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峰迴路轉九十日:意大利民粹政府的誕生

自三月初大選以來,意大利兩大反建制政黨同總統拉鋸磋商,歷經三個月,終於組閣成功。這一轉折是否構成了西方民粹主義的「新紀元」?
2018年6月5日,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在參議院信任投票前的講話。分坐其左右的正是來自組閣兩黨的兩位副總理——五星運動(M5S)領導人迪馬約(Luigi Di Maio)和聯盟黨(Lega)主席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
歐洲

6月5日和6日,經過總統斡旋和各黨派的拉鋸磋商,「政治素人」朱塞佩·孔特受命組建的「民粹」內閣通過參眾兩院的信任投票,意大利(義大利)終於正式迎來72年共和國史上的第65屆政府。至此,距離今年的春季大選已超三個月。充滿懸念的意大利議會選舉造就了令人瞠目的僵局,卻也產生了情理之中的結局。

「一僕二主」?民粹內閣的信任投票

「如果民粹主義指的是傾聽人民的姿態,那麼我們就算是吧!」意大利新總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6月5日在參議院信任投票前的講話中特別提到,未來他的三大要務是「傾聽、落實和管控」。

當孔特發表這一「民粹宣言」時,分坐其左右的正是來自組閣兩黨的兩位副總理——五星運動(M5S)領導人迪馬約(Luigi Di Maio)和聯盟黨(Lega)主席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與其說這兩位是他麾下的副總理,不如說他才是這兩位黨魁控制下的「政府首腦」。

「政治素人」孔特原是佛羅倫薩大學的法學教授,算不上技術官僚,也不是通過選舉進入的議會,而是在組閣過程中被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看中推選的。孔特政府的18名新任部長中,7人為五星運動成員,5人為聯盟黨成員,餘下6名為技術官員。其中,迪馬約和薩爾維尼分別兼任經濟發展與勞工部長和內政部長,在把握政府施政方向的同時,還具體實施自己最看重的政策主張。

「如果民粹主義指的是傾聽人民的姿態,那麼我們就算是吧!」

在議會的漫長辯論中,前執政黨民主黨的反對意見最為強烈。「您(孔特)正是建立在欺騙上的政府的體現,」民主黨籍前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長德爾里奧(Graziano Delrio)的矛頭直指新總理,向其喊話「不要當傀儡」。税改、居民最低收入、非法移民問題、與歐盟關係、外交政策等都是議會內爭論的焦點。中右翼陣營也沒有嘴下留情。「這不是意大利人民選擇的政府,孔特更不是選舉產生的總理,」眾議院力量黨團領袖傑爾米妮(Mariastella Gelmini)抨擊了新內閣,並帶領該黨成員在信任案表決中投下反對票。

新政府上任「三把火」,其民粹主義鮮明的主張和立場也立即招致非議。在國內,「單一税」改革被批「給富人減税」;在不實行緊縮政策的情況下,最低工資、最低保障的計劃也被視為激進的財政支出,潛藏風險。國際上,新政府終於名正言順地代表意大利,其一舉一動更受關注:孔特雖確認不會退出歐元區,但堅持將與歐盟就各項政策展開談判,讓布魯塞爾方面頭疼不已;薩爾維尼日前視察西西里島,要求非法移民「捲鋪蓋走人」,並誓言阻止更多移民進入意大利,他稱突尼斯「出口罪犯」的言論甚至招致了突外交部的嚴正抗議;此外,因孔特政府對俄羅斯的高度好感,金融大亨索羅斯(George Soros)指責聯盟黨曾接受俄方資助,對此,薩爾維尼堅決否認。

儘管爭議不少,但由於組閣兩黨在議會佔多數,幾乎沒人認為孔特政府會闖關失敗。事實上,意大利參議院5日以171票贊成、117票反對、25票棄權通過信任投票;6日,眾議院以350票贊成、236票反對、35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信任案。

2018年6月5日和6日,經過總統斡旋和各黨派的拉鋸磋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受命組建的「民粹」內閣通過參眾兩院的信任投票。
2018年6月5日和6日,經過總統斡旋和各黨派的拉鋸磋商,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受命組建的「民粹」內閣通過參眾兩院的信任投票。

總統馬塔雷拉:排列組合的「遊戲」

「新選舉法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大選後許多意大利人都半苦笑半自嘲地說道。此言甚是不虛:這個國家的議會在去年10月修訂了新的選舉法,規定選舉中得票率超過40%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可獲得議席獎勵,進而成為議會多數派,獨立組建政府。此舉意在阻擊來勢洶洶卻承諾不結盟的五星運動。結果,該黨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得約32%的選票,雖一躍成為議會最大單一政黨,卻仍不足以單獨組閣。

