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

揠苗助長的誘惑,無論對政治領導者、其核心幕僚、還是專案的主持執行者來說都難以抗拒。

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
國造潛艦海鯤軍艦進入泊港測試最後階段,由浮塢載運至台船小塢。圖:網上圖片

(梅復興,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

台灣潛艦國造(IDS)的原型艦「海鯤號」(SS-711),在去年(2023)9月28日舉行擲瓶命名儀式,除了這是海鯤號的首度亮相外,主事者也宣示,今年底前該艦將交付海軍,2025年即可加入海軍服役。由於這是台灣首艘國造潛艦,也是國防產業的重要成就,因而受到社會廣大的關注。

在海鯤號曝光後的五個月,海鯤號日前首度離開其搖籃台船公司的封閉式組裝工廠海昌廠,經進入中信八號浮塢過夜後,27日轉往台船乾塢,由拖船拉進「坐墩」。(編按:塢墩(docking block)是船塢底部用來支撐固定船艦的船塢結構。船塢排乾水後,船隻就可穩坐於這個結構上,便於施工修建。於是,「坐墩」也就成為了「入塢」的代名詞。)

根據台灣媒體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的說明,該艦將在乾塢內安裝電瓶、桅桿、潛望鏡等設備。爾後再執行自身電力測試動力系統、液壓系統、戰鬥系統、武器系統、空調與維生系統等泊港測試(Harbor Acceptance Test/HAT)。在符合標凖經驗收泊港測試(HAT)合格後,最後再擇日安排出海測試(Sea Acceptance Test/SAT)。潛艦國造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尤其在中共不斷武嚇進逼的當下,這樣的進度令台灣社會相當振奮。

2023年9月28日,高雄,台灣第一艘國造潛艇「海鯤號」的下水儀式。攝: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9月28日,高雄,台灣第一艘國造潛艇「海鯤號」的下水儀式。攝: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達志影像

快馬加鞭 vs. 揠苗助長的誘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