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眾8月30日下午從四面八方,冒雨匯聚到東京的國會議事堂周邊,強烈抗議當政者強推旨在解禁集體自衞權的一系列安保法案。
主辦方宣佈當天參加示威者約有12萬人,這一規模創下連月來市民「反安保」集會之最。
隨着首相安倍晉三強推新安保法案的動作不斷加大,日本國會周邊的抗議活動已成為近來東京的「慣常風景」。然而「830」示威規模之大依然令人震撼。不僅國會周邊被擠得水泄不通,原本鎖閉的車道也不得不開放給示威者。鄰近的霞關政府官廳聚集帶,以及「集會勝地」日比谷公園等處,也聚滿手持各色標語牌的抗議人羣。示威者們不停地高喊「反對安保法案」、「不要戰爭」、「安倍下台」等口號。
東京警方為此派出了大量警力維持秩序。而當天,同一主題的遊行,在東京以外、日本數百個地區同時啟動。
出現在東京抗議現場的,包括許多知名人士,如音樂家阪本龍一、作家森村誠一,畫家奈良美智等。森村誠一以自己的早年見聞,力説決不能讓日本再度成為「能戰之國」。阪本龍一稱,從與會人羣中看到了憲法第九條精神的植根,並由此獲得勇氣。
反安保集會,也被稱為保衞和平憲法的「護憲運動」。多名日本在野黨領袖,在抗議現場發表演説,包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首岡田克也、日本共產黨委員長志位和夫、社民黨黨首吉田忠智、生活黨黨首小澤一郎等。岡田克也在講話中稱,安倍政權的目標絕不僅僅是這些法案,而是要讓憲法認可無限制地使用「自衞權」,因此必須一同制止這個步伐。
比起知名人士、在野政客,集會上更引人注目的,是眾多年輕人的身影。近來此起彼伏的護憲遊行中,尤其8月30日集會上,青年面孔明顯多起來。一些大學生登台向集會者發表自己的觀點,強調必須制止「戰爭法案」。
我不明白,我們的政府為什麼要用戰爭法案來威嚇鄰國,而不去努力構建一個能與鄰國和睦相處的國家呢?所以,今天我站在這裏反對安倍政權!
這句話既不是出自社會名流之口,也不是權威人士的調查報告,而是一個年僅15歲的「宅男」少年發自內心的憤怒。
青年成為遊行主力
集會上的青年,是當下日本社會最普通的年輕人——或在上學、或有一份剛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喜愛動漫、遊戲、時尚,平常對政治、對公眾議題漠不關心。
在「失去的20年」中(1990年代至2010年代)成長起來的日本年輕一代,比他們的父輩承受着更加嚴峻的壓力。
去年年末,日本厚生勞動省出台新規,鼓勵企業僱傭大學生。但經濟長期不振,獎金與工資的大幅降低,殘酷的競爭等等,使得很多年輕人不再具有父輩當年努力拼搏振興日本的人生理念與價值觀。
工作不好找,日本出現了大量「家裏蹲族」。這已經成為了日本近年來一種社會現象,指年輕人漸漸退出社會交往,消極避世,拒絕外出上學或工作,長期(6個月以上)待在卧室裏。據估計,如今日本有百萬年輕人「家裏蹲」,其中絕大部分是15至20歲的男性。他們雖然也看漫畫、上網,但大多過着黑白顛倒的生活,並切斷了自己與外部世界的全部社會交往。
最近日本文部科學省所屬的教育研究機構公佈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被調查對象是美國、中國、日本、南韓的7200名高中生。「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美國89.1%,中國87.7%,日本36.0%,南韓75.1%。「對自己很滿意」——美國78.2%,中國68.5%,日本24.7%,南韓63.3%。日本政治家們對此數據大做文章,認為日本的年輕人已經沒有了他們前輩們的進取精神與自信,認為日本的教育使得年輕人們忘掉了自己國家的歷史。政治舞台上,年輕人似乎絕跡。
然而,意外的是,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出現在反戰示威遊行現場。是什麼讓這些 「宅男宅女」走上街頭?他們對日本政府近來的行為抱有怎樣的危機感?
