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從金融土木到芯片AI,新一輪擴招如何改變高考志願?

在她看來集成電路行業當前的熱度更多是泡沫,而現在這批孩子本碩畢業已是七年之後,到那時,「這個泡沫不一定還在」。

從金融土木到芯片AI,新一輪擴招如何改變高考志願?
中國南京,考生及家長在招生資訊會瞭解大學錄取資訊。攝:Cost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從高考成績出爐那一刻起,一場為期兩週的,圍繞着信息、心態乃至財力的戰役便正式打響。何謂一個好專業?許多家長迫切地為剛踏出應試教育大門的孩子找到一個確定的答案,將目光投向了一個近年來持續火爆的領域:高考志願填報諮詢。

高考志願填報老師裏,張雪峰是最廣為人知的一位,他的觀點諸如「所有文科都叫服務業」「普通家庭別學新聞」都曾廣泛傳播。這些看似誇張的言論也引發了不少質疑。從業五年的高報(高考志願填報)老師彭天認為,張雪峰的很多觀點要辯證看待:熱門專業不見得適合每一個孩子,所謂的「天坑專業」(注:多指就業與行業前景差的專業)也可能成為抄底的好選擇,一切都要結合院校層次、所在城市、孩子性格和喜好以及家庭經濟條件綜合判斷。

更何況,時代變化飛快,行業的潮起潮落遠非個人所能預測。今年3月初,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後宣布2025年擬增加約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額。同一時期,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也宣布擴招計劃。而以文科見長的復旦大學,則將今年文科招生比例從原來的30%至40%大幅壓縮至20%,同時擴大理工農醫類學科招生規模。

這一次擴招的方向清晰地瞄準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以及生物醫藥等「國家戰略急需」專業。這場被稱為「優質本科擴招」的改革,加上3月初中國國家發改委提出2025年「雙一流本科再擴招2萬人」,正在重塑中國高等教育版圖,也將改變無數家庭的命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