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張文杰:福島五縣食品安不安全?豈能聽信謠言

日本食品安不安全、風險有多少,這是科學問題,也是能不能開放的底線;本文將聚焦於此。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引發大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台灣因此自2011年3月25日起,禁止福島、櫪木、茨城、千葉、群馬這五縣的所有食品進口,至今仍沒放寬管制。

2016年11月10日,農委會宣布11月12日至14日在全國舉辦10場「日本食品輸台公聽會」,考慮針對福島以外四縣的部分食品進口解禁,引發「公告時間過短」以及「三天辦完10場太趕」的批評。公聽會上也碰到立委、議員與民眾激烈的抗議,讓日本食品進口之事,再度引起廣大台灣民眾的注目。

圖:端傳媒設計部
圖:端傳媒設計部

日本食品安不安全、風險有多少,這是科學問題,也是能不能開放的底線;本文將聚焦於此。至於後續要不要開放、怎麼開放,就要考慮其他層面的問題。

放射物質檢測項目的邏輯

台灣檢測日本食品的放射性元素與含量,目前是檢測有多少貝克(Bq)的銫-134與銫-137。清大醫環系王竹方教授的質疑這種作法,認為漏了鍶-90這種難以檢測的核種。由於同貝克之下,鍶-90對人體的傷害是銫-137的兩倍,因此他主張,只公布銫-134與銫-137的放射量,無法顯示日本食品的完整風險。

然而,正如筆者去年於泛科學的文章說明,福島核災中釋放到外界的核種主要是銫-134、銫-137與碘-131。福島縣內的收集資料顯示,核災中所釋放出來的鍶-90數量還不到銫的0.4%。因此,日本政府在決定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的標準值時,假設鍶-90數量是銫的5%,已經是很保守的設定;所以不用擔心不公布鍶-90的檢測結果會有所不足。

至於碘-131,其物理半衰期(放射度衰變為原來一半所需的時間)只有8天,所以福島核災至今外釋的碘-131,放射性已經衰變到趨近於零,故現在也不需要檢測食品中的碘-131貝克數。其他國家,例如歐盟現行針對從日本輸入食品的管理,也只檢測銫134與銫137

貝克(Bq)

1貝克是指某個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核,在1秒鐘有1次衰變,並放出一道放射線。這道放射線是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 貝克是用來衡量物質放出輻射的強度大小,常用於食物安全檢驗輻射的量度單位,爲了表現單位物體的輻射強度,會用貝克/公斤來表示。

日本輻射容許標準,國際最嚴

食品中的輻射安全容許量標準,制定時有兩個主要條件:一、攝取的食品中有多少百分比受到輻射污染(測出有含輻射);二、容許的年輻射有效劑量是多少。日本制定的算法與過程如附圖;因為發生了核災,所以制定標準時都用上國際最嚴格的假設條件,最後制定出食品中的輻射安全容許量是100貝克/公斤,檢測到超標就銷毀,不會讓它在市面上流通,或是外銷到國外。

食品安不安全,可由容許的年輻射有效劑量標準看出。日本制定的標準為年劑量1毫西弗,其不但距離確定會增加罹癌率的100毫西弗很遠,甚至比2.4毫西弗的全球天然背景年輻射劑量還低,所以日本這標準,可是非常安全。

日本從2012年4月1日開始,執行這一輻射安全容許量標準,之後台灣對於日本輸台食品的標準,也隨之調整成跟日本一致的100貝克/公斤。換言之,台灣對於日本食品的標準,跟日本一樣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加上考量到台灣與日本的飲食習慣差異,以及日本食品在台灣市場的流通數量,就算全面開放,台灣民眾從日本食品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仍將會低於1毫西弗/年,風險可說是微乎其微。

五縣食品全禁不合理

2011年3月25日,衛福部宣布禁止福島、櫪木、茨城、千葉、群馬五縣的所有食品進口;2015年4月15日,實施「雙證件」措施──意即日本輸台食品皆需檢附細至都道府縣的「產地證明」,而東京都、靜岡縣等特定地區生產的高風險產品,如嬰幼兒奶粉、易有輻射殘留的茶類產品和野生水產品,則須附有「輻射檢測證明」。

