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台灣「大罷免」關鍵六席:藍白敵人論,為何無法讓綠營翻轉國會?

國會翻盤關鍵在民進黨須於6區重現賴蕭得票,說服選民「把罷免當選舉投」,才能跨過門檻,創台灣選舉史紀錄。

台灣「大罷免」關鍵六席:藍白敵人論,為何無法讓綠營翻轉國會?
2025年3月9日,台中,多個罷免立委的公民團體集結舉行集會,現場的民眾連署罷免國民黨的立委。攝:陳焯煇/端傳媒

到今年夏季以前,若無意外,台灣最大的政治新聞將是「大罷免」的進展:會有多少名立法委員被罷免?是否足以撼動國會席次分配,讓執政的民進黨重新取得席次優勢?

在台灣的立法院,一個政黨若要單獨過半需要至少57席立委,而民進黨目前則擁有51席。換言之,民進黨若要掙脫「朝小野大」的困境,必須額外再取得6席立委——這意味著「大罷免」得先拉下至少6名在野黨籍立委,並且在之後的補選中贏下6席。

這將是台灣史上前所未見的壯舉,過往因罷免而下台的立法委員僅有1名,而且並非國民黨立委,而是與民進黨合作的前台灣基進立委陳柏惟;此外,該選區在罷免後的補選選出民進黨的立委,讓國民黨被調侃是「罷免了側翼,卻迎來了正規軍」,席次最後並未增加。

換言之,國會翻盤意味著民進黨得要達成台灣選舉史上迄今未達成的成就,必且得在至少6個選區做到。這有可能發生嗎?從選舉數據出發分析,答案很可能取決於民進黨是否能在至少6個選區說服夠多選民「把罷免當成選舉來投」,並完美重現賴清德、蕭美琴於2024年競選總統時在該區的得票,才能達成罷免成功的門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