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唐南發:金正男毒殺案,考驗馬來西亞外交平衡

金正男的死,背後牽涉到南韓、俄羅斯、中國與美國的外交角力。

曾經被視為北韓領導接班人的金正男,據報於2月13日在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KLIA2)離境大廳遭人毒殺。繼2014年馬航 MH370 與 MH17 空難事件之後,馬來西亞再度登上全球頭條。

金正男雖是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庶出,卻是長子。其同父異母的弟弟金正恩於2012年繼位後,其政權就將金正男視為潛在的威脅。因這起毒殺事件事態嚴重而敏感,原本馬國政府除了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邁德扎希(Ahmad Zahid Hamidi,阿末扎希)以外,上下皆三緘其口;而警察方面的用詞始終是「謀殺」(murder)而非「刺殺/暗殺」(assassination)。

儘管如此,具有官方背景的馬國英文報章《新海峽時報》(New Straits Times)和《星報》(The Star),一反過往在敏感政治議題上的保守作風,在許多報導採用 assassination 一詞;這或多或少反映了馬國政府對此事件憤怒的態度。

馬國當局一直不答應北韓提出的領屍要求,惹來北韓駐馬大使姜哲(Kang Chol)罕見而措辭強烈的批判。直到2月20日下午,因姜哲再度公開聲明不信任馬國警方的調查,總理納吉布(納吉)才發言提醒:平壤需尊重馬國的「法治」。

對北韓強硬,馬國有何代價?

原本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於1957年獨立;之後與南中國海以東的沙巴和砂拉越在1963年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鑑於國内共產主義的威脅,第一任總理東姑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在冷戰期間與英美主導的西方陣營交好,與共產╱社會主義國家關係疏離甚至敵對。1970年,拉扎克(Abdul Razak Hussein,即現任總理納吉布的父親,台譯拉薩)接任之後,採取中立的不結盟路線,主張與國際兩大陣營和平相處,方積極開拓與共產╱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關係,馬國與北韓遂於1973年建交。

往後的三十年,馬國與北韓雙邊貿易不大,但外交關係素來融洽。2003年,即將卸任的總理馬哈迪(Tun Mahathir bin Mohamad)極力促成了一次朝核六方會談的籌備會議——他向來主張馬國必須協助北韓融入國際社會,同時也向美國宣示馬國奉行獨立外交路線。

雖然2005年以後,北韓把馬國定位為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通道,在吉隆坡設立了國家旅遊局,也積極拓展兩國經貿聯繫,但台面上的年度貿易總額至今仍不超過1000萬美元。相對地,中國、南韓、日本和美國都是馬國關鍵的貿易伙伴,重要性與日俱增。馬國必要時與北韓外交降級,其經濟損失也不大。而且,吉隆坡也並非處處維護平壤,例如2016年3月,馬國在輪值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時,針對制裁北韓的2270決議也投下贊成票。

馬國與北韓的融洽關係,亦可見於兩國的免簽措施。馬國護照擁有154個免簽或落地簽國家,也是全球唯一獲得北韓免簽訪問的國家。同時,北韓也得到對等禮遇,即其公民可免簽入境馬國。

然而,所謂免簽其實形式大於實際意義。想到北韓旅遊的馬國公民,必須參加其中一個北韓認可的旅行社所提供的配套,申請旅遊准證 (travel permit)耗、時可達數星期甚至數月。另一方面,北韓公民雖然名義上可免簽入境,實際上北韓並不允許其國民自由出國。

據馬國有關官員私下向我表示,所有造訪的北韓公民,必須出示其政府的出國證明書方能入境,而馬國政府也會監督其行動。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在金正男刺殺案後,馬國警方數天之內,就能掌握其中一個北韓公民於吉隆坡的住處,並將之拘留協助調查。

因此,所謂免簽只是說明兩國關係良好,在運作層面上完全是另一回事。如同新加坡的撤銷北韓公民免簽入境,不過是順應美國主導的聯合國制裁議程;3月2日馬國宣布將對北韓實施簽證措施,也純粹只是一種政治表態,實質對兩國國民出入境影響不大。馬國藉此以表達對自命案發生之後,平壤一再干預並高調批判馬國調查的強烈不滿。

國際形象與國內因素

因此,馬國決定對北韓強硬與否,主要考量不是北韓想法,而是國際和國內局勢。金正男的死,背後牽涉到南韓、俄羅斯、中國與美國的外交角力,因此各方皆想從馬國取得一手情報資料——例如整個犯案的過程和動機,以及北韓在馬國或明或暗的活躍程度等等。

