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紐約-荷蘭:攝影的四種氣質

拿着小黃傘的人是誰? 姚妙麗《送》 羅玉梅 《黃色肖像》 劉衛 《此》 王禾璧 《荔園》 盧婉雯 《香港故事》...
風物

拿着小黃傘的人是誰?

姚妙麗《送》
姚妙麗《送》
羅玉梅 《黃色肖像》
羅玉梅 《黃色肖像》
劉衛 《此》
劉衛 《此》
王禾璧 《荔園》
王禾璧 《荔園》
盧婉雯 《香港故事》
盧婉雯 《香港故事》
林慧潔《允許不允許》
林慧潔《允許不允許》

雨傘運動,每天都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提起它。人們悲傷、憤怒,似乎很多人都不可避免的對它有一種濃烈的情緒。第一次看羅玉梅的攝影作品時,才明白舉重若輕是什麼意思。

她說她很喜歡日本攝影師細江英公的作品,曾聽說在他的作品「薔薇刑」中,三島由紀夫手持的玫瑰其實是黃玫瑰,而不是白玫瑰,因為在黑白相片中黃色有比白色更強的對比力。這件事給了她很大的震動。2014年,雨傘運動結束後,她在日本青森,用黑白菲林在茫茫雪地裏影下了一個手持黃傘的人。皚皚的雪地顯得非常廣袤,遠處一個小人拿着傘,除此之外似乎別無其他。仔細看,可以看出傘的顏色與雪地確實略有不同但又非常相近。這種與背景融合卻又突出,在廣闊天地中孤獨矗立卻又確實存在的感覺,含蓄、具有自敘性,是她個人性格的體現,也是雨傘運動在她身上的印記。

即將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攝影展「境遇之間」是6位香港女性藝術家講述的自己與城市的故事。羅玉梅的作品也收錄在其中,像她一樣,這些展覽的作品中似乎都有一些細膩的個人視角。

走進展廳1樓,是劉衛拍攝的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空間。從在英國讀書時到父母在香港與西安的家,這一串個人生活的軌跡像是一部極簡香港史。在寬敞的展廳中,劉衛的作品像是展覽的「序言」又或是「總結」。上到樓上的展廳,直接映入眼簾的是在滿牆鋪開的個人大頭照。它們的構圖像是證件照,但有的戴帽,有的用墨鏡遮眼。細細看來,原來這是攝影師林慧潔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的證件照機器上留下的照片,每張照片上都寫着拍照時間、地點、價錢。這些照片上的每個細節都在告訴我們林慧潔是誰,個人身份是什麼構成的。展廳的左邊是林慧潔的另一組體現自我監察的作品。展廳的右邊則是攝影師王禾璧當年拍下的豫苑、荔園、中區警署即將被拆毀、改造前的模樣。左手自我監察,右手集體回憶,香港當下的種種矛盾呼之欲出。展廳再往內還有盧婉雯、姚妙麗與羅玉梅關於城市在她們內心中的種種探索。

就像羅玉梅的小黃傘,這間展覽的屋內是這些女性藝術家對自己面對的境遇表現,她們似乎沒有很鮮明地回應這整個時代,但卻切實塑造了一個香港故事。

境遇之間

日期:即日起至2015年11月8日

地點: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顧明均展覽廳 九龍塘禧褔道5號

網址:www.hkipf.org.hk/fest/2015/index.php?lang=ch#6

一些在戰爭發生後的攝影

Jo Ractliffe (South African, born 1961)
Woman and her baby, Roque Santeiro market, 2007
From the series Terreno Ocupado
Inkjet print, 2015
On loan from the artist,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 Jo Ractliffe. Courtesy of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Jo Ractliffe (South African, born 1961)
Woman and her baby, Roque Santeiro market, 2007
From the series Terreno Ocupado
Inkjet print, 2015
On loan from the artist,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 Jo Ractliffe. Courtesy of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Jo Ractliffe (South African, born 1961) Roadside stall on the way to Viana, 2007 From the series Terreno Ocupado
Inkjet print, 2015
On loan from the artist,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 Jo Ractliffe. Courtesy of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Jo Ractliffe (South African, born 1961) Roadside stall on the way to Viana, 2007 From the series Terreno Ocupado
Inkjet print, 2015
On loan from the artist,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 Jo Ractliffe. Courtesy of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Jo Ractliffe (South African, born 1961) Drying fish on the beach at Ilha, 2007 From the series Terreno Ocupado Inkjet print, 2015
On loan from the artist,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 Jo Ractliffe. Courtesy of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Jo Ractliffe (South African, born 1961) Drying fish on the beach at Ilha, 2007 From the series Terreno Ocupado Inkjet print, 2015
On loan from the artist, courtesy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 Jo Ractliffe. Courtesy of Stevenson, Cape Town and Johannesburg

