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羅世宏:為什麼要看《沖天》和《老鷹想飛》?

為了搶救抗戰歷史記憶,為了療癒集體心靈創傷,為了救老鷹,也為了救自己,我們可以從進戲院觀看這兩部紀錄片開始。
「老鷹想飛」紀錄片。

台灣是華人世界最自由與活躍的紀錄片重鎮,也是在背後推動台灣民主化、守護台灣民主多元價值的一股力量。正如我的同事、知名紀錄片導演蔡崇隆所說的,過去20多年來,台灣第一代紀錄片工作者的貢獻是打破威權,創造多元,第二代的使命則是防止威權復辟,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價值。

特別是過去十多年來,台灣的紀錄片類型多樣,數量繁多,是台灣新電影沒落後難得一見的電影榮景。

紀錄片的勢不可擋,從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得獎紀錄就可以清楚感受。台北電影獎每年從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動畫片四大類競賽影片中各選出一部最佳影片,再從中選出唯一的百萬首獎得主。2010年至2014年,連續五屆的百萬首獎影片皆為紀錄片(分別是《乘著光影旅行》、《沉沒之島》、《金城小子》、《築巢人》、《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直到今年才由張作驥導演的劇情片《醉‧生夢死》終結了百萬首獎由紀錄片作品「五連霸」的記錄。

《沖天》和《老鷹想飛》是兩部今季正在院線上映的台灣紀錄片。同樣關於天空,同樣關於飛翔,同樣都在與時間賽跑:一個在搶救中華民國空軍泣血抗日的歷史記憶,一個在搶救黑鳶日漸寥落的當下生態。個人認為,這是今年底最值得進戲院觀看並支持的兩部紀錄片。

為了趕在抗戰結束七十週年公映,《沖天》的拍攝期甚短,2014年初籌拍,太陽花運動結束一個月後開拍,2015年完成後已於8月18日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特映會,並且出版由譚端撰寫的電影紀事書——《天空的情書》(台北:天下文化)。《老鷹想飛》拍攝期甚長,前後費時23年,曾於2014年起陸續舉行特映和校園巡迴放映活動。

《沖天》由華人紀錄片平台CNEX和台灣的中華文化總會共同出品,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和秘書長楊渡也是幕後重要推手。《老鷹想飛》則是導演梁皆得用自己微薄收入和外界小額贊助款,從1991年起跟拍台灣的老鷹達人沈振中。為了籌募院線排片費用,以及後續環境教育推廣和保育研究經費,在短短兩個多月內,該片成功地在群眾募資(眾籌)平台募得台幣170萬元。

這兩部紀錄片精彩可期,背後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

《沖天》不以研究抗戰史的學者專家為訪談對象,而是訪問那些親歷抗戰的空軍飛行員,包括受訪時都已超過一百歲的空軍飛行員李繼賢、金英,還有韋憲文(97歲)、都凱牧(96歲)、陳鴻詮(96歲),以及住在香港的陳炳靖(96歲)。不無遺憾的是,高齡103歲的李繼賢來不及看到本片即辭世。

除了碩果僅存的空軍飛行員,本片也訪問了與殉難空軍飛行員有過親身接觸的人,其中包括高志航的兒女、劉粹剛遺孀許希麟二婚所生的女兒唐小姐、陳懷民的外甥劉兆安(陳懷民妹妹陳難的兒子),以及林桓姐姐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希望除了重建殉難空軍飛行員的偉岸身影和國仇家恨之外,更想把她們重新恢復為平凡的個體,有着和你我一樣(也和他們的仇敵日本空軍飛行員一樣)的情感和溫度,一樣有着難以斷捨的兒女情長。

比如,我們看到,劉粹剛曾寫信給新婚妻子許希麟,表示為了不讓她提心吊膽,他可以為她放棄飛行,改作文職;但許希麟知道劉粹剛無法拋下那片不能少了他沖天迎敵的天空,未曾做此要求。劉粹剛殉亡後,她回到教育本業,創辦粹剛小學,作育了許多失去父親的空軍遺孤,包括高志航的兒女。

