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卸任三年後,正式被起訴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為港澳特區歷來最高級被控官員。特首涉貪,無疑把廉潔和法治價值置於懸崖邊。再者,堂堂前任特首,曾是北京寵兒,涉貪的麻煩事居然也被擺上枱面,當中釋出的強烈政治信息更備受關注,那就是在目前的制度設計,加上北京越加干預的趨勢,行政長官經已淪為一國兩制下的怪胎,裏外不是人。
港澳特首管治同遇瓶頸
《經濟學人》最近刊出題為「陷入困境的領導者」(Troubled leaders)的文章,可謂點出重點。文章根據港大民調,指出現任特首梁振英從一上台就已達到「非常不受歡迎」(hugely unpopular)程度,民望一直停留「慘淡」(dismal)水平,首個任期尚未結束,已低於45分的警戒線(最近一個月只得39.8分);首任的董建華也不見得特別受歡迎,尤其在2003年強推23條時民望更跌入史上谷底(36.2分),兩年後被迫腳痛下台;2005年6月,接着臨危受命的曾蔭權雖一度獲得廣泛支持(72.3分),但如今也被貪污醜聞纏身,更隨時淪落階下囚。文章重點批判北京幕後為香港揀選特首往績差劣,甚至比不上殖民宗主國直接派遣的港督(卸任前還有59.7分)。這一點從特首們任內總是無法迴避此起彼落的下台呼聲可見一斑。
而一水之隔的澳門雖然民風溫馴,但特首管治同樣遇上瓶頸。首任特首何厚鏵剛上台即雷厲風行,又開放賭業市場,扭轉治安和經濟劣勢,民望高企。根據港大民調,何厚鏵剛完成首個任期時,市民對政府的滿意度淨值高達73.7%。但在任最後兩三年先有下屬歐文龍涉貪入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罪證確鑿,大眾普遍不相信特首能完全撇清關係,再有經濟急速發展加劇社會矛盾,失業工人上街引發激烈衝突,「特首下台」呼聲罕有出現,卸任前更被迫直接派錢平息民憤,市民滿意度淨值也急挫至12.3%。後來接任的崔世安明顯欠缺領袖魅力,加上民怨積重難返,施政裹足不前,形成窮得只剩錢的弱勢政府,民望也只能徘徊及格邊緣。2014年尋求連任前夕,萬人抗議政府立法自肥,要求撤回高官離職保障制度的行動,可謂重挫崔世安的剩餘威信,市民滿意度淨值只剩1.6%。
既要籠絡商界 又要覓得民心
然而,與其說上述幾位本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領導人格缺陷,倒不如着眼於怎樣的政治體制及政治現實,產出這副模樣的特區首長。首先是政治體制,目前僅由一千幾百名宣稱「有廣泛代表性」的政商名流主宰,註定特首左右做人難。回顧兩個特區成立伊始,北京奉行間接管治,忍住河水不犯井水,由舉足輕重的地頭蟲代為穩住大局,兩地的親中資本家當屬首選,香港大亨李嘉誠和澳門賭王何鴻燊等算是其中佼佼者。來自地產和賭場的商界陣營富甲一方,自然能夠透過封閉的選舉制度以累積政治籌碼。這樣產生的特首既要籠絡商界以獲取政治支持,又要覓得民心以維持社會穩定,在利益關係上必然存在巨大衝突。政策嚴重傾斜商界,民間階級流動無望,仇富仇商情緒高漲,使兩地都看不見長治久安的願景。
既要能幹治世 又要高度服從
再來是政治現實,當原來奉行的間接管治屢遭民意挫敗,眼見「五十年不變」的大限說遠不遠,北京不得不逐步改採直接管治,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層面對高度自治權進行干預,插手特區事務,特首則必須甘願擔當北京的傀儡。港澳先後五個特首,董建華是紅色資本家、曾蔭權是港英官僚、梁振英是親共左派,何厚鏵和崔世安則來自親中士紳大家族,各人政治思想與背景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國家領導人的時令寵兒,得北京心然後得天下。這樣產生的特首既要能幹治世、竭力發揮所長,但又要高度服從、不容獨立思維,經驗實踐下來到底還是不可能。結果,只有智商剛好過關的乖孩子才能當上特首。誰當特首還是一樣糟。相較之下,港督(或澳督)當時必須聽命的只有倫敦(或里斯本)政府,好歹也是來自老牌(英國)或後進(葡國)民主國家,而總督之所以被派到殖民地來,既非籠絡本地商界,也非服從專制中央的結果。某程度上能說明:為何兩地告別同樣非經民選的殖民者以後,特區反而頻出管治亂局,一蟹不如一蟹,絕對是有跡可尋,關鍵在於兩地都沒有把握進行有效的政治制度變革和轉型,不幸導致泥足深陷。
政治可靠凌駕一切
於北京而言,特首的政治可靠度永遠放在第一位,甚至凌駕廉潔和誠信等基本品格。當特首展現高度忠誠,即使諸如梁振英涉嫌收授幾千萬外國賄款,又或像何厚鏵與涉貪土地和賭牌有着千絲萬縷關係,也同樣無驚無險,萬大事有人撐住。相反,曾蔭權這類港英遺臣,沒有黨的靠山,自翊「香港仔」,還天天跑到西式教堂去,縱然曾經獲得破格提拔,又歷經幾十年公僕生涯,堅持中規中矩的打工心態,只要再無利用價值甚至顯露絲毫不忠,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樣因一時吃喝玩樂之貪而種下禍根,面臨手起刀落。
政權移轉但人心未歸,兩個特區難免仍有未甘於接受粗暴指揮的各級官員苟延殘喘。起訴前任特首的大動作,似是向他們發出警號,其所要起到的寒蟬效應,遠比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示範作用為大。畢竟,特首這怪胎只是實現政治箝制的工具,制度與法律條文亦然。
(蘇嘉豪,希望更多人了解澳門的社會運動者、時事專欄作家。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