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叱咤一時的邵氏大片廠年代,拍戲等於印銀紙 / 鈔票的商業大片年代,一窩蜂北上開荒的合拍大片年代——歷遍朝代更迭的香港電影王國,曾經發展太快亦太多,難怪對「保存」、「傳承」這些事,似都未曾特別考慮過。要等到產量銳減、小本經營的低預算年代來臨,電影業界才醒悟,時代流徙之中,前人未懂珍惜,往事只能追憶,而太多無價之寶卻已失去。
入行三十多年,生於盛世的美術服裝指導、導演文念中,泰然面對當下整體蕭條憂患,只感慨在為時已晚的拾遺與廉價失真的懷舊之間,儘管失修舊物都值得保存,業界卻已沒本事去救亡。幸而,在轉趨平實、無勝於有的當下,亦有屬於新時代會被考驗的新派美學誕生。
人去未樓空:邵氏片場拾荒/奪寶
身為香港電影美術學會現任會長,屈指一算,還是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服裝造型設計五屆得主,文念中卻笑言,自己只是外表風光,今日香港電影市道不景,自《金手指》(2023)、《臨時劫案》(2024)兩部之後,已一年多沒接過新戲。不過,這期間他仍忙個不停,譬如說,過去兩年跟劉天蘭、張西美、蔡慧姸等業界夥伴合作,為美術學會籌辦的展覽——「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兼任策展、出書和導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