距離福島核災已有五年以上,核災輻射的影響與日本對於食品的處理與管制,都跟當初在2011年制定管制標準時的情況相差甚遠,現今福島縣大多數地區的環境輻射劑量,與世界主要城市相比並無太大差異,至今仍未放寬管制標準的做法並不合理。

圖:端傳媒設計部
圖:端傳媒設計部

而且不管食品種類一律禁止,也不合常理。有些原物料不在那五縣,只是被送到五縣中的工廠加工,就因此被禁止進口(例如:午後的紅茶、森永牛奶糖、日清拉麵、寶礦力運動飲料等),但是五縣之外工廠生產的相同產品就可以進口。日本對工廠有進行管制,沒有核污染或是已除汙過才可營運,國際間大都也未對這類加工食品多加管制。目前不管日本食品種類,只看地區所在地就一律禁止的做法,只有台灣和中國採用。

多階段解禁,國際常見

根據農委會公布的公聽會資料顯示,台灣對日本五縣食品,計畫分為兩階段開放。第一階段:福島縣所有食品保持禁止進口;其他四縣的飲用水、嬰幼兒奶粉、茶類產品及野生水產品則列為高風險產品,同樣維持禁止進口;而四縣的其他食品,若能附上輻射檢測報告及產地證明,就可以進口。至於第二階段怎麼開放,尚未揭露。

筆者認為,僅分為兩階段開放尚嫌粗糙,甚至可以考慮視各種食品地區與種類,採用多梯次逐步開放。這也是國際間常見的作法,例如美國 FDA 至今九度依序解除禁運名單上的項目,歐盟也是分梯次缩小檢查的地區與項目

全面禁止福島縣食品的做法,也有待商榷。福島縣畢竟有0.4個台灣大,有許多地方沒有受到輻射污染。從地圖也可看出,福島縣西部地區離福島第一核電廠的距離,比宮城、山形、茨城、群馬縣的某些地區還遠,這就是以縣劃分設限標準的弔詭。

網路謠言流竄

網絡上傳言日本電視主持人大塚範一因多次公開試吃福島蔬菜,導致罹患血癌,則過於輕率地將吃福島食物與患癌扯上必然關係。大塚範一得的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這個病主要是由異常染色體所引起的;歸咎到福島蔬菜輻射,只是媒體捕風捉影。

至於網絡上傳說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日本14個地區的產品進口到美國,FDA 可不做任何物理檢查就直接扣留」,其實也是謠言。這則謠言源起去年在中國網絡流傳的《美國都禁了,中國人還在冒死游日本》一文,今年舊酒換新瓶,又在台灣流傳。

其實檢視 FDA 網頁,意思是「禁止銷售名單上的項目,可不需檢查就直接扣留」。該文卻只擷取了後面半句,然後渲染成「日本14個地區的產品都被封殺了」。而其實美國的「日本食品禁運名單」,主要以日本自己的出口管制措施為藍本,美國極少多加管制。

「風評被害」的傷害

有來台灣留學的日本人就曾在 Facebook 留言,說看到「反核,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的旗幟時,雖然知道其想表達的意思,「但是看起來像是說福島是不安全的地方,福島人做不好的事情」。他感慨,「說這樣的話題的時候,需要考慮對方的心情,而不是幫對方貼標籤來支持你的論點。」

日本有個用語叫做「風評被害」,意思是因為不精準或是錯誤的資訊,甚至是不實的謠言而受到的誤解或損失,有點像中文的「流言蜚語」、「人言可畏」。

日本食品就是很好的「風評被害」例子,不管台灣要不要開放日本五縣的食品,但散布「美國禁了全部日本食品進口」、「日本主持人吃福島蔬菜導致罹患血癌」、「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就像核廢料」等等聳人聽聞的言論,不但丟掉了自己的人格,也傷害了日本災後重建的努力與形象。而且當這些言論流傳到日本時,日本人又會怎麼看我們台灣人?