持續了27年的安哥拉內戰( Angolan Civil War )和南非人參與、歷經23年的邊境戰爭( Border War )分別在2002年和1989年結束。走在安哥拉的郊野鄉村,可以看到一大片未註名的墳墓和布雷區,如今它們在荒草中隱現,或許你第一眼看過去都不會看到它們,但他們無言的存在,正是這片土地對戰爭的記憶。

南非女性攝影師 Jo Ractliffe 跟隨着參與過邊境戰爭的前軍人,走在安哥拉和納米比亞( Namibia )的鄉村,走到他們曾經打仗的地方,捕捉下這些戰爭的碎片,創作了系列攝影作品 As Terras do Fim do Mundo 。在這系列照片中,幾乎沒有人的存在。只有一個三幅一組的圖片上有當時描繪三位戰爭領袖的壁畫。

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來自 Jo Ractliffe 的23個來自3個不同系列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探討戰爭對這些城市和地區的後續影響。無論是那些無聲的存在還是戰後都市的經濟發展,她的作品傳達的是一種對掠奪、歷史、記憶和時間的消除性的思考。

The Aftermath of Conflict:Jo Ractliffe’s Photographs of Angola and South Africa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3月6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000 Fifth Avenue (at 82nd Street),New York

網址: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15/jo-ractliffe

親我的屁股/E.H.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圖片由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提供

海明威成為著名作家,為世人所認可之前是什麼樣的呢?他的孩童時期是否已經為他日後的硬漢形象初展苗頭了呢?對於海明威,這個二十世紀最被推崇的美國作家之一,從來都沒有過一個專屬於他的大型展覽,這不禁令人驚嘆與唏噓。

在紐約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裏正在進行史上第一次的海明威大型博物館展覽。他早期的短篇小說手稿,筆記本,他主要的作品《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和《戰地鐘聲》的手稿、打印稿和大量照片,私人用品,他早期出版的書的版本等都有陳列。來到這個展覽,你就會發現海明威原來是個收集狂,像我們很多人會積攢電影票票根一樣,他也保留着很多鬥牛比賽的票根。你以為他會是經常使用打字機的人嗎?其實他鍾情於鉛筆寫作,並且似乎是那種抓到一張紙就可以寫的人。

這個展覽還展示了他與一眾好友的合照與書信往來,比如格特鲁德.斯泰因( Gertrude Stein)、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等。在他與菲茨傑拉德的友誼走到盡頭時,他在菲茨傑拉德的來信末尾寫到「親我的屁股/E.H.」。

Ernest Hemingway: Between Two Wars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1月31日

地點: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225 Madison Avenue at 36th Street, New York

網址:www.themorgan.org/exhibitions/ernest-hemingway

沙灘上的伊利沙伯泰萊

圖片由 Magnum Photos 提供
圖片由 Magnum Photos 提供
圖片由 Magnum Photos 提供
圖片由 Magnum Photos 提供
圖片由 Magnum Photos 提供
圖片由 Magnum Photos 提供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Magnum Photos )於1947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建立,直到現在都是享譽盛名的攝影合作社。它最初由一班戰地記者組成,創作了很多經典且重要的紀實攝影作品。

60多年來它的攝影師們與荷里活合作,用攝影大師的角度打開荷里活的大門,差利卓別靈的《舞台生涯》、奧遜威爾斯的《審判》、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的《七年之癢》和伊利沙伯泰萊的《夏日驚魂》等,很多經典荷里活電影的片場都有馬格蘭攝影師的身影。若是用僅僅一個「劇照( behind-the-scene )」來概括他們的創作,似乎無法體現出這些紀實攝影中的藝術感。馬格蘭的著名攝影師格林( Burton Samuel Glinn )曾記錄1958年古巴革命戰爭,捕捉到赫魯雪夫仰望林肯雕像的瞬間,他也曾到片場拍攝伊利沙伯泰萊,在沙灘上展露純粹的性感的一刻。這一刻令多少人被泰萊傾倒。

這些年,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帶著這些經典荷里活電影的片場攝影在世界各地舉辦攝影展,今年十月他們在荷蘭的 Gemeentemuseum Helmond 再次將這套攝影作品帶給世人。

Magnum on Set

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3月27日

地點:Gemeentemuseum Helmond F.J. van Thielpark 7 Helmond, 5707 The Netherlands

網址:www.magnumphotos.com/C.aspx?VP3=CMS3&VF=MAXO31_3&VBID=2K1HZOQ6P0U1FS&IID=2K1HRG6BZGR2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