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隅:從賴清德參選,談台灣政局走向

無論如何,蔡賴之爭已成為台灣政壇最受矚目的焦點。
2019年1月11日,蔡英文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與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中)同台。

台灣新一輪總統大選將在2020年拉開帷幕。3月21日,蔡英文領表登記黨內初選,而幾天前,3月19日,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初選領表登記第一天,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已前往登記。

當時許多媒體形容這是台灣政壇的「震撼彈」,甚至有許多人說綠營「面臨分裂」。到底賴清德的參選會對台灣政局造成什麼影響呢?

對台灣內部情勢的影響

民進黨真的會分裂嗎?我的答案是:不會。從1996年第一次總統大選以來,民進黨每一次提名的人選,都是經由初選選出,這樣的機制已行之有年,而且現行辦法以及程序都已清楚寫在黨章當中。除了在2003年尋求連任的陳水扁以及2015年的蔡英文兩次是同額競選之外,其他都有多於一位候選人,即使初選過程再怎麼激烈,最後大家都會接受選舉結果並共同為大選努力。透過公平的初選競爭而出線的候選人,反而是有助於團結,而不會造成分裂,其中關鍵就在於「制度化」:建立起常態性的規則和機制,來規定資源分配、以及黨員之間競爭與合作的方式。

從學理上來看,「制度化」是政黨(以及各種組織)能否存續的關鍵,因為參與者會知道這些機制是穩定的、不會因人設事,即使是競爭中的輸家都可以獲得繼續參與在黨務活動當中的保證。民進黨有一個特色是,雖然有很多黨內派系存在,但是在大選的時候從來沒有分裂過。在各地的不同層級選舉中,從民進黨脫黨參選的頻率不只遠比國民黨這邊還要低很多,而且脫黨的人也鮮少有機會選上,這狀況跟國民黨很不一樣。

那麼,賴清德參選對泛綠陣營來說是好是壞呢?我認為是好事。首先,過去一段時間台灣的媒體聲量都聚焦在韓國瑜身上,賴清德參選可以暫時平衡報導焦點。第二,如果可以在這一個月內(初選時程是在四月初辦辯論會,四月中進行民調,然後宣佈勝出者)讓各種政治主張做更好的討論和澄清,當然是好事情。

第三,人們會去對比藍綠的表現。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資深政黨,在上次大選前(2015年)才第一次建立總統候選人的初選制度,而第一次經由初選選出、且經由黨代表大會正式提名的候選人洪秀柱,卻在後來被以極為尷尬的狀態撤換掉。截至目前為止,在國民黨內,已表明要角逐2020總統之位的競爭者已有不少,但初選的辦法還沒有公布;而且,由於國民黨內已經有很多支持韓國瑜參選的聲音出現,所以在「初選」和「徵召」之間還有許多的拉鋸,是否要進行初選都還在未定數。在初選與黨內競爭的規則明確度方面,顯然是民進黨更為接近民主國家政黨的常態。

賴的參選的確是有點令人意外,畢竟他先前曾說過支持蔡連任。不過,這樣的競爭也是很正常的事。民主國家的民主政黨具有「篩選人才」的功能,而初選制度就是決定候選人的重要機制之一,並沒有現任總統就一定會成為黨內候選人的道理。

2019年3月21日,蔡英文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登記總統初選。
2019年3月21日,蔡英文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登記總統初選。

為什麼要挑戰蔡英文?

道理很簡單,因為想當總統。

認真來說,蔡英文執政近三年以來,的確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在幾個重大議題方面完全沒有能力去面對反對聲音(包括:婚姻平權、勞動法修正、年金改革等等),開了戰場卻無力面對社會反彈;而在整個黨的運作方面,變得非常龐大及緩慢(語出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以致於無法回應民意。在這段時間內,台灣面對的是保守派大集結,以護家盟為首的反同志倡議路線,結合了各地區的宮廟和教會的網絡,快速地展開,再加上擁核團體的動員,他們掌握了新的媒體技術和論述權(語出劉華真),而蔡政府面對這些動員幾乎沒有什麼有效的回應。再加上,即使沒有「直接」的證據,但已有許多智庫研究報告及國際媒體,對中國對台網絡宣傳的影響發出了示警,而整體來說台灣在這方面的回應是非常不足的。

