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書摘】《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

給巨龍取了名字並不代表馴服了巨龍,巨龍依然在外面──或者在樓上,等著晚餐送來。

【書摘】《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與妻子艾琳·奧肖內西(Eileen O'Shaughnessy)。圖:Pictures from History/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網上圖片)

編按:本文為「黑體文化」出版的新書《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的節選,本書旨在通過名作家喬治.歐威爾的妻子艾琳.歐肖尼西的經歷,深入探討男性作家與妻子、父權體制與女性的權力關係。

倘若你的周遭就有一頭活生生的巨龍,一切考量都不應該撇開這件事。──J.R.R.托爾金

對歐威爾而言,婚後幾個月的生活恬靜而自在,「無論艾琳到後來可能變得多麼古怪莫測、無論她的性格是否終究會如此,」一名傳記作者寫道,「歐威爾的朋友大多都同意,這時多虧有艾琳鼓舞著他、讓他不會兀自鑽牛角尖,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一個朋友說:「我認識他這麼久,唯一真正看到他開心的時候就是和艾琳結婚的第一年。」最早為歐威爾作傳的史坦斯基和亞伯拉罕斯是在一九七○年代初寫作,他們也認為如此,新婚後住在純樸的小木屋裡,他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在任何對歐威爾生平的研究中,」他們寫道,「一九三六年夏天絕對占據獨特位置,他的健康良好、情緒高昂,能夠隨心所欲寫作;他享受住在鄉間的生活,這是他一直想要的。最重要的是,他非常開心能夠與艾琳結婚,和她在一起,週復一週,不受疾病或缺乏陪伴的困擾……確實,只有在一九三六年那個夏天,才湊齊了所有要素與情境,能夠滿足他心中理想的幸福。」

對作家而言,生產作品的境況就是幸福的境況。即使是在貧困與悲慘的環境中寫作(或者像歐威爾這樣,住在小茅屋裡面對破產和支氣管炎),至少你在寫作,而寫作就是要從生活中榨出生產的幸福,每多寫一個字,自身與無意識之間就多隔開一點,這就是行動和無用之熵之間的差異,是生命與精神之死之間的差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