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美輸贏爭論不休,如何評價特金會才不至盲人摸象?

如果從解決朝核問題的角度,毫無疑問,特朗普被拖入金正恩的節奏,相當失敗。不過,如果把思考點從朝核問題跳出來,放到東亞佈局思考,對美國來説,倒也未必這麼糟糕。
黎蝸藤:雖然會後輿論一致認爲金正恩是大贏家(或許還有新加坡),但美國是輸是贏就有很大爭議,這當然有美國内政上互相攻訐的因素,但以什麽作爲輸贏的標準,才是最根本的分歧所在。如果無視分析層面與時間尺度,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各執一詞的困境。

好事多磨的特金會終於在新加坡如期進行,特朗普(川普)與金正恩簽訂了所謂「重要的」、「全面的」歷史性文件。特朗普形容會談比任何人的期望都好,雙方發展出非常特別的聯繫,會邀請金正恩訪美。金正恩則說半島局勢會有巨大的改變。「歷史性文件」到底寫了什麼,現在還不得而知。雖然特朗普事前已定調降低期望,但從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的四項聲明看來,具體成果極爲有限,甚至比想像中更少。

雖然會後輿論一致認爲金正恩是大贏家(或許還有新加坡),但美國是輸是贏就有很大爭議,這當然有美國政壇互相攻訐的因素,但以什麼作爲輸贏的標準才是最根本的分歧所在。無獨有偶,中國是輸是贏也衆説紛紜,這固然同樣混雜着親中與反中等既定立場不同的因素,但着眼點不同亦才是根本原因。如果無視分析層面與時間尺度,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各執一詞的困境。

簡單地說,在朝核問題上,美國是失敗的一方,但放在東亞大局中,這有利美國從朝核脫身,未嘗不是好事。對中國來説,在短期内鞏固與北韓的關係,但長期而論,北韓很大機會倒向美國。

朝核問題完全失敗

四項聲明中,第一項「美朝承諾根據兩國人民的和平與繁榮願望,建立新的美朝關係」,確定了美朝走向和解方向,基本符合預期。

第二項「美朝將共同努力在朝鮮半島建立持久和穩定的和平」,涉及停戰問題。然而,這類表述在外交上只是普通的表達善意的例行語,而事前一度被揣測的停戰宣言則不見蹤影。

不過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特朗普突然宣布美韓聯合軍演將會停止,形容軍演為「不適合的、昂貴的、挑釁的戰爭遊戲」,又聲稱不排除「美國從南韓撤軍」的可能。此實質性的讓步之大,令美國軍方與媒體深感驚訝。

在法律上,美國在韓駐軍由《美韓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第四條規定的。該條約在1954年11月17日由國會批准,是正式的外交條約,也是美國的法律。它不是那種在國會沒有通過、總統有權「不認帳」的那些外交協議。聯合演習則是駐軍的必須。在戰略上,南韓是美國在東亞地區第二重要的盟友,在此駐軍是維繫美國東亞影響力的保障,也是抗衡俄羅斯、中國(和北韓)的物質基礎,美國怎可能如此輕率地表示撤軍?在外交上,其實就連金正恩此前也一直表態,「美國不需要從南韓撤軍」,也沒有要求美韓停止往後所有軍事演習(只是要求低調)。在北韓沒有實質性的棄核承諾下,美國在此讓步太大。

第三項「北韓重申2018年4月27日簽署的《板門店宣言》,承諾朝着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的方向努力」,涉及最關鍵的北韓棄核問題。雙方不但沒有取得共識,而且還看似滑向北韓的陷阱。

北韓強調「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也就是不是北韓單方面棄核;把「重申《板門店宣言》」寫入文件,除了強調北韓的主動性之外,還搶奪了話語權與解釋權;只承諾「向這個方向努力」,而不是承諾棄核,留下巨大的解釋空間;這個過程不但沒有時間表,就連「盡快」等字眼也欠奉,特朗普在記者會上也承認,美朝在半島無核化問題上並無訂下具體時間表。