組成聯盟的中右翼和中左翼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由聯盟黨、力量黨和兄弟黨等組成的中右翼聯盟雖然宣稱贏得大選,但獲得的選票只有37%,同樣沒有超過半數。前執政黨民主黨領導的中左翼聯盟輸得更慘,大選中得到23%左右的支持率,只能淪為反對黨或內閣從屬。

3月初大選之後,依照規定,當月底需要選出參眾兩院議長。當時中右翼聯盟和五星運動各退一步,分別把持兩院,避免議會落入不可挽回的局面。然而,各派系力量的博弈與鬥爭自此才剛剛開始。

「立法機構還沒開始運作便行將就木,這應該是意大利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4月,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正式開展政治磋商。他的任務首先是將三股大的政治力量進行排列組合。兩輪「摸底」式磋商無果,馬塔雷拉嘗試發出「探索性任命」,邀參眾兩院議長分別探尋「中右翼聯盟+五星運動」和「五星運動+民主黨」組合的可能性。

由於力量黨主席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和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的強硬態度,「中右翼聯盟+五星運動」的嘗試很快告吹。隨後,民主黨開啟了與五星運動的談判,甚至表現出相當的誠意,但終於還是在內部分裂與爭吵中宣布放棄聯合組閣。當然還有「中右翼聯盟+民主黨」的組合方式,然而,左右意識形態相距甚遠,再加上聯盟黨和原執政的民主黨長期不和,因此這個可能性早被排除。

無奈之下,總統馬塔雷拉於5月7日組織最後一輪政治磋商,確認沒有其他的組合可能。「立法機構(議會)還沒開始運作便行將就木,這應該是意大利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當天,現年76歲的總統含淚唸完主持磋商以來最長的聲明,既細數了為破組閣僵局所作的努力,又為未能促成各方實現合作感到失望。

承諾不結盟的五星運動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得約32%的選票,雖一躍成為議會最大單一政黨,卻仍不足以單獨組閣。圖為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Luigi Di Maio)。
承諾不結盟的五星運動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得約32%的選票,雖一躍成為議會最大單一政黨,卻仍不足以單獨組閣。圖為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Luigi Di Maio)。

組閣僵局:「權力的遊戲」

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在大選後便劍指總理大位,在強調自身第一大黨合法性的同時,極力分化其他陣營。迪馬約在大小場合中發言,稱中右翼聯盟只是「為迎合選舉法」組成的同盟,極力排斥「腐朽的老政客」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相應地,貝氏也公開嚴厲指責五星運動「不知民主為何物」。迪馬約一連串的動作,真正目的還是在於拉攏薩爾維尼的聯盟黨——雙方政見頗為相似,民粹和反歐傾向明顯,而最重要的是,聯盟黨的得票與五星運動的有相當距離,迪馬約更有希望主宰未來的新政府。

標榜「中間派」的五星運動除了向右看,也可以偏向左。對於迪馬約而言,如果分化中右翼聯盟有困難,團結部分民主黨成員也是他的選項之一——既保證總人數在議會佔據多數席位,又堅持了五星運動的領導地位。此外,據路易斯大學和佛羅倫薩大學共建的意大利選舉研究中心(Centro Italiano Studi Elettorali)分析,就選民基礎而言,五星運動與民主黨的支持者在税收、勞動僱傭、歐盟、歐元等更多問題的看法上較為接近。

迪馬約矢口否認這些組閣努力會破壞該「運動」不結盟的承諾,表示與其他政黨訂立「契約」,是基於得票率的合法性,也是基於「給意大利人民一個新政府」的民族大義。

薩爾維尼表面上拒絕「拋棄」貝氏,私下卻不斷向後者施壓,要求其主動讓路。

聯盟黨黨首薩爾維尼打的則是另一個算盤。本次大選,聯盟黨獲得約17%的選票,意外超越貝盧斯科尼經營多年的力量黨,一躍成為中右翼聯盟的最大黨派,擁有較強的話語權。薩爾維尼多次強調其政黨聯盟得票最多,具有執政的合法性,甚至向總統直接喊話要求獲得組閣權。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沒有其他黨派的支持,中右翼聯盟組建新政府的幻想比空中樓閣還要虛無。鑑於迪馬約和貝盧斯科尼的矛盾,聯盟黨要想達到議會組閣多數,就必須和五星運動聯姻。事實上,據路透社報導,薩爾維尼表面上拒絕「拋棄」貝氏,私下卻不斷向後者施壓,要求其主動讓路。