總的來說,蔡政府的滿意度非常低,這是無可迴避的事實,而且,民進黨內對蔡的領導模式以及人事任用方面也是有諸多不滿。例如剛上任時,蔡任用許多有國民黨背景的資深政治人物,被大力抨擊為「老藍男」內閣;有一些具爭議性的人物(例如因不讓步使華航走向罷工的華航董事長何煖軒)獲得高層力挺,讓許多人很不滿;同時,在面對許多激烈的抗爭行動或者是對政權的攻擊時,有一些人覺得蔡英文的回應太過溫和,以致於沒有動力積極為黨說話。政治學的研究已經指出,一個政黨的「人氣」是否興旺,關鍵在於「黨內活躍份子」的作為,而蔡英文並沒有成功地動員到這些人。

去年11月24日的地方選舉民進黨遭逢大敗,是過去這段時間治理失敗的一個結果呈現。在這樣的狀況下,各方勢力想要推出自己支持的人選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2019年1月11日,蔡英文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正式任命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為新任閣揆,與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發言。
2019年1月11日,蔡英文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正式任命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為新任閣揆,與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發言。

蔡英文與賴清德競爭的優勢與劣勢

目前來看,賴清德的優勢很明確,他不管是以整體民調或單看黨員支持度,都佔有很高的贏面,而民進黨的初選規則是「全民調」,交由台灣全民來決定。

不過,有幾個趨勢很值得注意。首先,蔡英文在2018年底的時候,各家民調呈現的支持度大概是百分之十到二十之間,不過,今年一月初習近平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的談話之後,蔡英文很堅定地回應台灣不接受一國兩制,同時也發表一系列拒絕中國統戰的談話,被人形容是「撿到槍」、「辣台妹」。

再加上,由蘇貞昌擔任「救火隊」回鍋行政院長之後,在許多方面的政策回應都迅速正面(例如針對非洲豬瘟的疫措施,釋字748號解釋施行法),使得三月份蔡的支持度在不同的民調中都已經從先前的不到兩成上升到大約三成左右,而且是在假定朱立倫和柯文哲都參選的情形下達到三成。即使是力挺賴清德的「新台灣國策智庫」所發表的民調都是這樣的結果(該民調中假設由賴清德代表民進黨,大約會比蔡獲得多10%的支持)。從趨勢來看,止跌回升的速度非常顯著。

事實上,民調本來就是僅供參考,尤其到選前也還有一段時間,變數很多。以2003年為例,選前九個月左右,當時總統陳水扁的民調支持度也差不多就是三成左右,落後競爭對手甚至可達20%之多;一直到選前都還是穩定落後的狀態,但最後順利當選。已有研究指出,初選民調和最後的結果其實並沒有關聯

賴清德的優勢在於群眾,他過去常以敢說敢做的形象著稱,所以群眾支持度較高。不過,如果我們來看立場比較偏「自由派」的選民(例如:比較注重勞動議題、重分配和社會福利議題的人們),對賴的好感度是低於蔡的,因為過去賴清德在這些議題方面的態度是比蔡英文要更保守。所以,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賴清德參選的新聞傳出來後,在臉書及社群媒體上,那些具有話語權的、立場偏向自由派的公共知識份子們,表態支持蔡英文的比例遠高於支持賴清德。蔡英文在「網路空軍」方面佔有壓倒性的優勢。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同溫層效應」就是了,從過去的經驗可以合理推測,社群媒體和實際的地方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網路聲量要轉化成電話民調的支持度,之間也有很大的鴻溝。

美國支持誰?

台美關係是台灣最重要的對外關係,因為台灣長期依賴美國提供的國家安全協助以及經濟市場。許多人會問,賴清德的台獨立場比較明顯,美國是否對他當選會有所擔憂?

