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內容的部分以頁數標示。
關於香港人離散處境的討論,最近又有一本新書,是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政治系博士候選人李宇森所寫的《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政治主體與國際主義》(下稱:《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這並非第一本提及離散的著作,但卻是第一本以理論方式處理相關議題的著作。
作為「否想主權三部曲」系列的最後一本,《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在兩本前作《主權在民論:理念與挑戰》(2021)和《主權神話論:秩序和衝突》(2022)的基礎之上,延續對主權國家的批判,提出「如水的離散政治」。《主權在民論》對「主權在民」理念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分析「主權在民」作為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期間的其中一個核心思想,與民族主義之間有何關係。而《主權神話論》則通過批判國家主權體系的支配秩序,揭示主權思想的局限。
《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的野心則更大,分析了香港抗爭運動的如水哲學(be water)如何作為敘事政治的一種嘗試。此書分成三個部份,首先從離散的狀態著手,分析離散作為政治概念的意義;第二部分則是討論新帝國主義及生態危機如何導致離散人口的出現,並提出重塑敘事作為非推論式 (non-discursive)的政治思想方法;最後則集中討論離散敘事的實踐,從離散主體之敘事觀的角度切入,重塑香港人及其他群體本身的跨物種面向,尋找政治實踐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