產,視頻在YouTube上獲得65萬點擊,其中的兩段話十分精彩:
「什麼叫做制度?是做事情的方法,它的生命力可以超過建立它的人。(What is an institution? It’s the way of doing things that outlives the one who builds it.)」
「最強有力的制度將法治置於人治之上,而這就是建立制度的人所做出的犧牲。(The strongest institution places the rule of law above the rule of man. And that is the sacrifice of being the builders of institutions.)」
李繩武並不掩飾地表態,認為現任新加坡政府至今仍在借用祖父的光環增添政治資本,「我認為新加坡人和新加坡政府不該總是提李光耀,制度應該大過人」。
「如果你真的認為新加坡的治理有問題並關心新加坡的命運,那為什麼不從政呢?可以加入反對黨甚至自己成立反對黨表達主張,行動大於語言。」記者再次追問。
「新加坡再不需要一個李家的領導人了,無論哪一邊陣營」,李繩武回答,「就像美國,希拉里當然比特朗普要強,但是美國人不需要另一個克林頓了」。
「我會在學術路途上慢慢走」
1985年出生的李繩武是李光耀小兒子李顯揚的長子。
他的父親李顯揚曾獲新加坡總統獎學金和武裝部隊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工程科學,獲得一級榮譽學士學位。畢業後,先是入伍加入新加坡武裝部隊,並被授予准將軍銜。之後先後出任Singtel總裁和新加坡民航局董事局主席。母親林學芬是曾對新加坡經濟政策做出影響性建議的經濟學家林崇椰的千金,劍橋大學法律一等榮譽學士學位獲得者,摩根路易斯—騰福事務所的新加坡合夥人,執業大律師。
在精英家庭中長大的李繩武當然也不負眾望。他的名字出自《詩.大雅.下武》,意思為沿襲武王之道。與祖父母、父母一樣,他少年便赴英倫留學。2009年畢業於牛津大學聖圖靈學院,取得全系第一的優等成績。他代表牛津大學辯論隊在國際大賽中多次斬獲最佳辯手。語速極快、反應敏捷、表達犀利、思想深刻。如今在網絡上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辯論視頻,下面有各種崇拜的評論,被譽為「英辯圈神一樣的存在」。
搜索當時的媒體報導,可以看到這樣的字句:「他是第三個獲得最佳辯手榮譽的新加坡人。口才一流,就連父親李顯揚也說不過他,多年前就放棄嘗試與他爭辯」。
2011年,李繩武獲得劍橋大學政治與經濟學碩士,之後離開英國,到美國加州的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一年前,他博士畢業,來到了馬薩諸塞,開始在哈佛做一名初級研究員。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我就會成為一名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我會在通往終身教職的學術路途(tenure track)上慢慢走」,李繩武說,「當時沒有選擇拿新加坡政府的獎學金,所以現在也不必受到束縛回去新加坡服務」。
因為六月公開指責長兄李顯龍濫用公權力,擔心受到監控,李顯揚夫婦已經搬到了香港生活。李繩武說自己並不擔心見不到父母,但確實短期內不會回新加坡了:「我十幾歲就離開新加坡到英國和美國讀書,這已經是第12個年頭了,早就習慣了」。
問及是否害怕新加坡總檢察署的檢控,李繩武臉上顯露出了與年齡不符的成熟,「害怕也沒有用,他們已經檢控我了,就面對吧」。
「完全沒有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嗎?」
「不影響。我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術上了」,他說,「剛剛又寫完了一篇論文,充實得很。」
夜幕初降,李繩武站起身告辭,「得回去做飯了」。
記者感到驚奇,開玩笑說本以為他會過着開豪車、有傭人的舒適生活。
「在這裏,沒有什麼人知道我的家庭和身份,我從來都習慣自己照顧自己。但做飯很簡單,雞肉放進米飯一起煮就好了」,李繩武笑,「一點不高超」。
劍橋下起雨來,他撐起一把黑傘,快速消失在校園之中。
「構建制度就是交出權力,讓它不會永遠依賴你」。(To build institutions is to cede power – is to create a system that will not forever rely on you.)
或許對於李光耀一生最精準的理解,可以來自這個身處漩渦中的年輕人。
真正的貴族
这才是真正的精英。
有理有節
想到电影教父
20年後再看他是否言行如一
哦,此剑桥非彼剑桥。多谢,两位解惑。
回楼上: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剑桥啊……
"「新加坡政府熱衷訴訟,並且擁有一個容易被擺布的法庭體系。」"
Indeed. But it was Sheng Wu's grandfather whom he respects and loves dearly tha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a highly politicized judiciary. It did not just start with his uncle and Sheng Wu must - should he truly desire a real change in Singapore - one day confront the tragic conflict of whether to demolish this aspect of his grandfather's legacy.
But it does not negate the fact that he is a bright young man, a rare gem among the pebbles, and I wish him well.
哈佛大学在Boston剑桥区啦
文章开头提到是在美国哈佛校园,可到了文末却在说剑桥下起小雨,这是文章有刊误嘛?
由於工作的關係,十多年前曾經與李顯陽先生有小小的交集。看到這篇文章,為他的後代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