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幾個不同層次來看。首先,我認為賴的「傾獨立場」其實是錯誤的標籤。他說的「務實台獨」是指「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需宣佈獨立」,這點其實就是民進黨長期以來的立場,也是民進黨黨綱當中的立場(但是被貼上「台獨黨綱」的標籤),這個說法在歷次民調中也一直都有七成以上的民眾認同:

例如長期追縱台灣民意的「台灣國家安全調查」,從2008年開始問民眾同不同意「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現在的名稱叫做中華民國」,當時就已有65%的人同意,在2011年時同意的比例更是超過七成,在2019年一月份所做的最新一波調查當中,同意的比例有76.5%七成。在這個立場上,其實蔡英文跟賴清德並沒什麼不同。

不過,蔡英文強調「維持現狀」和「守護中華民國憲法」的機會和頻率比賴清德多很多,尤其是先前她在各個重要講話,如就職典禮、國慶或元旦講話中,總會用這樣的語言向中國喊話,有遞出橄欖枝的意味。現在國際媒體以及美國政策界已經有愈來愈多人認為,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是中共而不是台灣,因為中共從來沒有放棄對台動武。蔡的「維持現狀」策略對台灣來說,是很必要的。但是,這種說法對「深綠」選民來說卻會格外刺耳,因為許多人不認同「中華民國」的存在,認為應該要另外創立一個完全新的國家(關於不同的統獨主張,請參閱拙文),他們會認為蔡英文「維護」中華民國地位是不對的事。

蔡英文與賴清德的個性和作風有較明顯的差異,他們的優點和缺點都對執政帶來一體兩面的影響。蔡英文的特點是非常保守與謹慎,賴則是比較敢做敢說。謹慎的好處就是可預測性高,不會有意外發生,當然也會比較容易取得盟友信任。在台美關係方面,蔡英文當然會有現任者優勢,畢竟這兩年半來台美關係是相當好的。這一點同時可以搭配跟國防議題一起看,例如最近台灣國防部正在洽談美國出售F-16 C/D型戰機,已成功地遞出發價書,幾乎可以確定是十餘年來的大突破

不過,「美國」並不是鐵板一塊,有很多不同的「行為者」(actor),例如,行政單位跟國會的立場就很不一樣,並不能同一而論。

蔡的作風很合乎「自由派」或「建制派」的智庫學者與政策菁英的思維模式(行政體系官員也大多如此),他們通常認為台美關係不要一下子有太大幅度的改變,同時也要小心中國的反應,所以要謹慎地面對兩岸關係。目前尚未有機會探知政策界菁英對賴清德的看法。白宮方面現在是保守派當家,他們本來就有反共的傳統,現在又是在中美貿易戰、甚至是價值體系競爭的關頭,台灣方面目前站在民主陣營的立場是很合乎美國利益,這方面蔡、賴兩人可以獲得的評價應該是一樣的。另一方面,蔡英文在美國國會以及媒體上的形象就是堅定的民主政治支持者,同時,從蔡政府和美國在台協會(國務院系統)的互動當中來看,顯然台美關係現在是很好的狀態,這或許是蔡政府最大的政績。

不管哪方面來看,都想不到美國有任何理由反對經由民主機制選出來的候選人——相對於民粹色彩濃厚、常常脫稿演出的人,遵循體制競爭而產出的候選人相對令人放心。總結來說,美國實際對不同候選人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大概得等到初選完後,候選人如有機會訪美時獲得怎樣規格的接待,才能評估了。

2019年1月11日蔡英文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發言。
2019年1月11日蔡英文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即將卸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台發言。

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最後要來看的是中共(以及許多台灣的統派媒體)的反應。中共方面當然是千方百計希望親中候選人可以選上,這點是不會變的。可預想的是,如果初選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力量與陣營,尤其是本土陣營的分裂,對對岸來說是最好的助力、「越亂越好」。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如果以目前各方的民調來看,蔡英文不管對上哪位候選人,都處於苦戰的狀態,僅在少數幾個狀況下佔些微的優勢(例如對上吳敦義或王金平勉強可以在民調上打成平手);但是,最有趣的是,台灣有不少親中立場的媒體呈現出「樂見」賴清德出馬的感覺。究其所以,他們只是希望看到綠營分裂而已,不然的話,不是應該要更樂見蔡英文繼續選下去嗎?

