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四問香港罕見五級火:大埔宏福苑火災至少44死,為何大火?如何救火?

警方拘捕3名男子「誤殺」。

四問香港罕見五級火:大埔宏福苑火災至少44死,為何大火?如何救火?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嚴重的五級火火勢仍未撲滅。攝:林振東/端傳媒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本文因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閱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邀請你在能力許可下,成為會員以支持我們的長期報導工作。

香港大埔宏福苑於11月26日下午發生近年罕見嚴重的五級火、波及7座大樓。根據香港時間27日凌晨5點48分的最新救援簡報:至7點發稿前,火災新增72位死傷者,包括1名殉職消防員在內的至少44人死亡,其中40人於現場發現時死亡,另有4人在送醫過程中死亡;有至少279人失蹤;傷者大多因火場熱空氣造成吸入性氣道創傷,在深切治療部靠呼吸機治療;另有人燒傷,或一氧化碳中毒;有找到生還者。

消防稱4座大樓的火勢已被控制,救援從低層往上進行,搜索進行到13-23樓,滅火去到5-18樓;有7名消防員受傷。共出動11條消防喉、28條旋轉梯、196台消防車、98台救護車,共1200名消防及救護人員。

截止發稿前,火勢已燃燒接近16小時。7座大樓接連燃燒,火勢蔓延多個樓層,是今次滅火救人的最大困難。消防預計救援需要持續到27日黃昏。

此外,警方在凌晨以「誤殺」為由拘捕3名男子,懷疑正處於大維護工程中的大廈外牆的保護網、防水帆布等未符合標準,並在唯一一座未被波及大廈的每一層電梯大堂都發現易燃的發泡膠。警方懷疑建築工程公司「嚴重疏忽」,不排除發泡膠為導致火勢蔓延的原因,被捕者即為該公司的兩名董事和一名工程顧問,至發稿前他們仍被扣留調查。

警方稱「極度重視」本次事故,未來也將調查包括地盤的大判、二判、所有判頭甚至工人,不排除更多人被捕。不過由於警方目前未能進入現場,因此有關「違規」的程度、責任人、具體資料等都「在調查中」。

傷者方面,醫管局已協調9間公立醫院作出戒備,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燒傷中心、以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的高壓氣治療中心正在接收傷者。醫管局又指,精神健康求助熱線「情緒通」接收來電有明顯上升趨勢。

端傳媒當晚在現場接觸了受影響住戶﹐並訪問到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地盤工程師、資深消防員,並整理目前的最新資訊,從現場災情細節、棚網阻燃性、大維修工程的問題、地盤行規行情、消防員觀察、宏福苑人口與各種救援工作等等不同角度,嘗試解答目前幾個關鍵問題。

此外,27日凌晨約1點16分,特首李家超見記者交代火災情況,形容「現場情況逐漸受控」。他指目前首要工作是撲滅火災、救援被困居民,第二是救治傷者,第三是支援善後,之後會作全面調查。

講述死傷人數後,他特別提到中國主席習近平、港澳辦、中聯辦對火災的重視、對港府的支持。早前網傳深圳消防車來港支援,李家超指收到周邊城市聯絡願提供協助,但基於已逐步控制火災,港府評估應可全面控制火場。

早前有較低層逃生居民告訴傳媒,大樓火警鐘從頭到尾沒有響,全靠自救。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嚴重的五級火火勢仍未撲滅,中華基督教會廣福堂內坐滿等候的市民。攝:鄧家烜/端傳媒

現場,心焦

27 日凌晨,記者在中華基督教會廣福堂(其中一個庇護中心及失蹤者中心)遇上陳先生與胡婆婆。二人原本互不相識,只是同樣尋找家人期間決定結伴行動,「成層樓都冇人報平安,嚇到阿婆(指胡婆婆)都不知幾擔心。」

陳先生的 70 歲阿姨住在宏昌樓 27 樓,他說在 26 日晚上 11 時 40 分左右,才聽到警察告知「救到 13 樓」,「但之前一直都無聲無氣」。胡婆婆的哥哥被困在火勢更嚴重的宏泰樓,她指哥哥剛做完膝頭手術,行動不便。她不斷詢問哥哥是否平安,但一直沒有回應。

「沒消息、沒通知」陳先生反覆告訴記者,他也知道現場混亂,但不滿民政處沒有做一個報平安公告版:「連民間都做了一個表出來,民政處都沒有」,警方公布的188978求助熱線已經打不進去,「婆婆那邊成班人打過去,才好彩打通」,他則打了十幾二十次。

