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藏在廢墟牆縫中的威權史:「完美監獄」還是「不義遺址」?走進「安康接待室」

當年誰被關押在這裡?又經歷了什麼?安康接待室的歷史迷霧還未釐清,已陷入遺址保存的拉扯與挑戰。

藏在廢墟牆縫中的威權史:「完美監獄」還是「不義遺址」?走進「安康接待室」
安康接待室休養區。攝:陳焯煇/端傳媒

「一路是我們裡面的世界,一路是外面的世界。」1979年被矇眼帶到神秘郊區、接受疲勞偵訊的《美麗島雜誌》主編陳忠信,這樣形容那段被關押安康接待室的日子。

如今,當我們搭上去年才剛通車的「安坑輕軌」,一路向台北盆地的邊緣、新店山區深入,接近終點站的「玫瑰中國城」站,就是昔日「安康接待室」的所在地。這條輕軌曾被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寄予「人權輕軌」的期望,因為沿線串起了新店各處的白色恐怖威權遺址。除安康接待室外,起點的十四張站還有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景美分所(即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安康站有安坑刑場新店軍人監獄。這些地點過往都因藏於深山,交通不便,而鮮為人知。

安康接待室是台灣目前唯一完整保留的威權時期秘密偵訊場所。1974年至1987年間,調查員偵辦重大案件時,專案小組會「出差」至安康接待室進行偵訊。根據現有資料統計,這裡曾關押至少210人,最久關押一年多,短則數日,涉及「美麗島事件」「一清專案」等重大政治案件。

然而,隨著1987年宣布解嚴,安康接待室就此荒廢於新店山區。當年被關押在這裡的人究竟經歷了什麼?這些民主進程下的血淚痕跡也因此塵封30餘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