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已經不存在的「灰色地帶」上的頓巴斯人:專訪烏克蘭俄語作家庫爾科夫

「本質上說,他們是在兩種恐懼之間做選擇,而他們往往覺得自己住了四十、六十年的家會保護他們。」

已經不存在的「灰色地帶」上的頓巴斯人:專訪烏克蘭俄語作家庫爾科夫
2022年,烏克蘭俄語作家安德烈·庫爾科夫(Andrei Kurkov)。攝:Ulrich Perrey/picture-alliance/dpa/AP/達志影像

在2022年的全面戰爭爆發前,烏克蘭和俄羅斯在事實上已經交火多年。從2014年開始,漫長的頓巴斯戰爭的戰火就持續在烏克蘭東部燃燒。

在這場戰爭中,一座小村,正巧坐落在烏克蘭和頓巴斯軍隊陣地之間的「灰色地帶」——不受任何政治勢力管轄,也沒有任何公共服務。村子裏只剩下兩人沒有離開——養蜂人謝爾蓋和他過去的死敵帕什卡。戰爭雖然已經凍結,但仍時不時有零星炮擊和狙擊手對決,這座村子成了戰場。過去謝爾蓋和帕什卡都不關心政治,但在戰爭年代,也逐漸形成了各自相對立的立場。他們分別與一名烏軍士兵和一名頓巴斯士兵交好,兩人時不時來到村子裏,村子裏逐漸展開一場微妙的情報戰……

謝爾蓋和帕什卡,是烏克蘭小說家安德烈·庫爾科夫(烏克蘭語:Андрій Юрійович Курков,台譯克考夫)的俄語小說《灰蜜蜂》(Серые пчёлы)裏的主要人物,也是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頓巴斯戰爭中許多生活在「灰色地帶」的人的寫照。

出生於1961年的庫爾科夫,是烏克蘭著名作家和公共知識分子。他做過記者、編輯、監獄警衛,用俄語和烏克蘭語寫作。多年來,庫爾科夫創作了近20部小說。發表於2018年的《灰蜜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022年全面戰爭爆發後,原先戰場中間的「灰色地帶」很快不復存在,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命運,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而對於用俄語寫作的庫爾科夫來說,全面戰爭,以及三年來烏克蘭自身對身份和文化認同的追求,對他和他的文學又帶來了哪些衝擊?

帶着這些問題,《端傳媒》專訪了庫爾科夫,和他談到了小說創作、「頓巴斯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他的文學在烏克蘭面臨的處境。

端傳媒(以下簡稱「端」):你在小說中提到了頓巴斯戰爭中的「灰色地帶」——距離前線不遠的地方,許多頓巴斯平民繼續生活着,不願意離開。你也用「蜜蜂」來隱喻他們的生活狀態。2022年全面戰爭爆發到今天,《灰蜜蜂》裏描寫的頓巴斯的生活,是不是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可不可以說說你當時是怎麼想到寫這本小說的?

庫爾科夫:在小說中描寫的那種有人生活的「灰色地帶」,當然已不復存在了。

「灰色地帶」這個概念本身,在戰事結束或變得相對平靜時才會出現。比如現在出現在諸如蘇梅州、哈爾科夫州一帶的前線後面的地帶。但這些都是被摧毀的村莊,不是那種有房子但沒電的村莊,而是徹底的廢墟。又如目前正激烈戰鬥的波克羅夫斯克市(Pokrovsk),烏克蘭人正在保衛這座城市,目前還有兩千民衆留在城裏。但他們並不是在生活,而是躲在地下室裏,因為這座城市幾乎已被摧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