一班市民已經圍著周邊走了又走,看不太到火,但很多煙還在往上攻,樓層都停電了。陳生帶了很多尿袋(充電寶)來,分了兩個給胡婆婆。陳生兒子很擔心,他則是晚上8點才來到,「有些人4點多就來了,以為(我到時)資訊已經很透明,結果還是一舊雲」。現場一直分流家屬,但人不安心就會往前湧,要麼在樓下熱鍋螞蟻一般。

胡婆婆的哥哥從下午4點多開始不接電話,她估計哥哥是在屋子裏,只是不想親人擔心,「他行動不方便,走不到,是在等什麼事發生了。」早前她見到網上有平安表,「老實說,我不知道是不是逐層樓在救」,因此來到災場,希望能為救援人員提供信息。

「我深信他是在屋子裏」,就在這時,胡婆婆電話響了,陳先生接住話頭,「她長途跋涉過來是好的,不然阿哥也沒人救」。不料,這通電話是噩耗。她情緒激動。臨走前,胡婆婆捉住陳先生的手臂:「我走先了,希望你家人無事。我哥哥已經……我依家去見佢最後一面。」

同日凌晨時分,記者於火災現場接觸到宏昌閣住戶李先生,他指太太仍在23樓的單位內。「從下午3點幾到現在,仍未能救出來。」他說下午3時多首先收到老婆微信通知大廈著火,「初初沒想到這麼大件事,我問她走不走到?她說走不到,樓梯很多煙,我說那麼你關門留在安全地方,哪邊沒火、沒煙就打開窗唞氣。怎知道愈燒愈勁,就困在上高。」

他指今天自己身處大陸,得知消息馬上趕回來。訪問前半小時,他仍能與老婆聯絡上,下午至今,他有時跟她聯絡到,有時不行。「她暫時仍安全,就是困在家中,感覺很熱和喘不過氣。裏面已經無水無電,想整濕毛巾不行,沒電想充電又不行。暫時是安全,但始終被火這樣烘住,時間一長還是一定有危險的。」

「都係等救,無乜可以做到。佢又做唔到,我又做唔到。只係喺度等。」他說。他們已經通知了消防單位內有人被困,但是因為始終火太大,消防無法上去營救,只能等待。「擔心也沒辦法。」

宏福苑的大維修工程,早前已捲入天價及圍標爭議。「什麼原因都有機會,好多事很混亂,ICAC 調查中,無論法團、承辦商都很混亂。不知道是不是有人食煙或其他原因,引致災難性的火災。所有事情都有一個問號。」他無奈道。

李太暫時最新的錄音訊息寄送於26日23:18分,音質沙沙的:「老公,幾時來人救我啊,我頂唔順啦。」李生猜測是煙霧讓她已經很難說話。23:27分,李生發去兩條文字信息,鼓勵她消防員就快到,要挺住,但李太沒有回音;23:54分,李生再發去兩條16秒和9秒的語音信息。

四條從他這側發出的綠色信息孤獨地等待著,幾時屏幕那側能出現跳躍的三個黑點,就證明太太還在打字或錄音。

2025 年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一名途人拍攝宏福苑多座住宅大廈的火警現場。攝:AFP/Getty Images2025 年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

Q1:起火原因未明,但導致火勢蔓延的原因可能是什麼?棚網會是起火的關鍵嗎?

對於目前的起火原因,香港消防處和警方在11月26日晚的記者會中都還未披露,但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直接向端傳媒表示:不論原因為何,阻止大火蔓延的關鍵在於建築外牆的「棚網」,若棚網不合格,便會導致火勢迅速變大、蔓延至多座大廈。

「棚網」就是公眾通常見到的、覆蓋在大樓棚架上的綠色的網。潘焯鴻指大樓可分無人使用或有人使用(居住的樓宇、或使用中的寫字樓)兩種,而屋宇署根據《建築物條例》發布名為APP070的技術文件,要求只要棚架搭設在有人使用和居住的樓宇上,就必須要使用具有「阻燃」功能的棚網:「網或帆布能燒著就會有消防危險,而且(使用中的樓宇)裏面也有傢俬雜物等燒得著的東西,所以(火勢)更加來得快。」

端傳媒亦訪問從事地盤30年的工程師羅先生,他認為大火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多種因素結合。他也指「棚網99%不合格」,是非阻燃棚網,加上棚架可能有各式各樣紙皮、雜物、天拿水,再加上環境乾燥,樓宇密集,所以火勢蔓延迅速。

