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世界海洋日,我能做什麼?我幫漁民、觀光業、休閒釣魚,各存一億元。照片『紅色框框』內有三億元,請不要進去偷……
PS:大家共同來守護財庫,發現違法請通知我們,24小時為您服務。」
2016年6月7日,臉書(Facebook)上出現了一則神祕的動態,「三億元」的宣告乍看嚇人一跳,但既不是指涉日本的三億元懸案、也不是哪個幻想自己是海賊王的漫畫迷突然發夢。
貼這條文的是台灣「海洋國家公園警察大隊」的蕭再泉小隊長,他的「保育宣言」認真又帶着草根喜感;他宣稱要當作保險箱守護的「紅色框框」,其實是台灣在2014年成立的「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
一篇報導成為熱血保育警察
南方四島,是澎湖東吉、西吉、東嶼坪、西嶼坪四島的總稱,劃入國家公園的範圍,包含了四島及其周邊的數個小島。冬季,溫度較低的中國沿岸流南下,將豐碩的魚種帶到澎湖西側;時序進入夏日後,來自南方的溫暖黑潮支流,則把熱帶太平洋、印度洋的生物也帶到此地。日治時期,海洋資源仍豐饒時,漁家在東吉島上蓋起精雕細琢的洋樓,被稱作海峽中線的「小上海」,但1970年代後,漁業資源枯竭,華宅漸漸人去樓空。
漁業資源枯竭,但自然條件猶在,只要像蕭再泉說的好好守護,生態並不是不能回復。這確實也是海洋保育界不斷提倡的方法:劃設海洋保護區,讓區內的自然生態系統進行調整與修護,運用「種原庫」的概念,恢復一定數量的生物族群會產生「外溢」效應,補充澎湖海域其他地區的物種,漁民可以在保護區之外進行捕撈,同時兼顧生態保育與當地生計。
蕭再泉立志要讓南方四島的昔日榮景重現。
蕭再泉的保育生涯,是從國境之南的墾丁踏出第一步。他原本擔任鐵路警察,卻因為在《警光雜誌》上看到一篇墾丁生態遭破壞的報導,熱血衝上腦門,改調國家公園警察隊。2011年,蕭再泉獲頒全國模範警察時,得獎感言寫道:
「不會忘記自己對小灣海洋的吶喊,就是一切的原動力:我來保護你了!」
墾丁國家公園自1984年成立以來,從來沒有開出生態違規罰單,蕭再泉1992年到任後,一口氣開了兩百多張。為了找到蒐證非法炸魚的最佳角度,他曾與同事揹着重裝備,徒步走了兩個小時、紮營埋伏四天,才成功拍下珍貴照片,順利開罰。
「他喔,就是一個字:白目!(台語:意為不長眼)」一位暗中力挺他的墾丁居民笑着說,執法單位對非法捕撈行為長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墾丁海域早已是知名的「魚類墳場、人間煉獄」。如今蕭再泉卻堅持依法辦事,又豈止白目了得,「有些人背後幹譙(台語,指惡言罵人)他:怎樣,姓蕭的就是蕭仔?」(台語發音的「蕭仔」和「瘋子」同音。)
除了在岸上密集監測,蕭再泉亦出海巡航,監視海上是否有非法捕撈,或者趁着漁民在港邊整理漁網空檔,苦勸大家一定要遵守各式規定:「拜託一定要合作好不好?拜託喔!」
覺得他是「蕭仔」的,恐怕不只非法炸魚的漁民。蕭再泉自述,當時太太一度開玩笑要把兒子取名為「灰面鷲」(一種保育鳥類),因為這位老爸「照顧灰面鷲就可以埋伏整晚不睡覺,怎麼要照顧兒子就爬不起來?我要把兒子改叫灰面鷲!」
2009年,當蕭再泉即將離開墾丁、調往雪霸國家公園,《民眾日報》當時有篇報導還挺認真地寫着:「想到這位催生保育後壁湖保護區有功的鐵面無私戰警即將揮別墾丁,不但受他日夜保護的水族難過,當地民眾也感到相當不捨。」
「水族」心裏苦,並非毫無緣由,蕭再泉離開的一段時間裏,違法捕撈故態復萌,讓保育區的成果大打折扣。
儘管蕭再泉的「保育警察」生涯從墾丁出發,但他自己總想着,「既然老家在澎湖,總得在退休前為故鄉做點什麼事。」2014年,澎湖成立「海洋國家公園」,蕭再泉立即請調。到任不久便發生「大陸鐵殼雙拖漁船越界捕撈」事件。
