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國家安全與人權的碰撞:美國如何回應來自中國的跨國鎮壓?

面對中國日益系統性的跨國鎮壓策略,美國開始對此做出反應。

國家安全與人權的碰撞:美國如何回應來自中國的跨國鎮壓?
202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舊金山,2023年美國APEC峰會期間,親中國政府的民眾和支持西藏獨立運動的的示威者聚集在酒店外。攝:David Paul Morris/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在過去一些年裏,中國流亡群體深受跨國鎮壓威脅。騷擾電話、對國內家人施壓,甚至人身威脅,並沒有隨着跨越國境線而消失。在中美關係日益惡化、意識形態衝突愈加尖銳的情況下,美國政界和執法部門近年來才開始嚴肅對待這個問題。

在2023年9月,這個被長期忽視的安全隱患由於中國官方的代理人有組織地攻擊抗議者而在APEC峰會期間爆發。中國駐洛杉磯領事館出資並協調來自紐約、賓夕法尼亞和華盛頓州的35個親中共華僑團體來歡迎習近平的訪美。在幾十名私人保安的保護下,這些人使用加長旗杆和化學噴劑襲擊反共示威者,導致多人送醫治療。

中國跨國鎮壓的手段與美國政界的回應

為了避免外交風波,中國很少直接暴力攻擊居住西方國家的政治目標,而是採取更隱蔽的手段噤聲或「勸返」受害者。這些手段包括跟蹤、黑客攻擊與人肉搜索、網絡霸凌,以及威脅受害者及其國內親屬。始於2014年的獵狐行動與始於2015年的天網行動屬於典型的隱蔽跨國鎮壓。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在2014到2023年期間這兩項行動迫使12,000人從120個國家返回國內受審。當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無法運用例如引渡、遣返和遠程起訴等法律程序達成目的時,便進行法外勸返。作為專責追查國內外涉嫌腐敗官員的黨務機構,中紀委具有超越司法系統的權力。其「勸返行動」牽連威脅當事人親屬、動員華僑社區進行騷擾,意在從心理上擊潰當事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