過去幾十年,北韓政權屢涉在他國境内的暗殺和綁架,加上一意孤行發展核武,國際形象素來不佳。馬國一旦確認,金正男之死是金正恩政權於幕後策劃,道義上就必須在外交上有所表示,否則將被視為姑息跨國暗殺,可能連帶在國際社會賠上馬國自身形象。如今初步證實金正男死於VX神經毒劑,加強了國際社會對北韓「生産化武」的負面印象;美國提出或將北韓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也加重了馬國的壓力,迫使其需進一步對平壤強硬,以換取西方國家信任。加上馬國總理納吉布本身在西方國家形象低落;他肯定知道,縱容北韓的流氓行徑,可能會有外交代價。

在國內方面,因爲此事攸關馬國情報失誤和國家安全,萬一納吉布處理不當,予人軟弱印象,其領導的執政黨巫統內部亦必然會有異議。納吉布自2009年上台以來,就面臨接連不斷的醜聞和弊案,全賴金錢政治和黨内外制衡機制的不足,方能執政至今。金正男命案如果不能妥善落幕,黨内精英可能會集結尋找替代領袖。前總理馬哈迪為首的在野黨肯定也要大肆炒作,為來屆大選增加政治籌碼。

馬中關係基本不變

至於馬國與中國的關係,目前仍固若金湯,基本上不會有變化。一般來說,除非關乎中國國家主權,否則北京採取大動作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馬國只是個中度開發的國家,但對中國來說,其更大的價值在於作為通往東南亞各國的橋頭堡,當中的戰略利益大於一切。三年前發生的馬航MH370墜機悲劇,受害者大部分是中國公民,北京也礙於戰略考量,頂住民間壓力,對馬國政府始終多番體恤。

事實上,2月18日中國宣布暫停從北韓進口所有煤炭,也算是對平壤擺出臉色;如此局勢下,馬國亦可解讀為有放手徹查金正男命案的空間。儘管如此,中國有對邊境穩定的考量,加上一旦平壤政權垮台,極可能擴大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因此中國即使對金正恩政權不滿,也不至於全然棄之不顧;北京更關心的是:如何能夠改變北韓而不損害自身的戰略利益。因此,金正男遭刺殺一案,假若調查結果證實乃平壤所為,馬國固然要就此強烈表態譴責,但也必須同時照顧北京的顏面,以免給予國際社會「馬國靠向西方,孤立中國」的印象。

如今,跡象顯示,納吉布為了挽救本身低落的國際形象,不惜犧牲與平壤的良好關係;其也肯定已經取得北京的「諒解」。金正男之死若證實為北韓所為,對長期被視爲支持平壤的中國政府,多少會造成一定衝擊。另外事發至今,北京方面始終謹慎發言。馬國政府如果要對北韓採取更強烈的外交行動,中國政府應該能夠理解。

對美關係的考量

不過過去十年,馬國一直試圖在中美兩國的博弈間左右逢源。在這個案件的處理上,馬國亦必須同時顧及與美國的關係。事實上,刺殺金正男發生在2月13日上午,相關新聞遲至隔天傍晚才出現,而且是由南韓的新聞社率先發布——不可排除,馬國一早就知會了首爾當局,這是一種不滿於平壤,且向美國陣營示好的舉動。

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後,美國在東南亞投資乏力,中國資金趁虛而入,馬國成了主要受惠國之一,讓馬國更靠攏中國。近兩年納吉布《一馬公司》弊案纏身,甚至要依賴北京出手救援才得以勉強過關。納吉布因爲與中國「過從甚密」,加上弊案所造成的國際金融衝擊,與華盛頓關係陷入僵局。

然而,執政的巫統和曾經在對抗共產主義威脅上與英美緊密合作的馬國軍方,傳統上依然親西方,極不願意看到馬國受到美國冷落。另一方面,中國不僅僅是崛起中的大國,還是俄羅斯以外,足以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強國。馬國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也意味着馬國日漸深涉國際強權間複雜的戰略鬥爭。這些都説明了,一個東南亞國家要在國際強權間游走,實屬不易。

2014年 MH370 和 MH17 事件所引發的國際效應只是個開始,加上這次的金正男事件,未來數年絕對是馬國外交的多事之秋。

(唐南發,聯合國獨立顧問,自由撰稿人)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马来、怎一个累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