在如何棄核的問題上,美國沒有把從小布殊(小布希)時代就提出的「全面、可核實、不可逆轉的方式」(complete, verifiable and irreversible dismantlement, CVID)棄核的原則寫入。至於具體過程問題更顯軟弱。美國堅持的「先棄核,再補償」的所謂「利比亞模式」似乎已經破產,根據根據北韓方面報導,特朗普同意採用「雙方逐步和同時行動」的原則(by the principle of step-by-step and simultaneous action)。至於是把核武器運到美國銷毀,還是所謂「哈薩克模式」(美國提供資金本土銷毀)更可能連談都沒談。

只有第四項「美朝承諾找回戰俘與戰時失蹤人員遺骸,包括立即將已確定身份的遺骸歸還”,是實在一點的措施。不過這點在美國看來很重要,對北韓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根本談不上什麼讓步。

與此相聯繫的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建制派一向都關注的北韓人權問題,以及日本關注的綁架問題。特朗普稱曾向金正恩反映,但亦無實質成果。更有甚者,在特金會前,美國向北韓播放了白宮特意製作的一段短片,被譏諷為「北韓的政治宣傳」。特朗普在會後接受Fox News訪問時,大讚金正恩「強大、性格好、有趣、極度聰明」,是一個「很好的談判者」,這放在以往也是不可思議的。

儘管如此,特朗普倒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強調「不再有來自北韓的核威脅」;「特粉」則讚揚「特朗普成為第一個能(could)與北韓元首會談的美國總統」。其實,美國總統與北韓元首見面,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而只有「願意不願意」的問題。北韓一直希望能與美國直接高層會談,只要美國總統不計較會談是否能達到設定的目標(即CVID),任何總統都可以與北韓元首見面。

美國總統不願意與北韓元首會面的傳統立場出於幾種邏輯:首先,北韓擁核是「違法」的,既違反《核不擴散協議》,也違反聯合國多項決議,更與北韓自己的承諾相悖,因此錯的是北韓一方;其次,北韓的獨裁與人權方面紀錄劣跡斑斑,被列爲「邪惡軸心」(axis of evil);第三,北韓善於宣傳,如果美國總統貿然與之會面,就會被利用為對内對外的宣傳。這次特朗普放低門檻與金正恩會面,正是為金正恩提供這個機會。自從3月答應與金正恩會面以來,金正恩迅速從一個「神秘、獨裁、殘暴的壞蛋」變成國際外交舞台的寵兒。這除了金正恩宣傳有功之外,特朗普的「助攻」是最主要的原因。

儘管特朗普吹噓的功績經不起推敲,但在後真相時代,抓住個別亮點包裝宣傳就能説服很多人,有挪威議員立即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候選人就是明證。

可以肯定,會議的巨大象徵意義足以讓朝鮮半島形勢巨變。雖然朝核問題懸而未決,特朗普還沒有解除制裁,但朝鮮半島和平的趨勢已經難以逆轉。

特朗普倒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強調「不再有來自北韓的核威脅」;「特粉」則讚揚「特朗普成為第一個能(could)與北韓元首會談的美國總統」。其實,美國總統與北韓元首見面,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而只有「願意不願意」的問題。
黎蝸藤:其實,美國總統與北韓元首見面,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而只有「願意不願意」的問題。

對美國的東亞大局不無裨益

如果從解決朝核問題的角度,毫無疑問,特朗普被拖入金正恩的節奏,相當失敗。不過,如果把思考點從朝核問題跳出來,對美國來説,倒也未必這麼糟糕。雖然這不一定是一心想着「拍照與邀功」的特朗普的本意。

首先,雖然各方一直討論北韓棄核,但朝核問題出現近三十年,早就錯過了通過壓力讓北韓放棄核武器的時機。美朝以前嚴重互信不足,中國(與俄羅斯)又不容許美國攻打北韓,朝核問題成為死結。以前的總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現在金正恩已經擁核,無論現在的總統是特朗普還是希拉里(希拉蕊),只要沿用以前的思路,都不可能解決朝核問題。特朗普的軍事恐嚇與經濟制裁也都不是金正恩擺出和平姿態的主要原因。如果讓緊張對峙的局面繼續下去,只會出現日本與南韓都被迫擁核的結局。

