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日中國電影人:身分認同與創作的距離

五位不同心態的創作者在日中身分認同之間拍攝著自己想要的電影。

在日中國電影人:身分認同與創作的距離
在日中國電影人:汪崎、格桑梅朵、余園園、杜杰與張曜元。圖:受訪者提供

客居異鄉的手藝人

「還是不太理想。」

在橫濱的一家咖啡館,杜杰在聊天間隙依然保持著關注國內院線票房的習慣。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商業電影攝影師之一,今年是他移居日本的第六個年頭。

從寧浩的《瘋狂的石頭》,到管虎、程耳,以及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來日本之前,杜杰的職業生涯見證了中國商業電影的蓬勃發展。在資本翻湧的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的銀幕數和全年票房收入狂飆突進,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9年7月,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3》來到日本拍攝,浩浩蕩蕩的千人劇組,「驚呆日本人」的超大規模,加上橫貫東亞歷史的劇作編排,猶如這場盛世狂歡的縮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