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是為了回來,所以好不容易又再遇見劉俊謙,在香港。
香港觀眾所認識的劉俊謙,可能是那年《幻愛》(導演周冠威,2019)裡帶著創傷後遺的精神病人,或者是《梅艷芳》(導演梁樂民,2021)裡躊躇滿志的年輕張國榮。但在過去一年,卻有更多台灣觀眾通過電影《小曉》(導演靳家驊專訪,2023)和Netflix單元劇《此時此刻》,開始認識已在台灣發展了一段時間的劉俊謙。而劉俊謙「在台灣爆紅」的說法,又由台媒傳回香港,給香港影評人特意書寫一番,給觀眾看到。
劉俊謙形容自己較同代演員老派,那如果用老派的電影人生觀,角色都總是繼承著演員一些經歷和心事的。而在《小曉》故事裡,他就把一個默默改變自己,融入台灣新環境的香港人保羅演得栩栩如真。只見他彬彬有禮,笑容可掬,要讓大家覺得他是個容易相處的好好先生,但其實,他有好多秘密。他會憤怒,會徬徨,人在台灣,是個寂寞先生。
回到香港,那天陽光明媚,但照在他輪廓深邃的臉上,像是拉出了好黑的陰影。
從「演過張國榮的香港男星」變成有名有姓的劉俊謙,他說:「香港演員去台灣,對台灣的導演、監製來說是有一種新鮮感,台灣觀眾亦可能覺得驚喜大一些。但要怎樣維持下去呢?因為新鮮感很快就會失去了⋯⋯」
香港演員的台灣口音
一言以蔽之,劉俊謙予人印象很美,美好到不得了,從外表、身材、演技到衣著、談吐、修養,他無一不討好。但太過完美,就不像一個活生生的人,還好在《小曉》裡,我們總算找到他的一點「缺陷美」:劉俊謙的國語(竟然)不是太好。香港口音很重,同時又作狀得很明顯,似是想去模仿台灣人說話翹尾的口音。有點邯鄲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