中共方面到底是如何看待賴清德呢?目前沒有直接的回應,沒有回應也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初選連登記的時程都還沒結束。但同時,很值得觀察的是,中共官方媒體新華社從3月18日開始連續好幾天發文批判蔡英文,一下說她汙名化「一國兩制」,一下又說「維持現狀」就是「兩國論」。這當然不是只講給蔡英文聽的,同時也是講給所有的台灣政治人物聽的。

先前三次總統大選(2008、2012、2016),「維持現狀」都是藍綠總統候選人的主要基調,但儘管蔡英文幾乎不曾在任何公開場合提到「支持台獨」或類似的言論,且不斷強調要維持現狀,都還是被中共官媒批駁為是在「搞台獨」。那麼,在黨內「深綠獨派」(定義:否定中華民國的正當性,希望盡快成立一個新的台灣國)大力支持下出馬角逐總統大位、且說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看來是更不可能在兩岸關係的立場上獲得中共的橄欖枝的;而且不要忘記,在前陣子台南的立委補選競選過程中,賴清德輔選時還多次公開提及中國因素以及中國威脅論。

無論如何,蔡賴之爭已成為台灣政壇最受矚目的焦點。雖然現在賴清德在民調上佔優勢,但結果如何還很難說(註)。民主政治和威權政治最大的不同,就是選舉結果的不可預測性。這也是台灣和中國政治制度最根本的不同。

(陳方隅,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註:依初選的規定,民進黨會先依登記結果而進行協調。黨主席卓榮泰已表示,目前來看協調的選項就是某一方退選,或者是由蔡賴搭配競選。協調不成的話就會繼續走完初選程序,由「全民調」來分出勝負,時間點是四月中。仍有懸念之處是民調的採計方式,看是蔡賴兩個人直接對決,還是兩個人跟可能的對手相比的差距程度相比。

讀者評論 3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初选后回过头来看这篇评论,还是比较理性客观的。

  2. to樓上: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理性中立這種事。既是評論文章,就一定會有立場,而我已經清楚交待我就是一個 liberal,在台灣的統獨偏好上面我就是正名制憲派,這些在我過去的文章都有交待過。
    to蘇老蘇:我反核四,但不見得反核能。我不知道你支持的是哪種看法。現在很多擁核的人是反綠能,我也不知道你是哪種看法,「如果」你支持核能卻反綠能,那就是偏向保守派。
    再次強調,保守和自由只是意識型態的標籤,而意識型態是一個光譜,不是絕對。「保守等於壞」這是一個誤解。
    我身為自由派當然會覺得保守派的價值是不好的,反之亦然。劉華真老師當然是自由派的價值,不用懷疑。
    同上回應,在評論文章當中沒有什麼中立這件事,我既然是自由派那當然會覺得自己信奉的價值比較好,自然不可能把保守派信奉的價值寫得太好。

  3. 陳方隅的個人立場一如既往得明顯

  4. @蘇老蘇 閣下既然認為「自由派」這三字是如此芳馨,「保守派」是如此的污穢,唯恐自己立場不夠被劃為「自由」,那就隨你的意好了。「自由派」三字的內涵無關痛癢,大家不過是拿來充當鬥爭的工具,抑或飾在頭上的禮冠?若是如此,換個詞如何?興許叫「激進派/緩進派」/ 「變革派/改良派」就好了。
    另,向來都是聽說「進步/保守」分野的,保守的反面是「自由」真的新鮮得很。

  5. @蘇老蘇 核電在台灣是舊有的能源政策,非核跟風電綠能才是激進的改革做法,因此擁核派在台灣是保守派無誤。

  6. Marklau1995:中國對台灣的名份一直以來都沒有模糊空間,你可以舉出中國同意台灣以台灣或ROC名義參語的例子嗎? 其實兩岸統一後,台灣人也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參與國際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那為何你不明確的表態支持統一呢? 如果明天中國對台灣進行經濟封鎖,你是否會立刻同意統一?