與其這樣,美國實際默認北韓擁核,先建立互信,不失爲一條無奈中的出路。此後,北韓當然仍然存在棄核與否的選項。如果能利誘北韓棄核當然是最理想的,若有足夠大的誘因,比如推動兩韓統一,這樣未嘗不能讓北韓主動棄核。即便不能,把一個有核的北韓拉過來,也不見得太差。

其次,美國與北韓不是零和遊戲。金正恩毫無疑問是這輪北韓核危機的超級大贏家,但美國不一定是輸家。與其要一個依靠中國敵視美國的北韓,不如要一個雖然擁有核武器但不敵視美國的北韓。這首先要理解中美朝三方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以及美國外交的現狀。

對美國來說,現在最大的挑戰不是北韓核武器,而是中國。比如在去年底主要由建制派和強硬派主導的《國家安全戰略》中,中俄被列爲第一檔威脅,北韓只屬第二檔。在貿易戰摩擦爆發之後,中美對抗更成爲主要矛盾。和幾乎所有外交問題一樣,中朝兩者哪個優先的問題,在美國政壇存在嚴重的脫節。總統特朗普一直把北韓問題放在第一位。當然對特朗普來說,什麼問題應該最優先也未必有清晰理性的思路,但解決北韓問題最容易邀功,所以也花了最多精力。

特朗普既然如此重視北韓問題,又無法直接與北韓打交道,只能通過中國。北韓戰略地位太重要,中國無法承受北韓政權垮台的後果。於是即便金正恩此前與中國關係冷淡,北韓發展核武器對中國也不利,但中國依然不得不成爲金正恩的最主要支持者。同時,金正恩也離不開中國的支持。這種緊密依存的關係,給中國利用「北韓牌」抗衡美國的機會。比如去年,特朗普一直不和中國在貿易問題上攤牌,原因之一就是指望習近平制裁北韓。

可見,北韓即使不投向美國,但只要不與美國為敵,就有利美國擺脫中國的北韓牌,讓北韓問題與其他中美之間的問題,比如貿易戰、台灣、南海等脫鈎,符合美國現階段的利益。

其實,與美國一樣,中國對北韓核武器也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中國基本上也是被金正恩設定的日程牽着鼻子走。中國既沒有辦法阻止北韓擁核,也難以阻擋已經被扇起的兩韓和解「大勢」。中國只能與美國「爭奪北韓」。圖為北京街道上的大電視,正播放「特金會」片段。
黎蝸藤:其實,與美國一樣,中國對北韓核武器也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中國基本上也是被金正恩設定的日程牽着鼻子走。中國既沒有辦法阻止北韓擁核,也難以阻擋已經被扇起的兩韓和解「大勢」。中國只能與美國「爭奪北韓」。圖為北京街道上的大電視,正播放「特金會」片段。

中國是贏家還是輸家?

第三,東亞局面非常複雜,但在朝鮮半島局部,可以先把中美兩韓四方簡化為一個零和遊戲。如果和平進程順利,大致可以判斷,美中雙方都有損失,得益的是北韓與南韓。美中兩家誰損失更大,誰就是輸家。

有關中國在這輪變局中是大贏家還是大輸家,意見極爲分歧。當中關鍵在中國是否能繼續打「北韓牌」,以及在判斷輸贏中的時間尺度不同。

中國輿論極在意在朝鮮半島被邊緣化的困局。去年中國外長王毅提出支持美朝雙方直接會談(即放棄六方會談),中國國內就有質疑中國被邊緣化的聲音。到了特朗普答應金正恩會面要求,雙方會談即將成真,被壓制的言論潛流甚至到了質疑高層外交路線的高度。直到金正恩第一次訪華,表明北韓沒有不顧中國利益,才幫了習近平的大忙。但自此,中國再也不願擺出任由美朝雙方自行解決的高姿態了。習近平提出中美兩韓四方會談。於是在兩韓《板門店宣言》中硬是塞入了「努力促成韓朝美三方會談或韓朝美中四方會談」的字眼,是整個宣言中唯一的不和諧音。當美朝互相威脅取消會談時,中國又提出要當美朝間的「擔保人」。

