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全面接管加沙」:以色列殘酷而笨拙的決策是如何形成

對以色列來說,大規模軍事佔領加沙的策略,無論內部還是外部,有形還是無形的成本都十分巨大。

「全面接管加沙」:以色列殘酷而笨拙的決策是如何形成
2025年4月2日,加沙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手裡拿著空鍋盆,等待慈善組織發放食物。攝:Doaa Albaz/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宣布以色列軍方將「全面接管」加沙,並將大量國防軍部隊(IDF)調配到加沙地帶。這不但標誌着今年初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的停火徹底崩潰,也意味着這輪持續一年半的衝突造成的人道災難與經濟損失將進一步加劇。

筆者在2023年以色列剛展開軍事行動時就指出,內塔尼亞胡內閣除了定義模糊的「徹底勝利」之外,拒絕就加沙問題,乃至整個巴勒斯坦問題的政治解決做出任何承諾與設想,且極其排斥任何巴勒斯坦勢力參與戰後加沙的安全秩序。這種缺乏政治願景,追求軍事最大化目標的思路,必將導致以色列對加沙的重新佔領成為最可能的結果。現在的局勢發展大致印證了這一猜測。而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左右搖擺,模糊不清,也進一步凸顯了在世界與中東政治局勢劇烈變動的當下,以色列當局乃至整個猶太國家面臨的內外困境。

2025年5月17日,以哈持續不斷的衝突中,示威者在希臘雅典舉行的親巴勒斯坦遊行中舉著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肖像,遊行隊伍前往以色列大使館。攝:Louiza Vradi/Reuters/達志影像

以色列的政治結論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