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華人少年躲過了巴黎恐襲,又遇到尼斯事件

對於親歷兩次恐襲的人來說,似乎一切都是命,「不是沒想過回國,但為了學業,還是留下吧。」
大批市民在第二天早上去到現場獻花。
國際 歐洲 法國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夜大約十點半,南部城市尼斯舉行的慶祝「巴士底日」煙花晚會剛剛落幕,著名海濱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上,人們興致盎然地觀看著剛剛開始的舞台表演,隨歌起舞,現場氣氛熱烈。

「人們非常開心,海灘邊坐滿了人。」在法留學生方舟也跟朋友在其中一個舞台前觀看表演,但他很快發現事情不對勁,「人們開始尖叫著往市區方向跑。」

方舟對端傳媒說,那時他和朋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本能地跟著人群開始往地形複雜的市區跑。

「當時沒有意識到是恐襲,因為房東之前發短信給我,(可能有颱風)要我幫忙把他的植物收進屋子,我一開始以為大家(跑)是要回家躲颱風,後來發現事情不對,人們非常的慌亂,表情恐懼,然後我拉著朋友一起,趕緊跟著人流跑了起來。」

方舟拉著朋友跑了一兩百米,才敢問其他人是怎麼回事,「幾個流著淚的黑人姑娘跟我們說,他們看到有人開著卡車衝進人群,向人群掃射。這期間我還聽到三四聲槍響。」

路上方舟還問了很多人,大家都說是恐襲,但他不敢確定。直到跑回家看到新聞,才確認自己又遭遇了一場恐怖襲擊。

「事發地點有好幾個舞台,我事後查谷歌地圖,我們所在的地點離那輛卡車不到五百米。」

來法一年半 親歷兩次恐怖襲擊

沒錯,這是方舟來法國讀書一年半時間內,遭遇的「又」一起恐襲。去年11月巴黎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時,他也在巴黎經歷了驚魂一夜。在去巴黎協和廣場祭奠遇難者時,還遇上附近餐館暖氣爆炸,來悼念的群眾,包括他在內,以為又遇到恐襲,全都嚇跑了。

方舟說,也是因為之前經歷過一次,這次就不太怕了。他覺得大難不死,都是命。

「但還是難過,特別特別難過,想到死去的人們,可能就是剛才站在自己身後看煙花聽演出的人們,特別傷心。」為了悼念遇難者,他特意去花店買了一束花,但事後警方封鎖了事發地點的街道,所以花只能放在不遠處。

大批市民在第二天早上去到現場獻花。
大批市民在第二天早上去到現場獻花。

方舟有些責怪當地警方鬆懈,雖然現場佈置了一定警力,但這種大型活動居然完全沒有任何安檢。「明明已經封街了,卻還是讓這輛卡車有機會闖了進來。」他去年也在尼斯看煙火,同樣沒有安檢。

八個月,兩起恐襲,這讓方舟深切體會到在法國生活面臨的安全威脅更大了。他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在哪兒,再發生類似的恐襲。他也認真考慮過要不要就此回國,但想到學業尚未完成,還是決定留下,繼續讀完剩餘的三四年課程。

「打算回巴黎練跑步了……」他調侃道。

法國政府開發的恐襲警示應用程式。
法國政府開發的恐襲警示應用程式。

為了讓民眾能應對潛在恐襲威脅,法國內政部特意開發了一款叫做Saip(système d’alerte et d’information mobile des populations)的手機應用程式,一旦發生恐襲,使用這一程式並靠近恐襲地點的民眾就會收到提示。程式內還集成了包括恐怖襲擊、核、潰堤、危險品洩露等多種危機情況的應變和處理指南。

但在方舟這樣的親歷者看來,這種看似完備的手機程式,卻是雞肋,他根本沒有下載。為什麼?「真的出事了,根本沒時間掏手機打開APP嘛!」

民眾訝異小城市成為恐襲目標

巴黎在連環恐襲事件發生後,安保大大加强,但法國的小城市,看來还是老样子。

尼斯本地華人傅先生對端傳媒說,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家附近會發生恐襲。「我當時就在濱海大道附近,坐有軌電車回家時,聽到人群中有叫聲,我還以為是觀看煙花時大家的歡呼,完全沒有在意。」

傅先生的家離事發地大概只有十分鐘路程,「大家都覺得恐怖襲擊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城市,比如巴黎。南法人民比較安逸,生活節奏比較慢。現在突然襲擊南法,大家都沒有防備。」

極度的不安定感讓傅先生決定,再也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但在馬先生看來,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朋友原本叫上他一起去尼斯看煙花,但馬先生最後沒有去。

「我並沒有覺得越來越不安全,」去年十二月才來到法國的馬先生說,「我來的時候巴黎恐襲已經發生了。一切都看巧不巧吧,巧了趕上了,你就是趕上了;不巧,你就沒事。」

據報發動這次襲擊的嫌犯是31歲的突尼斯裔法國人布雷勒(Mohamed Lahouaiej Bouhlel),是尼斯當地居民。

「他是有法國國籍的人,是法國人,但他還是走到了這條路上。」28歲的尼斯華人居民蘇萌萌說,「這太不人道了,死了好多小朋友。」

當有一天,鄰居變成了恐襲嫌犯,除了意外,恐怕還要面對不斷蔓延的恐懼和不信任。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