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改道台北學中文:中美政治角力下的「中國敘事」

中美及兩岸情勢巨變下,棄北京而改道台灣學中文的美國人,突增到十年來的新高。

改道台北學中文:中美政治角力下的「中國敘事」
2000年2月,「千禧龍年──國際華語研習所掛牌儀式暨春節餐會」活動。圖:國際華語研習所 Flickr

「我真的喜歡台灣。」

在踏上台灣這座小島之前,捷西沒有太多期待,如果不是因為美國國務院對中國所發出的旅遊警戒,他會為了學語言去北京待一年。但那樣一來,記者就不會遇到捷西,更不會聽到他以比台灣人還字正腔圓的中文發音說出:「ICLP真的讓我滿載而歸」。

2023年,和捷西一樣自美國來台學華語的人數突增七成以上。根據台灣教育部統計,該年有近3500名美籍華語生來台。同一時間,受美中關係緊張的影響,前往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則大幅減少。這樣的轉變是在過去十年以來都不曾見到的現象。

捷西口中的ICLP全稱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國際華語研習所),是誕生於冷戰期間的中文學習機構。其前身為IUP——Inter-University Program for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中國語文聯合研習所),是因共產中國對外封閉,美國學界、政界為國家利益而在台灣設立的中國研究機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