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談能源時,我們往往先想到水、電、煤、核、太陽能⋯⋯但每一個「能源決定」的背後,都可以攤開更龐雜的現實——選址考慮、決策過程、利益影響、生態承擔、地方變遷,以及人與土地之間被重新調整的關係。人類活動如何與周遭息息相關?誰在承受不平等?端傳媒推出「不只是能源」系列,在技術與政策之外,也試圖抓住這些常被忽略的後座力。
首篇報導是在中國突然上馬的雅魯藏布江墨脫水電站,它的規模將達三峽工程的三倍,整個決策過程卻如蒼蠅叮不進的蛋,消息公布後,留給環保人士的輿論空間只有隻言片語。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工程?倡議者還能如何發揮影響力?在工程下游受影響的印度,有怎樣截然不同的異議生態?
首篇報導是在中國突然上馬的雅魯藏布江墨脫水電站,它的規模將達三峽工程的三倍,整個決策過程卻如蒼蠅叮不進的蛋,消息公布後,留給環保人士的輿論空間只有隻言片語。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工程?倡議者還能如何發揮影響力?在工程下游受影響的印度,有怎樣截然不同的異議生態?
2025年7月19日,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出現在位於西藏林芝米林水電站壩址的一處開幕儀式上,宣布這項將耗費約1.2萬億的水電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將建設5座梯級電站,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央視的新聞圖片中,水電站職工列隊站在群山環繞的一處低地裏,齊齊看向不遠處的看台。雲霧繚繞間,紅色背景牆上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儀式」幾個大字顯得格外清晰。
這是自三峽工程1994年舉行奠基儀式以來,中國在三十年裏第二次有高層領導人為一個水電項目的啓動儀式揭幕。根據公開信息,雅下水電站的規劃地點位於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彎」峽谷段,這一區域在50公里的直線距離內,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被認為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工程的計劃裝機容量為6000萬千瓦,規模上相當於三個三峽電站。
但與圍繞當年三峽工程環境影響的激烈討論不同,這項被認為是「人類基建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高」的超級工程,在中國國內獲得的關注,卻只有片言隻語的空間。搜索雅下工程,能看到的大部分內容只有相似口徑的文章和投資者問詢。
與此同時,由於工程的擬建地點距中印邊界爭議地段僅50公里,又位於影響下游國家的雅魯藏布江上,自中國公布水電項目開發計劃以來,就引發了印度和孟加拉的強烈焦慮,成為地緣政治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