所謂「雙拖漁船」,即是由兩艘漁船合力作業,聯手拖着沉重的滾輪鐵網,一路刮過海床。趁颱風天犯險直驅東吉海域作業,船隊數量高達29艘,距離近得連船上的五星旗都看得一清二楚。
「那種船一拖,連幾十噸的大石頭都拖得起來,何況脆弱的珊瑚礁!」憤怒的蕭再泉將照片放上臉書,引發數千人轉貼,大陸漁船「侵門踏戶」(台語,指不經主人同意就踩在人家門檻進到人家屋內)踩到敏感的兩岸關係神經,民怨沸騰,驚動行政院指示海巡署加派警力護漁。
經此一役,剛就新職的蕭再泉一戰成名,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轉念一想,「一定得先解決大陸漁船(非法越界捕撈),漁民才會覺得執法公平,才有可能放手取締本國漁船的違規行為。連大陸漁船都解決不了,怎麼可能動台灣的?」
除了在岸上密集監測,蕭再泉亦出海巡航,監視海上是否有非法捕撈,或者趁着漁民在港邊整理漁網空檔,苦勸大家一定要遵守各式規定:「拜託一定要合作好不好?拜託喔!」認真宣講保育精神的勁頭,不像警察,倒更像教士或僧侶。
當地保育團體、「共生藻協會」理事陳盡川觀察,的確不少漁民被蕭再泉煩得開始考慮出售現有漁具,改做合法漁業。保育團體眼見機不可失,開始動手集資,成功在2015年以台幣30萬(約7.3萬港幣/9.4千美元)買下一具底刺網,鼓勵漁民脫離違法漁撈的惡性循環。
面對窘迫,臉書集氣
居住在風櫃,日常在東吉漁場作業的漁民顏勝億觀察,近年出海時,魚越撈越少、越小,出海一晚連油錢都賺不回,「別人電魚、炸魚之後,我們做延繩釣的怎麼釣也釣不到!」但經過1年來的強力執法,漁獲量顯著增加,「有天我把漁船停在岸邊吃便當,吃完倒進海裏,一群烏尾冬(黃尾梅鯛)就圍過來吃,好像小時候(20幾年前)的感覺,好多年沒看到這個畫面了,感覺真好!」
近日來更有潛水客發現,在綠島被民宿業者不幸宰殺的龍王鯛,也在南方四島的海域現蹤。
但是,世事並非童話,即便獲得部分漁民支持,要改變行之有年的捕撈文化並不容易。蕭再泉遇過居民對他罵三字經,嗆聲恐嚇「一命換一命」、「好膽就不要脫下警察制服」、「最近買槍很便宜」;或者軟言透過民代請他「取締外地漁民就好,本地漁民就放一條生路。」
面對各式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加上體制內資源不足的窘迫,臉書可說是這位小隊長頂住壓力與突破限制的重要支點,「從大陸漁船事件開始,讓我深刻感受到網路(網絡)力量真的好強大!」蕭再泉如是說。
2015年5月,蕭再泉在臉書貼出一張自動請調報告,抨擊「在地漁民違法使用底刺網要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外地漁民至東吉海域違法使用底刺網嚴格取締,這是什麼道理???主管機關軟弱,長官不挺,碰到抗議就軟腳,不如歸去,台灣又多一個紙上保護區〈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引發網友瘋狂轉貼支持,民氣凝聚,蕭再泉最終獲支持留任。
2016年4月,因巡護艇不足、無法即時出海取締違法放網業務,蕭再泉在臉書上再槓相關單位,認為若「人艇不能合一」,保育功效即大打折扣,他將自行請調內勤,再度引起公憤。
臉書,讓支持海洋保育的民意與他緊緊相繫,成為一張堅實的保護網,「今日我為何還能在南方四島服務?是靠各位臉書好友的支持力量!否則,在今天的公部門,我已經在某高山服務了。」蕭再泉在臉書上直言不諱。
拼命,是想做出成績、讓生態保育與在地經濟成功達成雙贏,「未來政府才會願意投入經費、時間、人力來做這件事。」用公職生涯的最後5年盡力拼一個海洋保護區的榜樣,蕭再泉心中的圖像,像澎湖的海水一樣清晰。
本文為「我們會吃光海洋嗎?」系列專題一部分,更多專題文章,請連結專頁繼續閱讀。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