棚網「阻燃」的意思並非完全不能燃燒,而是「燒得很慢」。潘焯鴻指國際通行歐洲、美國和中國大陸三種標準,「最低標準是大陸的,但只要阻燃能夠做到,其實也是安全的」。

使用不合規格的棚網「特別危險」。類似的案例出現在2023年尖沙嘴海員俱樂部酒店重建過程中的通宵四級火,以及今年10月中環華懋大廈發生的三級火。但因為海洋俱樂部當時是無人使用的地盤,因此沒有違法;而中環華懋大廈當時有人使用,事件導致4人因吸入濃煙而受傷、1人一度危殆。

他指「(華懋大廈)那些網偷工減料,最終整棟樓的網都被燒曬(完)」。事後屋宇署亦調查棚網是否合規,「政府也給全港專業人員發信,要求全港地盤檢查」。

他指,在開放式的樓宇中,外棚一旦迅猛起火,內部所有的單位的門口和窗就會被黑煙包圍:「濃煙會令人走不了火(無法逃生),不是燒死、熱死,根本是焗死。」

目前宏福苑及7座大樓有至少200人報失蹤,潘對傷亡情況並不樂觀,「我相信一定三位數」。他估計大火會燒至翌日,很可能只能等到「沒有東西可以燒為止」,他亦擔憂「水務署可能都會出現不夠水(壓)的情況」;「每個單位市值大約400萬,當內部財產200萬,3000個單位,可能已經損失了180億元了」,樓宇結構未必有即刻倒塌的危險,但若死傷眾多,「根本不可能再住人,可能未來整個屋苑要拆掉重建」。

對於大火的蔓延,外界亦推測與沒有使用金屬棚架有關,香港工權會過往呼籲地盤將傳統竹棚取代為金屬棚架或鐵架,以降低燃燒的可能。不過潘指出,竹子雖然可燃,可是棚竹蔓延火力的能力很低,「令火勢蔓延的還是棚網」。他指棚網除了有「垂直蔓延」的特性外,還有「陰燃」和「滴燃」的特性——「它是著火的膠,就算見不到火,都可能一滴滴下來,被風吹到其他地方,就會繼續令那些地方著火。」

他指只要金屬棚架外用到的都是不合規的棚網,那麼「是一樣的效果」。

至於有人質疑地盤工人抽菸的問題,羅先生強調地盤不准食煙,但相信該問題是「無王管」,只有很少管工監督工人,「四面牆都有人做事,他可以派多少人看著工人呢?可能一個管工走兩三座樓,看不到這麼多。」

不過,截止本報導發出前,仍未有明確證據指向有人抽煙導致火災。特首李家超指已成立專責小組全面調查,事件必定會交予死因研究庭。另外房屋局的獨立審查組也會就建築物的外牆保護材料是否符合認可阻燃標準,進行調查,採集樣本作化驗,有任何情況會依法追究責任。

他又指,屋宇署和房屋局的獨立審查組會採取特別行動,針對正在進行的工程,要求註冊建築專業人士和承建商全面去覆核棚架保護網等用料符合標準,並提交報告;另外亦會主動抽空地盤有關的保護網及保護膜是否私合安全要求,會抽樣進行測試。

2025 年 11 月 26 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多座高層住宅起火,濃煙與火舌冒起。攝:VCG/Getty Images

Q2:哪些部門與「棚網」責任有關?交涉經驗如何?

因為關心樓宇棚網問題,過去幾年,潘焯鴻一直與政府各部門打交道,希望促成替換維修中屋苑的棚網。根據APP070,可執法的部門包括屋宇署(在私人大廈)、房屋局的獨立審查組(在公屋、居屋)、勞工處和消防處4個部門。

他向記者表示,屋宇署、和房屋局的獨立審查組應負責鑒別文件真偽,若文件有假「要拉要告」,文件不足「應不予開工」;消防處若知道有火警危機,「應即時出 instruction 給 owner,要求及時移除火警危險」;勞工處責任略窄,負責棚架上工作的工人的安全。

潘指他曾為多個屋苑向這些部門爭取重視棚網問題,但反饋不佳:「我至少(跟這些部門)出過80個電郵,包括(是次著火的)宏福苑、(火炭)穗禾苑等」。他認為穗禾苑的情況在全港屬比較危急,「因為大樓設計通風,而且沒有防火門」。他自2023年12月起非常關注穗禾苑的情況,也曾與專業人士剪了小塊棚網做檢測,「雖不是在實驗室進行,但網一直燒得很厲害,影了video,很明顯是不合格。」

