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運動最大的推動力,不在香港,而是內地。對內地的恐懼(或曰內地的壓迫,視乎從什麼角度看)是香港民主運動的主要助燃劑,內地表現得對香港凶惡,香港對民主的呼聲便高漲,內地看來沒那麼嚇人,香港人對民主的訴求就下降了。一直以來,「怕大陸」為主題的民主運動大於一切,建設香港社會的運動被擠到不知哪裏去。在此民主運動沉澱反省的時候,我想是時候想想建設香港的位置了。
現在是連佔中這個力度的抗爭也試過了,內地仍是巍然不動。要激進、要打嗎?自然是連香港警察也打不過,遑論解放軍;主觀意願方面,不少激進人士口頭說得凶,但也不見得要來真的武裝鬥爭,就看早前的製炸彈事件中,激進派紛紛劃清界線,便可知一二。這就是現在香港的悶局:既自覺不夠打,也不是來真的想武裝獨立抗爭,但又老大不願意對內地「恭順」,連看到別人談判也罵他出賣香港。進又不是退又不是,不知還有什麼可做。這種悶局的感覺,就是一直認為民主運動就只有政治運動、只有「怕大陸」的一面,而較少看到香港社會建設的一面。
想起一段往事。話說前港督麥理浩上任之先(1971年上任),已跟英國政府就治港方略有了共識。英國已意識到在麥理浩任內,香港前途問題將要提上議程,當時英廷與麥理浩的共識是,要將香港管得妥妥當當(a house in order),這樣才能增加面對中國政府時的談判籌碼。如果香港管得一團糟,則面對中國時將無牌在手。麥理浩的任期被視為香港發展的黃金十年,而英國人亦以香港是生金蛋的鵝為由,強調香港繁榮與英國管治分不開,要求某種形式之續約。當然,英國缺乏最終令中國政府退讓的籌碼,以至要交出香港,但這已是後話。
香港人要在內地的五指山裏拿到東西,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實力。
這事件給我們的啟發是,好了,香港人要在內地的五指山裏拿到東西,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實力。實力也者,就是手上抓着一些重要的東西,對方不得不忌憚你三分,即使不情願也要依你的。英國人明白實力才是最重要的,而一個管治良好的香港,就能增加英國人談判桌上的實力。
群眾運動失效
現在香港面對內地,是很有實力,手上有很多籌碼嗎?曾幾何時,民主派以為群眾運動是一種籌碼。佔中不久路透社就發布了習總的講話,其中一句是說,佔中只會傷害香港,不會傷害內地的。筆者的解讀是,你再怎樣佔領,也不用怕你,香港手上有沒有東西是他們覺得要怕,能迫使他們依從你的方向行事?
發展經濟,一直被民主派嗤之以鼻,認為是沒理想;建設公民社會、將影響擴至街頭、屋邨,在今天也被部分激進人士視為無用、與建制派蛇齋餅糉無異的愚民操作。但如果民主派在地區的影響力夠強大,能達成對區議會及立法會的全面控制,這是一種實力,迫使對方即使不情願,也要找你坐下來談;如果香港的發展再創高峰,內地(至少是廣東省)城市要更大程度依賴香港,或者香港是全球生產飛機噴射引擎的重鎮、執生物科技之牛耳,這些也是一種實力,是增加香港面對內地政府時討價還價的能力。這不一定足以使香港有更大的民主空間,但至少有更多籌碼在手,會比現在更好。
奈何香港的好些民主派支持者,頗有一種鄙視發展經濟的情意結(部分與民主派源自基層社運有關、部分與香港資本家壟斷有關);現在也頗有一些激進社運人連選區議員、落區做群眾工作也視為不該。問題是,這幾年來社運走向去中心化、無組織化,如果認為這條路再走不通,就應該明白,真正有長線果效的,就是進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點一滴的建設工程。
當年司徒華發展教協,就是明白不可能天天也是運動高潮,在平白無事的日子,發展組織是很重要的,於是教協辦超市、賣西餅券、賣電器,以此來建立一個廣大的支持者群體。賣電器很庸俗?無理想?但這樣可以團結一批支持者,發展組織,在有事之時就能一呼百應。教協至今仍能對香港的教育事務有一定程度影響、支聯會20年來仍能堅持下去,靠的就是這個花長時間建立起來的組織。
在社會組織、經濟建設以外,可以想、值得做的事還有很多。筆者非常欣賞台灣的兒童讀物工作者,製作大量有趣好看的書籍,教導兒童文明好禮,進而是認識自己社會歷史文化,這是民主社會的基礎建設;筆者很欣賞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的作家,將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小說方式展示出來,既是讓讀者認識當前處境,也指出未來方向所在。我們需更多思考怎樣建設香港,例如香港要有怎樣的遠景、怎樣的經濟發展及所得分配政策,甚至是怎樣的公民文化,這些東西看來無涉政治,但發展起來就有政治意涵。這就是上文所說,建設香港社會的議程。
做一些長線果效的建設
香港人不應再緬懷昔日的光輝,還以為香港相當強大、文明開化,內地是蠻夷之地,要仰賴香港。今天香港面對內地之時沒牌在手,喜歡不喜歡,這個困境在現在及將來一段時間也會持續,甚至惡化。我們可以繼續互相指摘,罵別人造成了今天的困境;可以繼續顧影自憐並嘲諷別人;也可以求神拜佛,期望中共明天倒台。然而,筆者期望的是,香港人能做一些更有長線果效的建設。在政治運動的層面,就是在地區爭取陣地,讓自己成為一股拔不走的力量,進而是爭奪議會優勢。在政治以外,講經濟建設、講社會發展、講文化建設,不是沒理想或是退縮,而是一個讓香港更可愛、更可以居、在世上更值得驕傲的地方,這倒過來又是讓香港面對內地時,更有自信心及談判實力。走筆至此,就用已故新加坡領袖李光耀的話作結:
無論世界怎樣,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為它實在小得無法改變世界。不過,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的「巨樹」之間穿梭。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