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贏球才是國球?」台灣登頂世界棒球12強,從假球陰影中兌現價值

在久遠的假球陰霾以及「贏球是國球」思維下,台灣棒球以及棒球員通過勝利向所有人證明了其價值所在,而非騙局與鬧劇。

「贏球才是國球?」台灣登頂世界棒球12強,從假球陰影中兌現價值
2024年11月26日,台北,「2024台灣棒球英雄車隊大遊行」。攝:陳焯煇/端傳媒

在獲得國際一級棒球賽事「世界棒球12強賽」(Premier 12)金牌後,台灣球迷慶祝的方式表面上跟其他國家、其他運動的愛好者並無二致。在社群媒體上,許多貼文都沿著同一組概念展開:沒有放棄,在眾人不看好下重拾希望。

「面對挫折不放棄」當然並非台灣棒球獨有概念。從日本到美國,各種運動的影視作品或多或少都以之為主要元素,如知名動漫作品《排球少年》的基本設定,就是衰落的傳統名校重返巔峰。而英格蘭足球隊的代表歌曲〈Three Lions〉的主軸也是敗北後依然保持希望,說雖然每個人都確信「英格蘭會搞砸」,但「三十年的傷痛/不曾阻擋我作夢」,依舊夢想著讓金盃回到英格蘭──「不放棄」是全世界各類運動迷的共享語彙。

在台灣棒球,「不放棄」卻有獨特的內涵:我們活下來了,而且,我們證明了自己是有價值的。在很多人都還沒看見、甚至都還看不起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成長茁壯,長出了自己的價值。這面金牌,是向所有人證明這件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希望這能讓更多、更多人也來放下成見,加入我們的行列。

要了解這樣的心理狀態如何作用,可以從社群媒體上一個看似單純的現象著眼:許多球迷逐漸向開始關注台灣棒球的網友招手,鼓勵他們明年一起進場看球。舉例而言,在棒球圈高度知名、極具代表性的YouTuber「台南Josh」,在賽會後發布影片,表達自己身為資深棒球迷的觀賽心得,在影片的最後,他以這樣的邀請作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