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聽聽」關錦鵬:流行歌曲埋在電影裏的政治暗碼

回顧自1980年代開始,影視中的香港流行歌曲或顯或隱藏有政治信息,表面靡靡之音的流行曲,其實對政治敏感度從來不缺⋯⋯

「聽聽」關錦鵬:流行歌曲埋在電影裏的政治暗碼
《地下情》(1986)電影劇照。

編按: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剛於4月1日開幕,至12日結束。這次國際電影節首度以實體與網上混合模式舉行,為人矚目的焦點影人是香港導演關錦鵬。我們特刊出此文,由專研電影與音樂的學者、作家羅展鳳,帶我們遊歷關錦鵬電影中的音樂地景。

1980年代中開始其別樹一格的導演生涯,關錦鵬以電影《地下情》(1986)一鳴驚人,其電影遊走於商業與藝術之間。和同期主流電影一樣,關錦鵬的作品多有一首主題曲,但論有趣程度,卻不及他為電影角色設計、讓他/她們開口唱的歌。這些歌曲容易入耳,且不少早已流行,但卻能夠解放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編織如理論大師巴赫金(Mikhaïl Bakhtine)所說的「眾聲喧嘩」(heteroglossia)語境,電影中的人物透過歌曲進行對話交流,每首歌曲不乏編曲、所用語言及語氣演繹,對應電影中社會語境與人物個體聲音,通過排斥、融合、撞擊或形塑等互動,產生迥異不同的解說,給觀眾留下深刻反思空間,甚至表達更深層的「後殖民境況」。

大時代歷史政治的塵網裏,總是不見容於異見聲音,兩重聲音,充斥矛盾。1980年代開始,影視媒體中的香港流行歌曲被視為或顯或隱地藏有「政治訊息」。

台式文藝哀愁與港式恣情放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