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個無家者的馬拉松練跑札記:衝線之後,往後人生還要跑

跑步會乏力,人生會跌倒,但他們踏出了那一步:「改變就是面對痛苦的過程。」

三個無家者的馬拉松練跑札記:衝線之後,往後人生還要跑
今年是秋明第二次參加渣打馬拉松。第一次是在20年前,當年他經常運動,體重90磅;現在他48歲,重160磅,這次報名跑步是「打大佬」。

2月9日,清晨6時的天還未光,氣溫跌至攝氏11度,維多利亞公園附近摩肩接踵。社區組織協會的跑步隊冒著寒風在天后集合,準備挑戰2025年初春的渣打馬拉松十公里賽。

跑隊成員秋明早半小時來到,他凌晨3點醒來,不敢睡回籠覺。這兩晚他為了好好休息,應付賽事,特意付幾百元租住佐敦的賓館。今天是派成績表的日子,「終於可以打仗,」他說。

另一個成員雲誠邀請兒子過來見證,兒子為他拍照,他眉開眼笑,期望在一小時內完成賽程:「栽種了三個月,期望開花結果有收成。」他比自己想像中興奮:「不緊張,現在就想起跑。」

今年,關注扶貧的社協首次組隊參加馬拉松籌款,成員有更生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和無家者等,籌得款項將用於支援更生人士和貧困兒童。近半年來,跑步隊逢星期一在深水埗運動場練跑,他們穿上粉紅藍色的戰衣在跑道上不斷往返,共經過18次訓練。跑道的最內圈長400米,十公里即是25個圈——也是馬拉松來回天后至筲箕灣的距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