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代孕」,一種歷史上就出現的生產現象,卻在近三十年間被推向商業化、規模化,成為全球爭議不斷的產業。近年,它在中文世界引發熱議:委託人與孕母是誰?有償與無償有何差別?其代價與風險該如何衡量?端傳媒推出「全球代孕產業」專題,逐一梳理這條產業鏈與其爭議。過去幾年,俄烏全面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市場受到戰爭嚴重衝擊,俄羅斯則立法禁止外國公民在俄羅斯代孕,兩國的代孕產業鏈迅速向包括格魯吉亞在內的一系列後蘇聯國家轉移。在中國,愈來愈多的同志乘著格魯吉亞相對不嚴格的代孕法律,前往格魯吉亞完「成家夢」。他們當中有人三十多歲,也有人年近六十,在中國當同志的經驗各異,唯一的共通點是:他們就是很想要孩子。
端傳媒記者親訪格魯吉亞,在這篇報道中勾勒這些「奶爸」的人生和欲望。下一篇,我們將報道代孕產業「產業硬幣的另一面」:為中國意向父母們生孩子的代孕母親們。
端傳媒記者親訪格魯吉亞,在這篇報道中勾勒這些「奶爸」的人生和欲望。下一篇,我們將報道代孕產業「產業硬幣的另一面」:為中國意向父母們生孩子的代孕母親們。
1. 「把幸福抓在手裏」
曾經有一段時間,盧克看到朋友在朋友圈發孩子的照片,就「嫉妒得變形」。
他不明白,為什麼這些人可以有孩子,自己卻不行?那些情侶貪玩懷孕隨後遺棄孩子的新聞更是讓他「氣炸」:為什麼世界這麼不公平,像他這樣喜歡孩子的人不配擁有孩子,而那些不要孩子的人隨隨便便就能有孩子,卻又隨隨便便就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