熱心動漫與戰爭歷史的15歲少年
上文提到的宅男少年——15歲的米田悠斗(化名)即將在明年迎來初升高考試。跟大多數同齡人一樣,他的課餘生活除了和同學出去玩,就是窩在家裏看動漫。但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非常熟悉。從小學五年級開始至今,他的足跡已經遍佈廣島、沖繩、東京等受到戰爭創傷城市的大小紀念場館。
回顧戰爭歷史,悠斗認為,安倍政權目前的所作所為會將日本重新引向戰爭。歷史不能重演,因此他這次主動要求母親一起來參加示威遊行,並自己設計了反戰標語牌:「不要戰爭、核電站、安倍晉三和他的小弟們」。他説:「如果日本恢復徵兵制,我這一代人就要被迫上戰場,因此決定是否需要安保法案的應該是我們,不能放任安倍晉三的獨斷專行。我要將這種意識傳播給我的同齡人。」
悠斗的母親告訴記者:「我一直對他的學業和課餘愛好不設定過高的目標,但要求他必須認真學習戰爭歷史。」
即使他記住了書本上的知識,卻對戰爭這一全體國民應該傳承下去的記憶漠不關心,我認為那才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這位母親説出了很多日本人的想法。他們普遍認為,日本自戰後是在和平憲法的保護下才能走到今天的繁榮景象,而安倍上台後一系列的做法,2014年日本政府通過「秘密保護法案」,以及允許行使「集團自衞權」,讓和平憲法的的理念落空,讓東亞地區形勢變得緊張。而2016年安倍內閣將着手修憲,最終可能讓和平憲法付之東流。因此,許多人意識到,在真正修憲到來前的這一年,必須有所行動。
大規模遊行始於核電站重啟
像悠斗一樣從小深入瞭解戰爭的人畢竟不多,大部分日本年輕人對戰爭知之甚少,對政治法案更是不關心。由於是二戰戰敗國,日本在近代史方面沒有系統地對下一代進行正確的教育,以致許多年輕人對這段歷史並不瞭解。很多人是上大學以後,自己閲讀書籍才瞭解這段歷史。因此,對待與二戰相關的問題,如美軍基地、日美關係等,年輕人常常不能理解。
更不用説,日本政治長期陷入混亂。安倍上台前,日本每年換首相,怪圈持續多年。普通國民看不懂,本就不關心時事的年輕人更沒了興趣。
但這種情況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後改變了。大規模遊行活動,始於地震之後的反對核電站重啟。地震引發福島核事故,但日本政府依舊要重啟存在問題的多個核電站,由此引發反核遊行,持續至今。
安倍的修憲意圖,帶動了第二波大規模遊行。每週五晚上,首相官邸前都有抗議集會,已經堅持了近三年。
媒體稱現在的反戰規模,不亞於1960年代日本的反安保遊行。在這股風潮的感染下,尤其是大量學生組織的誕生,讓許多日本年輕人的政治意識覺醒。
今年26歲的中島未步(化名),五年前畢業於一家專門學校,之後一邊做着一份非正式工作,一邊住在家裏「啃老」。每天除了穿衣打扮和計劃結婚,其他事情都讓她提不起太大興趣。
直到今年夏天,她才與未婚夫一起,從電視上了解到已經在眾議院通過的安保法案的相關內容。「武器」、「紛爭」、「作戰」等字眼給了她很大的衝擊,她第一次感覺到,未來的日本如果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將給她和家人的生活帶來極壞的影響。同時她也感到深深的懊悔,為什麼自己之前對此一無所知。
她説:「當我第一次思考民主、思考自己在社會中應該起到的作用時,身邊的朋友都無法與我產生共鳴。這説明我這一代人除了自己之外很少關心社會與他人。正因為如此,才讓政治家們誤以為只要被選為執政黨,就可以代替國民做出對未來的選擇。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今天我要讓他們聽到年輕人發出的聲音。」
不顧家人反對前來參加遊行的學生
對於這種遊行示威活動,日本社會仍存在着不少反對的聲音。就連以與安倍晉三在政見上唱反調著稱的日本第一夫人——安倍昭惠也曾公開表示:「與其有搞示威遊行的精力,不如多幹點別的事情。」由此可見,民眾走上街頭發出自己的聲音,也需要承受不小的壓力和批評。
今年29歲的土屋直人(化名)是一名臨床心理學的博士生。從伊拉克戰爭時期他就曾參與反戰活動,並因此與父親就是否應該參加示威遊行一事爭論了10年之久。他説:「10年前我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政府和部分民眾看待戰爭的態度產生了極大的疑問,於是第一次走進了遊行隊伍。但父親卻認為電子遊戲和示威遊行都是在浪費我的生命。」
然而,直人用事實證明了自己並沒有做錯。大學畢業後他工作了三年,最終因為放不下對反戰活動的熱情,選擇辭去工作重新進入學校,希望從臨床心理學的角度鑽研民眾看待戰爭的正確方法。如今他將成為一名相關領域的學者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父親也終於承認了他這樣做並不是在「浪費生命」。
「我認為,很多日本年輕人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慾望和正確方法。在這個主從關係明確嚴格的社會裏,很多人選擇了在思想上隨波逐流,不習慣説出自己的意見。這是一種極大的悲哀。」土屋直人如是説。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