但在他的經驗中,大樓法團主席「堅持保護維修商,說網是可以的,又拿不出文件」,他指自己一路向各部門投訴,直到2024年5月維修商才拿出檢測報告, 可他稱報告也是「假的」,「因為棚網的顏色不一樣」。他們再向房屋署投訴,「至8月有區議員出面表示棚網安全」;2024年12月,才再有新的檢測報告,更換了部分棚網,「但我們仍是不滿意的」。

去年,潘焯鴻被工程公司入稟高等法院控告誹謗,指其Facebook帳戶及「中科媒體」Youtube內容涉嫌影射該工程公司參與穗禾苑業主立案法團圍標,要求他刪除涉案帖文影片並賠償。

羅先生認為,現時政府的技術文件雖然對棚架材料有阻燃性要求,但實質運作由「誰去檢查、怎樣檢查是沒有提及的」,基本上是個漏洞,要靠業界自律。他指出,政府人員到現場檢查棚架主要看是否安全穩固,不會單就棚網檢查。他亦有和潘焯鴻類似的觀察,指合規格的棚網點火會燒著,但會自動熄滅,而以他所知行內會在地盤剪棚網,用火機燒一燒就最穩妥,若由下向上點燃,幾秒後熄滅就合格;更好的做法是定期再剪一幅棚網測試,確保每一批貨都沒問題。

潘焯鴻指,早前亦曾就宏福苑的問題向政府發出郵件,但指有關部門發布誤導市民的回覆,令市民以為棚網安全且該地盤不易著火:「政府部門闊佬懶理,有法不執法」。而在眾多部門中,潘認為「最不負責任的就是消防局」,他稱向消防處處長楊恩健發了超過10個電郵,但感到對方都不予理會。

他很激氣:「我們有法律的,怎麼會放寬(標準)呢,如果放寬的話,為何不公布、不通過立法會修改法例呢?法律是法律,有人犯法、甚至給假文件政府,但都低調處理不追究。」

他也告訴端傳媒,購買阻燃棚網的成本很低,「在大陸買很便宜」,但相關部門「有法不依」,因此維修商也不以為意。

羅先生指,大廈維修比起樓工程的監管較為鬆散,雖然都受屋宇署和消防處監管,但無顧問公司和發展商的駐地盤工程師監督,而且業主立案法團未必具備專業知識選取合適的承建商,有機會讓承建商有機可乘。

在大火發生前,樓齡超過40年的宏福苑牽涉高達3.3億元的「天價大維修」工程方案,維修費引起住戶強烈不滿。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嚴重的五級火火勢仍未撲滅。攝:鄧家烜/端傳媒

Q3:在這類接連燃燒多幢大廈的火災現場,救火的方式一般是怎樣的,困難在哪裡?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指:「我們面對的困難是到達現場發現有很多的樓層著火,有發泡膠等情況令火警蔓延加快,火經走廊燒著一些單位,裡面又會產生濃煙和熱,同事要從地下一層層推進。」過程中亦要替換人手,一層層滅火。

一名年資近30年的消防員匿名向端傳媒解釋,最近香港天氣較涼,可能很多人在家中開窗,「火勢很快可以『舔到上去』單位裡面,今天還很大風和乾燥,火亦很快蔓延到其他大廈。」他指風的影響很大,「因為大風,火舌才會吹到隔鄰幾座,蔓延到7座大廈都在燒。」

他形容這是「史無前例嚴重的火災」。「雖然還沒公佈所有傷亡數字,但有200多人失聯(截至26日數字),連續燒了七座大廈。這次火警﹐我會說是香港開埠以來較嚴重的住宅火警。」

「火燒連環船,多座大廈,你需要拯救的人會很多,需要去撲滅火警的單位會很多。」該名消防員解釋救火的邏輯:「天氣乾燥時火災很容易迅速蔓延,爭分奪秒,要跟時間競賽。」他提到「閃燃」的現象,即火燒著物件後產生煙、內含可燃氣體,若熱力足夠氣體便會自燃,室內所有煙變成火,「同一時間(這些東西燒著)就會整間屋都一起著火,我們叫做閃燃。」

該名消防員研判認為傷亡數字可能會很嚴重。他說﹐一個正常成年人在火場跑樓梯已經困難,遑論是老人家。「很老實說,如果你走得甩早就已經走掉了,你也很快會和你的家人報平安。但是有200多人失聯,到現在都是 missing 的,那麼傷亡數字可能會很誇張。」

