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民主富二代?台灣Z世代如何相信民主,卻不信任政治?

台灣Z世代被貼上「民主富二代」標籤,真的是這樣嗎?

民主富二代?台灣Z世代如何相信民主,卻不信任政治?
2023年12月31日,台北,台灣總統大選期間,民眾黨舉行遊行,一名女生拍攝婚紗照。攝:陳焯煇/端傳媒

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台灣歷經八次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投票的世代從老三台到串流媒體,從功能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從黑板粉筆教學到生生有平板(編按:為台灣教育部補助平板,縮短城鄉數位學習差距)的線上教學,每個世代有共同的記憶點,彼此之間的政治態度也各有不同。

在政治學世代研究中,有學者將台灣民眾分為五個世代(註1),分別是1941年以前出生的動亂世代、1942至1953年間出生的中國史觀世代、1954至1968年間出生的民主崛起世代、1969至1984年間出生的民主化世代,以及1985年以後出生接受「認識台灣」教材的認識台灣世代。由於研究需求,他們將第一、二世代合而為一。

近年許多論者談及年輕世代,多帶上「天然獨」、「天然台」、「民主富二代」等標籤。而年輕世代的政治態度輪廓究竟如何,是本文試圖探索的重點。

本文參酌過往研究(註2),將1995年以後出生,成長階段由現代數位媒體工具環繞者獨立劃分為「Z世代」(Gen Z)。並且使用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簡稱TEDS)2024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全國性面訪資料(註3),探討Z世代與其他世代在各項政治態度上的差異,包含政治興趣、由政治效能感與政治信任組成的政治傾向類型、台灣民主程度評價、民主價值觀,以及民主滿意度等。我們先不帶預設立場,看看Z世代的年輕人究竟有何不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