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盤點二十大後中共官場:哪些人幫習近平治國?新派系現身了嗎?

習近平是中共的最高權威,但他不是一個人在管治中國。

盤點二十大後中共官場:哪些人幫習近平治國?新派系現身了嗎?
2024年3月8日,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與會者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旁奉茶。攝:Tingshu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3月,中國召開了2022年「二十大」之後的第二次全國兩會。在一週的時間裡,全國近3000名人大代表、2100名全國政協委員齊集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完成一年一度的中國政治儀式。今年的「兩會」引起外界最大關注之處,莫過於往年例行的國務院總理記者會取消。一些分析認為這反映了在習近平於中共「二十大」上完全掌握黨內大權後,中國國務院總理一職進一步變成最高領導人的下屬而非平級的同事。

在2022年召開的「二十大」上,未達到退休年齡的常委李克強、汪洋退休,代表非習近平派系的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權力層面淡出。開啟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真正成為了說一不二的中國政治至高權威。然而,就算這樣,習也並非中國政治的全部——擁有9800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無法脫離龐大的黨機器和官僚幹部隊伍。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在習一人之下,是其他6名常委和17名委員組成的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含習在內共24人),然後是由205名中央委員(含包括習在內的所有政治局委員)和有出席權但沒投票權的17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這一群體是如此龐大,以致於其在承接最高領導人的要求之外,依舊有自身的邏輯和動力驅動運作。

在習一人之下,中共官場並非看起來那樣千人一面:究竟誰在管治中國,當中有哪些群體?他們的性別、年齡、民族、教育特徵為何?又可能怎樣影響中國政治的走向?本文整理公開信息中第二十屆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幹部人事資料,供讀者一覽習近平第三個任期中共最高領導機關的群體特徵和趨勢。

地區團體:浙江、福建、上海



在當代中共歷史中,作為「紅二代」的習近平的履歷和聯繫可謂豐富,其家族和他在不同地區求學和工作所建立的淵緣和關係,成為他任總書記後選擇核心幹部的不同來源。

在習近平第三個任期中,中共最高權力核心——習本人之外的23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幾乎都是習信任的人物,其中許多人更是長期親信。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群體的區分——以籍貫和仕途起始地劃分,便可以看到出現了三個新的群組,即「浙江系」、「福建系」和「新上海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