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代孕」,一種歷史上就出現的生產現象,一個約在30年間被商業化、規模化的產業,在幾年間成為中文世界熱議的話題——想要孩子?這是一種方案。關於代孕,人們常問的是,委託人、代孕人是誰,有償與無償的區別是什麼,效益和代價如何評估?又或者,肚皮和胚胎到底能不能被這樣出租或買賣?端傳媒從本週起推出「全球代孕產業」專題系列,打開這條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和爭議。本文為解釋性報導、系列的第一篇,藉以描繪代孕產業的整體圖景,並初步介紹此間暗湧與道德爭議。接下來的幾週,我們將發布串連全球的委託人及代孕者視角的多篇報導文章,包括同志群體及異性戀家庭,順利代孕及被拋棄的人,並涉及中國、台灣、格魯吉亞、美國等多個地區;最後,我們會在聽到所有人的聲音後,嘗試進行一次有關代孕的道德倫理的對談。敬請讀者留意,看到「代孕」的複雜面向。
當格魯吉亞(喬治亞)的一間商業代孕公司收到一位中國客戶的委託時,一場橫跨多國的「造人計劃」正式展開 —— 一名土耳其籍的代孕母親在格魯吉亞接受胚胎植入後,於懷孕七個月時被送往泰國,幾個月後,一個嬰兒誕生於泰國,成為一名單身中國男子的孩子。
這並非小說情節,而是今天全球代孕業的一個縮影。
對許多人而言,「想要一個孩子」是人生中最樸素卻也最複雜的願望。進入 21 世紀後,生殖科技的發展讓這個願望在更多情況下得以實現 —— 同志伴侶可以透過代孕擁有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不孕、單身、高齡或者患有遺傳疾病的伴侶得以跨越身體限制,部分女性選擇不親自懷孕生產成為母親,中國一些富裕家庭甚至透過赴美代孕,讓孩子出生即擁有美國公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