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學生拍短片:有人想要成名,有人想要成為藝術家

短片近年來備受重視,學生們為求學或為事業,均需拍攝大量短片,他們會求得怎樣的將來?

中國學生拍短片:有人想要成名,有人想要成為藝術家
2021年7月6日,法國坎城第74屆電影節開幕日前,工作人員在主會場前鋪設紅地毯。攝:Brunn Anderson/AP/達志影像

根據網絡平台StephenFollows.com的一項統計,從2000年到2018年,全世界在電影節放映的短片從1000部飛漲至7000部,這項統計囊括的數據不僅僅有大型節展,也包括了一些地區節展,7000部還僅僅只是入圍作品的數量。

2017年,中國導演邱陽憑《小城二月》奪得戛納/坎城影展短片金棕櫚獎,成為首個在世界「三大」影展(另兩個為柏林和威尼斯,被廣泛看作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三個國際電影節)斬獲短片類最高獎的中國導演。其後,以「三大」為首的國際影展愈發常見中國導演攜短片作品參加競賽,獲獎者頻出。

大陸的一些影視資本在近年來開始關注電影短片的潛力,紛紛入局注資,發展出了創作者培養計劃。與此同時,多個專注於短片的節展與電影發行公司也生長出來,為短片的展示提供平台和後續發行服務。以電影院校畢業生為主的新電影作者們,或集資或自己出錢,拍攝並製作短片;發行公司提供服務將短片作品送到海內外節展和流媒體平台,幫助作者們得到更多關注。大部分作者,從短片起跳,求的是一個能拍長片的未來。

2013年8月26日,尼日利亞鄉村,電影團隊正在拍攝一套警匪驚悚片的夜間場景。攝:Akintunde Akinleye/Reuters/達志影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