  7. @塔森 首先我同意您講的兩個重點,台灣經濟要不要再繼續加深與大陸的關係確實是要思考的問題。但是同時,維持現狀不讓台灣經濟崩盤也是同樣重要的一個問題,明顯看得出來蔡英文維持了底線-沒有爆發戰爭,但是也談不上友好。至於九二共識,您說的很對,本來就是一種所謂的妥協或者模糊空間,台灣完全可以利用這個空間來給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也可以在國際舞台展現台灣的風采。但是模糊空間沒有了對台灣的傷害其實不小,無論是邦交國還是國際組織,台灣都是沒有任何機會(雖然很傷人,但是現狀如此)。再說到新南向,台灣和東盟沒有自貿協定,目前也看不出來有加入cptpp的可能,在先天條件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恐怕未來的路還很漫長,而且東南亞國家不會願意冒著得罪北京政府的風險跟台灣合作-哪怕是韓國瑜這樣的親中派。

  8. @Marklau1995 目前台灣經濟上對中國依賴度確實高,但現在的問題是,要繼續加深還是減少依賴度。蔡英文有許多政策失誤,但新南向政策算是眼光比較長遠的一個。
    「九二共識存不存在跟一中原則沒有衝突」明顯是中國政府和(最近的)國民黨都愛玩的文字遊戲。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中國政府認定的一中是一個PRC,九二共識如果存在,那也是國民黨擅自在後面加了「一中各表」,這和中國政府的「一中(PRC)原則」本身就是衝突。
    再說,北京政府不放棄一個PRC原則,台灣政府就不能有自己的立場,不放棄主權獨立了嗎?您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但對於各有堅持的兩方,劈頭就說是經濟弱勢一方的錯,我認為在邏輯和法理上都是有謬誤的。

  9. carolzlee 蔡适应和2016那一大批新当选立委(同时也是2020艰困选区的立委)除了原本派系色彩外,本身就被称为“英派”。本身挑战现任总统就有制造分裂的嫌疑,更不说蔡政府还有行政资源,大批立委表态支持现任连任并不让人惊讶呀——哪怕他们自己想一想蔡英文和赖清德谁的票更多、和谁在一张选票上更有利,这个比较太明了了…

  10. @塔森 台灣確實有不跟大陸來往的權力,但是現實層面做不到,大陸和香港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區,台灣的經濟成長離不開大陸。北京政府堅持一國原則不是蔡英文上任開始,是從兩蔣時代就是如此,沒有任何的改變,九二共識存不存在跟一中原則沒有衝突。北京政府也覺得不會放棄一中原則

  11. 台独和特赦陈水扁是赖清德的两面大旗,也是跟蔡英文最大的差异。

  12. 整篇文章对赖清德避重就轻,怎么就不提赖清德特赦陈水扁的主张呢?他可说特赦陈水扁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哦。

  13. stanchu,DPP68席立委有36席公开支持蔡,算不算多数?北部的区域立委又是新系的蔡适应也在其中,倒是台南市的区域立委陈亭妃不敢公开表态。

  14. 台灣的政論,經常流於二分法。非藍即綠,非蔡即賴,非中即美,非統即獨。這種依附於相對性的論述沒有主心骨,也無從發展更細緻的討論。所有的討論未觸及領導人如何形成共識,決定台灣人要在什麼樣的制度下生存,法律化哪些基本價值觀,並依此擘畫經濟政策。如果這些大哉問不釐清,只關注政黨鬥爭,誰上誰下,勢必只會再來一輪收穫甚微,勞民傷財且加深分裂的選舉。

  15. 勸台灣人民放棄幻想,準備戰鬥。實際上來講,中國的內戰還沒結束,只是暫時休戰,新舊政府分處兩地。武統不是一個國家侵略另一個國家的新戰爭,而是內戰的繼續。

  16. 完全不看好賴清德,深綠獨派色彩,外加不出色的行政院長政績,出了台南市就再沒有找到適合的舞台。他的參與初選背後勢有獨派的壓力,參選是討好深綠選票亦算是給獨派交代,如果最終真的獲得民進黨提名,我想民進黨明年大選也是凶多吉少。

  17. @Marklau1995 把你的話反過來說似乎也成立。習近平政府的兩岸問題不是台灣在作梗。蔡英文從始至終立場都很清楚,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根本沒有共識?),中國政府不顧台灣的主權獨立,堅持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則就是最大的問題。
    要多親美是另一回事,不親美就得親中或是友中,那台灣絕對是下一個香港無誤。

  18. carolzlee 立委支持蔡的有三十幾席,沒有大部分吧。特別是很多代表政黨意志、和蔡英文一起被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兩人之間誰的形象比較好、誰能保住比較多的席次,艱困選區(中北部)區域立委都是清楚的。

  19. 我真的不認為蔡英文的兩岸問題上是北京政府在作梗。從始至終北京政府的條件都很清楚,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再差兩岸一家親也可以,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是最大的問題。而且隨著中美對抗的加劇,台灣要怎麼處理這中間的問題,難道一味的親美是好選擇嗎?