(張文杰,清華大學工科所碩士,清華大學核工所研究助理)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to OAKE
    急性淋巴癌的種類是有不同的分別,那位日本電視主持人得到的急性淋巴癌種類主要由異常染色體所引起的,八~九成跟遺傳有關。
    而且在市面上的福島蔬菜與食品都有通過輻射檢測,其輻射劑量不可能引起急性淋巴癌;再說,在吃福島蔬菜與食品的人多的是,沒道理只有那位日本電視主持人得到急性淋巴癌。

  2. 刚看了3.15晚会关于核污染食品在中国贴标签掩盖生产地销售的报道,就觉得这条禁令非常不合理,如果东京都以及福岛周边的食品都有核污染危险的话,那东京人又在吃什么?所有google到此篇文章,一看果然印证我的怀疑

  3. 究竟攝取量與風險應該要怎樣連結會比較科學?
    台灣目前是直接用日本定的標準,也就是說,用日本人的攝取量來當作標準,所以不用擔心台灣的標準會有所不足。

  4. 1."食品"包含哪些項目(比如說是不是加工食品,或是自然食材),應該是沒甚麼關係,因為在農林水產省的"諸外國・地域の規制措置(平成28年10月13日現在)"中,各國的相關措施列標ˇ中,天然食材的確有單列(不管是禁止或是需要那些證書),但是更多國家是就列出"全ての食品",並不須到細項。
    2.日本的厚生勞動省的"現在の出荷制限・摂取制限の指示の一覧" (平成28年11月14日現在),才是真的只有提到自然食材,沒有加工食品,也沒有酒與水。
    3.可能還要考量將日本的輸出額,與相關國家與地區的實際食用人均進行比較下。究竟攝取量與風險應該要怎樣連結會比較科學。(進口日本食品量很少的國家,應該可以不參考其措施。)
    比如說農林水產省的
    輸出先国・地域 平成26年2014年 平成27年2015年 増減率
    世 界 6,117 7,451 21.8%
    アジア 4,425 5,474 23.7%
    ①香港(真珠、乾燥なまこ、たばこ) 1,343 1,794 33.5%
    ③台湾(たばこ、りんご、さんご) 837 952 13.8%
    ④中国(ホタテ貝、丸太、さけ・ます) 622 839 35.0%
    ⑤韓国(アルコール飲料、ホタテ貝、ソース混合調味料) 409 501 22.5%
    アセアン 1,056 1,198 13.5%
    ⑥タイ(かつお・まぐろ類、さば、豚の皮) 348 358 3.1%
    ⑦ベトナム(ホタテ貝、粉乳、さば) 292 345 18.0%
    ⑧シンガポール(アルコール飲料、小麦粉、ソース混合調味料) 189 223 18.0%
    ⑪フィリピン(合板、さば、製材) 70 95 35.2%
    ⑫マレーシア(いわし、さば、アルコール飲料) 68 83 22.5%
    ⑰インドネシア(さば、製材、錦鯉等) 59 64 8.9%
    中東 101 125 23.6%
    ⑭アラブ首長国連邦(清涼飲料水、菓子(米菓を除く)、ソース混合調味料) 59 75 26.6%
    北 米 1,015 1,168 15.0%
    ②米国(ホタテ貝、ぶり、アルコール飲料) 932 1,071 14.9%
    ⑬カナダ(アルコール飲料、ソース混合調味料、さば) 74 81 9.3%
    欧 州 403 467 15.8%
    EU 332 400 20.5%
    ⑩オランダ(アルコール飲料、ホタテ貝、播種用の種) 74 105 41.7%
    ⑮ドイツ(緑茶、ラノリン、ソース混合調味料) 58 66 14.9%
    ⑯英国(ソース混合調味料、醤油、アルコール飲料) 63 66 5.2%
    ⑱フランス(アルコール飲料、ホタテ貝、醤油) 49 61 25.6%
    ㉑イタリア(植木等、真珠、レシチン) 30 31 4.8%
    ⑳ロシア(さんま、すけとうたら、アルコール飲料) 42 32 ▲23.3%
    大洋州 157 184 17.3%
    ⑨豪州(清涼飲料水、ソース混合調味料、アルコール飲料) 94 121 28.1%
    アフリカ 8 2 113 38.3%
    ⑲エジプト(さば、播種用の種等、ペプトン) 29 44 49.5%
    南 米 3 4 4 5 29.9%

