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是四個月前,特朗普才和習近平通話,並隨後告訴世界稀土方面「已經不再有任何問題」。所以,在四個月後,當人們先是看到中國政府再度追加新規則,更為嚴格地控管稀土出口,而美國政府則再度表示可能將關稅稅率提高到100%以上,兩國元首又要在10月30日協商出新的協議,全世界有不少人的第一個念頭恐怕都是「怎麼又來了?」。
畢竟,這一切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半年前,兩國政府對彼此祭出高關稅稅率的同時,中國政府也是以控管稀土出口為額外籌碼,藉此向美國施壓。過了一個月,雙方即使達成初步協議,但中國稀土出口依然緩慢且不穩定,美國因此額外祭出更多對晶片設計軟體、乙烷等的出口管控,雙方繼續互控違反協議。再過一個月,美中兩國元首通話,特朗普也正是在該次通話後宣布「已經不再有任何問題」;經過後續談判,中方也確實開始恢復對部分美國汽車製造商等的稀土供貨,美方則在晶片出口管制問題上有所讓步。
「已經不再有任何問題」這句話,其有效期限顯然太過短暫。人們關注10月30日特朗普與習近平兩人會面,而兩人確實也有各退一步的條件:以稀土為籌碼的習近平希望美國在科技管制等問題上有所讓步,而特朗普手上也依然有建立於晶片、貨幣、金融等優勢之上的籌碼。但縱使兩人談出新方案,誰又能保證這項協議的有效期限長於四個月?而偏偏,投資和生產都不可能立刻獲益,任何企業都必須思考未來一年乃至數年的可能變化,政府的產業政策也不可能每幾個月就從頭來過。因此,對全世界各國的政界商界人士來說,比起任何的關稅,這樣根本的不穩定性經常更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