到了峰會前夕,南韓總統文在寅是否出席,是否發表《朝鮮半島和平宣言》 ,成為中國媒體最關注的問題。雖然中國外交部還一如既往表現出高姿態,但扮演中國「白臉」角色的《環球時報》已急不及待地刊文聲稱「沒有中國參與的終戰宣言是無效的」。好在最後一刻,文在寅不前往新加坡,中國才鬆了一口氣。中國用飛機接送金正恩到新加坡。事後又宣傳,美朝雙方正在按照中國提倡的「雙暫停」、「雙軌道」方案演變。這一切都為了證明「中國沒有被邊緣化」。中國媒體這麼強調「沒有被邊緣化」,這恰好說明中國確實存在這種擔憂。

其實,與美國一樣,中國對北韓核武器也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中國基本上也是被金正恩設定的日程牽着鼻子走。中國既沒有辦法阻止北韓擁核(除非承受北韓一下子倒向美國或讓美國攻下北韓的苦果),在金正恩釋放和解信號之後,也難以阻擋已經被扇起的兩韓和解「大勢」。中國只能與美國「爭奪北韓」。

現在中國成功地沒有被邊緣化,反而與北韓的關係更密切。這證明中國的戰術是成功的。那些認爲「中國贏了」的理論大都是這個出發點。這種中國贏了的判斷能維持多久,非常依賴美國的政策。美國是否仍視朝核爲最重要的問題,是影響中國是否能打北韓牌的關鍵。如果美國不再執著,中國就打不出北韓牌,到時「中國輸了」就可能成真。

在更長一些的時間尺度,中國能否與美日韓「爭奪北韓」則是更大的變數。北韓和解後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中國近水樓台兼有錢,又恰好遇上「小氣」的美國總統,是有利條件,但面臨日韓在北韓的競爭,不一定能穩勝。

最令中國擔憂的是政治上,金正恩是個急統派,正如《板門店宣言》提出:「提前迎接共同繁榮和自主統一的未來。」又表示「希望韓朝也能以此速度實現統一。」遇上南韓左派總統、強烈支持親北政策的文在寅,更是推進統一的天賜良機。

倘若兩韓合併,「大朝鮮」能實質性地改變東北亞的政治格局,也很可能被美國拉走,這對中國是壞消息。如果中國那時已能渡過「戰略關鍵期」,就不擔心「大朝鮮」了。反之,「中國最輸」就可能成真。所以中國的如意算盤是與時間競賽,拖延這種進程,力求即便北韓被拉向美國甚至統一,也在渡過「戰略關鍵期」之後。

無論如何,金正恩是大贏家,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朝鮮半島的走向雖然尚有反覆,但除非金正恩刻意挑釁(相當不可能),特朗普的虛榮心被滿足後,北韓問題將會淪爲程序性。東亞大局中,南海與台灣問題很有可能會上升為主要矛盾,美國把南海問題與台灣掛鈎,這或使台灣會取代北韓成為最重要的角力點。

(黎蝸藤,旅美歷史學者,哲學博士,近年專注東海與南海史、國際法與東亞國際關係)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6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在中國家門口少了些無眼亂放亂試的核武器裝置總會是一種「贏」吧,對人命對財產對環境的威脅總算得上是個正面的發展吧,至於其他國家間的合縱連橫爾虞我詐,變幻莫測永恆不息,政治一天也太長,點說得埋吖!領導人健康變化、領導人或班子的更迭、各國國內民眾思潮轉變⋯⋯ 地區無核就是各方最大公約的「贏」了。

  2. 中国的战略关键期是什么?🤨

  3. 现在已经改过来了,just for the record.

  4. 相片的description還是攻奸…

  5. 攻奸是什么鬼
    攻讦 才对吧。。。
    能不能提高一下中文知识水平

    1. 非常抱歉,謝謝讀者指正,已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