  5. to katwang
    銫137的半衰期達30年是指輻射減半的時間,但是銫137吃進體內會隨著人體新陳代謝漸漸排出,約70天會排出一半,這稱為"生物半衰期"。
    然後在計算吃進體內的輻射傷害時,是計算50年內的累積傷害,所以你說的情況已經在考慮中。孕婦也是已經在考量之中。
    最後再次強調,輻射會不會造成傷害要看劑量,日本食品中的輻射低到比背景輻射還低,就不需要多加擔心。

  6. 你反核能不反核食?
    你要開放進口就說要相信科學?那你怎麼不相信科學放過核能?讓台灣全部的核能電廠都上線發電,讓供電無虞?
    然後核四二號機續建(已經蓋好的一號機當然就是上線發電)
    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把尺。台灣很可悲啊
    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就一直在那裏搞東搞西
    經濟感不上其他先進國家
    但是其他有的沒的倒是走得比誰都快
    然後勒?
    真正被的用意是什麼?
    婚姻平權搞到最後是因為有兩公約的壓力
    那進口核災區食品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
    好處,都是人家在拿
    後果,就是全民承擔
    銫137的半衰期可達30年、輻射還會累積、會損傷造血組織和生殖器官。
    或許,一般成人能承受輻射的劑量大。
    但是,孕婦若誤吃了許多核災區食品,能保證胎兒不出問題嗎?
    主婦聯盟開始劃清界線了
    -------------------------------------------------
    「本會無政治代理人,也不受任何政黨與利益左右」聲明稿
    針對民進黨不分區立委陳曼麗日前於立院主動提案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一事,由於陳立委過去曾擔任本會重要職務,因而引發外界對主婦聯盟在捍衛國人食安的立場是否改變的嚴重誤解。本會特此聲明:
    一、本會從未推派任何政治代理人,所有立委在立院的提案及發言皆屬其個人立場與言論,絕對不能代表本會,陳曼麗立委亦然。去年陳立委個人接受民進黨徵召提名為不分區立委,旋即辭去本會的常務監事職務,董事會亦立即通過其請辭案。本會對各項議題的關注與立場,不會因任何個別成員或會友投入任何政黨活動而改變初衷。
    二、本會於11月4日發表聲明表態反對政府開放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12月亦將展開台日輻射
    與風險社會對策訪調工作,並持續監督政府以捍衛國人食安。於此重申本會4項主張:
    福島縣內所產的食物食品絕對不能開放進口。
    要求資訊公開,做好風險評估。
    漁產、飲用水、嬰幼兒食品、茶葉與野生菇類等,上述品項世界各國仍然維持管制,絕對不能解禁。
    政府必須確保未來上市的日本食品,輻射劑量皆為不得檢出(N.D.)。

  7. 樓下的要批評也不先查資料
    臺北農產公司只負責本土的農產運銷
    什麼時候管到福島去了
    真不知誰才是傻瓜

  8. 直接禁當然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是不合國際貿易常理與規範,這在國際談判上站不住腳,且容易引起紛爭,最後是雙輸的局面。
    而且檢測的資源不該多花在風險極低的食品上,這樣子會排擠到其他高風險食品的檢驗數量與效率。

  9. 樓下 當然不合理

  10. 很好奇管制的執行面問題
    畢竟,很多人的論點是,雖然我知道不是這些食物都有問題,但是實際上行政管制很難有效,所以最好直接禁
    這樣的論點是合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