持民主社會主義和親歐洲傾向的中左翼聯盟手中並沒有多少牌。民主黨作為「龍頭大哥」,處境更是尷尬:看着昔日死對頭五星運動主動遞來夾帶「民族大義」的橄欖枝,似乎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看似糾結,但該黨內以前總理倫齊(Matteo Renzi)為代表的多數派早已排除了聯合民粹黨組閣的可能性。「他的策略是隔岸觀火,」 路易斯大學政治學教授德·西奧(Lorenzo De Sio)認為,因敗選辭職的倫齊只不過是暫時的「下野」,「民主黨內鬥爭十分激烈,而且問題主要在於,支持率一落千丈後,他們對自身、對對手的定位都不明晰,調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聯盟黨(Lega)獲得約17%的選票,意外超越貝盧斯科尼經營多年的力量黨,一躍成為中右翼聯盟的最大黨派,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圖為主席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
聯盟黨(Lega)獲得約17%的選票,意外超越貝盧斯科尼經營多年的力量黨,一躍成為中右翼聯盟的最大黨派,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圖為主席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

從過渡政府到「組閣協議」

多次磋商談判失敗,總統馬塔雷拉於5月7日提議組建「中立」過渡政府,但遭到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的反對。這反而成為組閣僵局的轉折點。分析認為,這兩個非傳統政黨主要是擔心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會因重選而旁落。

在各方的壓力下,5月9日晚間,貝盧斯科尼發表聲明,譴責五星運動「不成熟」、「不負責任」的同時,表示他麾下的力量黨尊重聯盟黨的選擇,不再阻止其與五星運動聯手組閣。美國特尼奧情報公司政治風險分析師沃爾凡戈·皮科利(Wolfango Piccoli)認為,作為讓步的交換,貝盧斯科尼可能會要求獲取一些有關商業利益的保障和許諾。

5月10日,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的領導層終於坐到談判桌前討價還價。薩爾維尼堅持他的減税政策和非法移民遣返計劃,迪馬約則要求保留該黨關於居民最低收入的主張。這與兩黨的選民基礎有關:聯盟黨在意大利北方富庶的工業區勝出,而五星運動的支持者主要來自較為落後的南部。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密集談判,兩黨終於訂製出一份長達57頁的《變革政府協議》(Contract for the Government of Change),並分別獲得各自黨內通過。五星運動領導人迪馬約無不自豪地說:「這是個歷史時刻——在(大選後)80天內,我們引進了新的方法論,也就是先討論主題,然後才是人選。這被證明是正確的。」路易斯大學憲法學講師斯卡齊亞(Gino Scaccia)也認為白紙黑字寫下施政綱領是個良好開端,「他們正嘗試增加透明度,將努力達成的共識公諸於眾,同時為未來政府設定最低的施政目標。」

據眾議院五星運動黨團領袖朱莉亞·格里洛(Giulia Grillo)估算,這份聯合組閣協議包含約1000億歐元(約合1178億美元)的預算支出。對此,政治戰略專家帕納拉里(Massimiliano Panarari)認為,這樣的一份協議是兩個政黨「向選民做出保證的大眾傳播和政治營銷」:以意大利高企的公共債務,眾多極「燒錢」政策的完全落實很可能是天方夜譚。不少分析人士也認為,競選語言不可過於當真,具體施政有待進一步觀察。

阻擊「反歐派」:戲劇性的十日

總統馬塔雷拉或許對於民粹政黨的上台無力迴天,但他不能容忍過於強烈的「反歐」、「疑歐」傾向。雖然他認可了「政治素人」孔特並授權後者組閣,但經過數日拉鋸,總統府和組閣兩黨就強烈疑歐、持反歐元立場的經濟與財政部長人選——薩沃納(Paolo Savona)僵持不下。27日,孔特帶着包含薩沃納的新內閣名單強行闖關,被總統一票否決,隨後孔特宣布放棄組閣。

不少外媒評論,意總統馬塔雷拉雖然表面平靜,實際上卻出手準確狠辣,傾向歐盟、堅決捍衞歐元的立場十分鮮明。「總統就是一道保險槓,從來沒有、也將不會接受強加的預設條件,」馬塔雷拉在講話中如此為自己辯護,「憲法授予我任命政府部長的權力,我也有保護意大利儲戶的義務。」

5月27日,孔特帶着包含薩沃納的新內閣名單強行闖關,被總統一票否決,隨後孔特宣布放棄組閣。

馬塔雷拉因此招致了巨大的政治風險。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的領導人當即表示「憤怒」,並宣稱要彈劾總統、改變選舉總統的方式。法律學者出身、當過憲法法院法官的馬塔雷拉雖不至於被抓到「小辮子」,但還是引發部分民意反彈。他的民意信任度應聲下降,聯盟黨的支持率卻屢創新高。