  20. 回应stanchu
    那么又如何理解大多数DPP立委公开支持蔡连任,而几乎没有立委公开支持赖?要知道蔡已不再掌握党权和选举资源分配。

  21. 賴民調高啊,能保住很多立委,在立委總統一起選的情況下,和蔡英文掛在一起對民進黨立委來說是很痛苦的

  22. 回應陳方隅
    擁核者並不是相對於”較新的綠能”,這又是曲解。人類有加速減少排碳的必要,核能又不會排碳也不會製造空氣汙染,核能電廠致死人數遠少於火力電廠致死人數。關掉核電廠蓋新的燃煤場根本荒謬。何況,新的核能技術降低了福島大規模汙染的問題。把擁核派與反同派都打成一塊稱為保守派,大概只有台灣吧。說保守與自由派沒有優劣之別,但其實看劉華真的文章,有可能相信她沒有價值區別嗎?

  23. 另外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都比核能发电出现的时间早,所以不应该核能才是新能源吗?

  24. 保守和自由应该是意识形态的差别吧,能源问题是实际的工程问题。谁都想使用便宜,环保,无风险的能源,但问题是没有这样的选项啊

  25. 回應蘇老蘇
    自由派和保守派這兩個詞沒有誰優誰劣之分,是意識型態上的兩邊
    保守不是貶意,很多國家的政黨甚至直接以保守來命名,像英國現在執政黨就叫做保守黨
    你支持同婚那在這個立場上是偏自由派 ,擁核的話因為是相對於比較新的綠能,所以是保守派
    在美國,各種民調當中的最基本題目就是問民眾你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
    您可能誤解了保守派的意義

  26. 為什麼擁核派被稱為保守勢力?我同時擁核與支持同婚,我究竟是保守還是不保守?學者這樣歸類反映自己的政治偏見,實在不妥。 民進黨與親綠學者令人厭惡的地方是,自以為自己失去政權台灣民主就會完蛋。愈是這樣想,我就愈不想投給你們。

  27. 現在左派及白色力量同溫層最擔心的已不是蔡賴之爭,而是投票的那一刻,為了防止韓國瑜和國民黨上台,棄保效應開始,我們被迫在蔡英文和柯文哲之中選其一,最後兩敗俱傷。所以蔡賴之爭受矚目何來之有?以目前民意看來,無論蔡或賴拿下黨內初選,都難以成為影響台灣未來的關鍵點,因為不足以解決民進黨的困境。文末從美方更願意接受的候選人這點切入,則是高估了美方對台灣選民的影響力,去年地方選舉結果已充分佐證了這一點,所有偏左同溫層公知都應該記取這個教訓,並重新審視自己對台灣社會的認知。
    這個時刻還在討論蔡或賴,如同茶壺裡的風暴,畢竟這屆總統大選已不是得民進黨則得天下的狀態。這時候應該思考如何整合偏左及中間白色力量,協調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安排,雖然柯的立場搖擺,也不要因小失大。總之不要讓選民為難。

  28. 其实对于赖清德,关键在于论证自己的参选正当性。当他与同党的现任总统基本政治立场大体相似,又无法与之前受到争议的执政完全切割(赖曾担任一年零四个月的行政院长),那么投入党内初选如果只喊口号的话,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29. 另外,文章对民进党全民调初选模式下,不同地方、不同政治倾向的基层民众对两人分别的认同可能性也缺乏具体论述。

  30. 目前来看,对蔡最大的批评是她对于反改革的保守势力应对不力,但另一方面有没有想过,如果采取更加激进的方式,会造成社会更进一步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