消防處在26日晚上會見記者時曾提到,未知何時可以撲熄火災;暫時亦未能到達部分樓層單位,但有與住戶保持聯絡。

以宏福苑宏昌閣為例,大廈一梯八伙,高31層樓。受訪消防員指,火是由下而上燒,消防隊伍只能從低層灌救至高層,「一直從底掃上去。假設有8個單位,你只可以撲滅低層所有8個單位,然後逐層逐層的上。」其餘的就由鋼梯射水,但是射水不一定可以撲滅較高層單位的火;也不能一邊派人救一樓,一邊派人救五樓,「三四樓燒上去,五樓的人就受不了。」

他坦言作為消防員也是人,有如呼吸器的時間限制、體能極限,「灌救是非常困難的,消防員都是人,他唞唔到氣,也是做不了救援。」

2025年11月26日晚上,香港大埔宏福苑嚴重的五級火火勢仍未撲滅,庇護中心內的市民。攝:鄧家烜/端傳媒

Q4:宏福苑住了多少人,年齡分布如何?政府和非牟利機構正提供怎樣的援助?市民之間又如何組織在地的互助行動?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大埔宏福苑人口總計有4643人,65歲以上的長者有1701人,佔近四成;其次為25-44歲人士,佔近三成;0至14歲人士約有422名,近一成。該區年齡中位數為56.6歲。

截至26日晚上9時半,庇護中心的使用人數達至900人。中心目前有醫生和護理人員,民政事務署、社會福利署、警務人員及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人士,以及關愛隊在場。死傷者家屬將可申請緊急救援基金或特別援助基金。

一名不願具名的政府人員於26日晚向端傳媒表示,就其工作的範疇,目前政府正調派人手支援各庇護中心的運作,以及在葵涌殮房、富山殮房或其他地點工作,陪同死者的遺屬,並協助受影響的居民安排臨時住宿。

救世軍向端傳媒表示,因應宏福苑火災事故已作出緊急支援,包括大埔青少年綜合服務將通宵開放單位(大埔大元邨泰民樓3樓301至306室),受火災影響的居民可前往暫避休息。另外大埔長者社區服務中心今晚將延展服務時段,通宵看顧有需要長者及支援護老者。機構軍官已在上述兩個單位作緊急及情緒支援,並已發送大人及小孩冬衣、襪、拖鞋、鞋。

政府呼籲各界捐款捐物,若在其他區感到精神困擾也可求助,並指將利用過渡性房屋、酒店業界、青年旅館等安排短期住宿。

而民間早已展開自救互助行動,除了網上的平安表,還有街坊物資隊。物資隊的 Cherry 說,隊伍沒有正式成員,全都是林村、太和等地來幫忙的大埔居民。「全部人都唔識,是自發來的。」她指市民捐了大量物資到社區會堂,大部分都是睡袋﹑防寒衣物﹑食水﹑後備電源等,後半夜也多了商戶送來熟食。她表示自己帶了毛氈過來,「氈是真的缺乏,社區會堂只提供地方,無其他物資。」

記者問 Cherry 有甚麼想透過傳媒對香港人說。「少點怨氣吧。聽到很多人說『咁大火,點解唔升到五級』,覺得有少少心悒(難過),因為有常識都知道,升上五級火等如說消防員唔上(不能上樓),如果去到災難級別,就只能等到燒完為止。消防員都想救每一條命,所以他們的決定就不要去質疑。」

不過她朋友的媽媽還在著火大樓的其中一座,雖然暫時「安全」,但單位位於高層,消防暫時無法營救。

(香港紅十字會建議,如市民因大型事故感到不安,可採取以下措施:

  1. 暫停接觸相關新聞或社交媒體片段
    大量重複觀看事故畫面可能加劇焦慮與情緒波動。可先暫停瀏覽與事故相關的影片、新聞或社交平台內容,讓自己有喘息空間。
  2. 留意自身情緒反應
    在大型意外後出現擔心、恐懼、氣憤、失眠或持續想起事故畫面,都是正常的壓力反應。若上述情況持續或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時尋求支援。
  3. 考慮使用心理支援服務
    香港紅十字會提供「Shall We Talk」心理支援服務,如感到不安、恐慌或不知如何調適情緒,可致電(+852)5164 5040 或透過 Telegram @hkrcshallwetalk 預約,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職員或義工提供支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