儘管如此,馬塔雷拉依然意志堅定。鑑於孔特於5月27日退出組閣,總統第二天就火速宣布授權經濟學家科塔雷利(Carlo Cottarelli)組建過渡政府,但因多個黨派明確表態抵制,這個「技術型」內閣很可能無法通過議會信任投票,短期內重新大選的可能性驟增。

另一次的轉機出現在5月30日。馬塔雷拉與迪馬約舉行非正式會面。迪馬約的態度出現軟化,並呼籲聯盟黨與之磋商,更換爭議內閣人選,以獲得總統支持。31日,五星運動與聯盟黨領導人經過數小時談判,決定保留薩沃納的提名,但讓其改任較為次要的歐洲事務部長。這份名單得到總統首肯,當天晚上,科塔雷利交回組閣權,已回佛羅倫薩大學上課的孔特再度來到羅馬接受新任命。

至此,總統府與組閣兩黨的對歐立場之爭才算落幕。

2018年5月31日,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再獲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任命為總理,最新組閣名單亦已獲接納,於6月1日宣誓就任。
2018年5月31日,朱塞佩·孔特(Giuseppe Conte)再獲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任命為總理,最新組閣名單亦已獲接納,於6月1日宣誓就任。

西方民粹主義的「新紀元」?

無論馬塔雷拉是否算得上成功阻擊了「反歐派」,可民粹上台對於意大利來說,是不可逆的大潮流。

五星運動與聯盟黨均有明顯的民粹主義和反建制色彩。前者2009年創建,主張清潔政治、直接民主,反對自由貿易、抨擊金融系統,擅長藉助網絡造勢,迎合草根階層訴求。五星運動的政治主張容易跟隨社會熱點變化,座標「浮動性」很大。而更堅定、更強硬的民粹政黨實際上是聯盟黨:其前身為1991年成立、奉行分離主義的「北方聯盟」(Lega Nord),改名後聯盟黨成為全國性政黨,但仍持驅逐非法移民、重新就歐盟談判等一系列「意大利優先」的主張。

評論認為,這兩個黨派利用民眾求新、求變的心理,成功獲取足夠選票,組建了二戰後西歐最民粹、最民族主義的內閣。「全世界都在關注意大利,我認為這絕對是值得慶祝的時候,」美國民粹主義的標誌性人物、特朗普的前首席戰略師班農(Stephen K. Bannon)在五月底接受意大利媒體採訪時如此說道。

「意大利的政治在歐洲具有先鋒作用,」專門研究歐洲政治史的德國專家布拉斯博格(Christian Blasberg)評論道:從十九世紀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到二十世紀初的極權統治,從二戰後的天主教民主黨掌權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反傳統政治,意大利幾乎都是歐洲其他國家的先導。如今,國家保守主義和右翼民粹主義在東歐也許算不上什麼新鮮事,可意大利民粹主義的勝利卻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升級」。「人民的意願給予民主政權合法性,但隨後可能『逼迫』這個政權獲取更多權力,」布拉斯博格教授對此不無憂心。

政治版圖已然改變 並將繼續改變

本次大選與組閣必將為歷史所銘記,因為這是「挺歐」和「疑歐」、傳統和新興、建制和反建制此消彼長的重要節點。

從3月4日大選,到6月1日新政府宣誓,此次組閣之路意大利前後共走了89天。路易斯大學政治學教授德·西奧認為,長時間的僵局,源於該國政局劇變後黨派的「無所適從」。依照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佩裏·安德森(Perry Anderson)的劃分方法,意大利政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步入「第二共和國」,由比例投票制轉向多數投票制,逐漸形成中左和中右兩大政治聯盟。然而,2013年大選中五星運動崛起,成為議會「第三極」勢力,打破了意大利政壇的平衡。2018年,民粹政黨進一步獲得多數,更讓傳統派措手不及。也有分析稱,意議會格局民粹化、政黨格局碎片化只是組閣困境的表面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帶有「疑歐」色彩的新興政治派別與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傳統派之爭。

五星運動和聯盟黨的組閣成功,表明民粹主義、反建制已開始佔據上風。無論意大利經濟和社會的走向如何,可以確定的是,該國目前政治版圖已然改變。此外,「新勢力」很可能不甘於「小勝」,預計未來意大利政黨力量將進一步整合,以選舉法為角力點,創造有別於此前非左即右的「第三共和國」。

不過,當「反建制派」掌控了體制,在多大程度上還能秉持本色,是件頗值得懷疑的事。不少政治學者認為,在官僚主義根深蒂固的意大利,民粹和極右政黨甚至會更多插手國營大企業的人事安排,以逐漸培植屬於自己的「政治大軍」。 難怪中左翼民主黨的「幕後大佬」倫齊不無諷刺地寫道:「現如今,他們變成了建制派。」

(姚楊,旅意媒體人)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民粹的崛起,是民主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