又比如,陳懷民在座機中彈墜落之前,衝撞由高橋憲一駕駛的敵機,與敵偕亡。從高橋憲一遺體發現身上帶着妻子美惠子的書信和照片,陳懷民的妹妹陳難乃致信美惠子表達同樣失去至親的哀戚。陳難在1949年後留在大陸,因國軍眷屬身份而吃盡苦頭,後來在1990年代終於和美惠子聯繫上,而美惠子也才終於讀到當年陳難寫給她的信,並為之潸然淚下。

本片在歷史細節考據和珍貴影像求索方面皆見用心之誠,例如尋獲殉難飛行員張大飛赴美受訓期間的珍貴影像,而在有限經費下佔本片內容近三分之一的動畫製作也可圈可點。在拍攝技術上,雖然有若干瑕疵已經被指出出來,但瑕不掩瑜,並不減損本片的價值與意義。

《沖天》的價值與意義,與其說是在搶救被遺忘的歷史,不如說是為了當下集體心靈的自我療癒。

正如導演張釗維所說的,這部影片在為前一個歷史階段悲傷感嘆之餘,也在為這個累積大多衝突壓迫和怨懟不平的島嶼,提供了文化和心靈層面的撫慰,也是有助於這座島嶼在糾結歷史和迥異價值觀面前自我療癒的一帖藥劑。當然,這帖藥劑不只是這座島嶼所需要的,也是對面那片大陸所需要的。

同樣地,《老鷹想飛》與其說是搶救老鷹,不如說是搶救自己,因為救老鷹就是救人類自己。

牠們曾經鷹揚天際,也因我們對環境的破壞而折翼哀鳴,這部影片疊壘了23年長期紀錄的黑鳶生態影像,也清算了我們人類與自然環境和生靈的歷史帳本:為什麼曾經黑鳶翶翔的台灣天空,近年來已經日漸寥落了牠們的身影?《老鷹想飛》向我們發出警訊,在全世界普遍可見,全球族群數量多達數百萬隻的猛禽,為什麼獨獨在台灣幾乎快要成為瀕臨絕種的物種,全島只剩下354隻?在整個亞洲唯一讓老鷹面臨大量快速消失命運的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老鷹想飛》背後的靈魂人物是39歲時毅然辭去教職的生物老師沈振中,一肩扛起紀錄、調查和保育黑鳶的使命,過着清貧的生活,孤單地走上為老鷹請命的漫長道路。這條路他一走就走了23年,為的是追尋「老鷹為何消失」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且想辦法要翻轉老鷹消失的宿命。漸漸地,他的獨行路,有越來越多人追隨並回應他的行動召喚,包括23年前開始跟拍沈振中調查行旅的紀錄片導演梁皆得,也包括5年前開始志願協助沈振中工作的「接班人」林惠珊,以及眾多關心野鳥的民間公益組織和志願者。

這兩部風格殊異,但同樣關於天空、關於飛翔的紀錄片,吸引了許多人的協助。《老鷹想飛》有吳念真主述旁白,是他在今年初意外重摔一度病危康復後首度為紀錄片獻聲,錄音時身體狀況不佳的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你知道他(沈振中)付出那麼多努力吧……有時候想心裏面想支持,也做不到什麼,有機會做到,自己能做得到的,那就做吧!」除了吳念真,本片還有林強為之配樂獻唱,《聶隱娘》監製廖慶松和錄音大師杜篤之協助影片剪接和混音。《沖天》也同樣得道多助,有空軍子弟金士傑協助為影片主述旁白,張艾嘉、賈靜雯和蔡燦得協助為片中角色——年輕時的林徽因、許希麟和齊邦媛——錄製配音。

想像一片永遠不再密佈戰雲的天空,想像一片能夠永遠讓老鷹自由飛翔的天空;為了搶救抗戰歷史記憶和療癒集體心靈創傷,為了救老鷹也救自己。我想,我們可以從走進戲院觀看《沖天》和《老鷹想飛》這兩部紀錄片開始。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