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於2月4日展開,為期六天,以「閱讀異世界」為年度主題。適逢春節假期後氣溫回冷,台港兩地也面對著不一樣的「文化寒潮」。一邊廂是台灣在農曆新年前,立法會預算凍結與刪減提案一出,文化界聯署反對,罷免行動在各地展開。另一邊香港在2025年初,有廿餘間香港獨立書店、出版機構及特色小店,於現已結業的見山書店原址舉辦題為「閱讀香港,另類風景」的跨年書展,也曾引來大批機動部隊人員到場巡邏。
書展首日寒潮在外,人潮卻絡繹不絕,現場所聞大部分是國語,仔細聽來,也不乏廣東話人士前來。今年來台參與書展的香港出版/書業團體,構成與去年相若:「三中商」構成的聯合出版集團之外,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在內的學術出版機構也都見於現場;此外,場內更可見到香港民間書店與出版機構的身影:書店兼出版機構ACO BOOKS攜同計有29間小眾書店及出版商再次來台參展,香港文學生活館與文學雜誌《字花》也在國際書區設有展位。
雖然香港聲音在台北書展年年可見,已然仿若一期一會,但具體今年與往年有何不同?2025台北書展中的「香港」,又是以哪些面貌呈現出來?
「話題上的多元,香港好像越來越難接觸到。對我來說,台北書展的意義在於你可以找一些在香港已很少有人討論的話題,甚至不是政治上的,而純粹是文學、文化的議題。」香港作家薯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