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誰能飛越德黑蘭:當戰爭帶來空域關閉,誰是贏家與輸家?

飛機要繞行哪個空域,既是商業與安全考慮,也是政治動作。

誰能飛越德黑蘭:當戰爭帶來空域關閉,誰是贏家與輸家?
2024年11月16日,黎巴嫩,一架中東航空公司的飛機正在接近貝魯特機場附近的跑道,飛過以色列空襲現場升起的濃煙之上,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持續不斷的戰爭中,以色列空襲了貝魯特南部郊區。攝:Ibrahim Amro/AFP via Getty Images

當地時間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空襲,伊朗隨即展開反擊。伊朗導彈與以色列防空系統在特拉維夫(台譯臺拉維夫)夜空中激烈交火的影像,在社群媒體上廣泛流傳。

同樣引發社群媒體關注的,還有一張來自飛航資訊網站Flightradar24的全球航班地圖。這張地圖布滿密密麻麻的飛機圖示,卻存在三個空無一機的「黑洞」──因天氣惡劣而不宜飛行的青藏高原、因俄烏戰爭而封閉的烏克蘭領空,以及因以伊衝突封閉的中東領空。

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世界各地接連發生的區域軍事衝突,對民航產業帶來持續衝擊。對航空公司而言,這意味著航程被迫拉長、營運成本上升,甚至不得不取消營運多年的固定航班。對旅客而言,則可能面臨航班延誤、轉機次數增加,甚至受困衝突區,或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面臨人身安全問題。

當區域軍事衝突爆發,究竟誰有權力、又如何決定航班是否能飛越衝突區?軍事衝突對民航營運帶來多大衝擊?而當像俄羅斯這樣的廣大空域長期無法使用時,全球航空產業發生什麼變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